陕西要留得住文化根脉

2015-09-08 22:53刘宽忍
西部大开发 2015年6期
关键词:根脉秦腔名录

»文/刘宽忍

陕西要留得住文化根脉

»文/刘宽忍

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视察时就扎实加强文化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陕西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积淀十分深厚,是“天然历史博物馆”。要保护好文物,让人们通过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流痕,留得住文化根脉。要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民族文化风格、传统风貌,不能随意占用和损坏,也不能以保护为名大拆大建。

陕西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遗存丰富,目前处在一个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面对机遇,我们认真学习领会习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重要思想,以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和重大任务为抓手,深入学习研究陕西文化资源优势,率先在“文化自信”上有所作为。

在顶层设计上,我们绘就出“文化陕西”的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明确了当前陕西文化的发展目标定位、发展思路策略、发展任务要求,并且提出“文化陕西”的发展目标,丰富“文化先行”的工作理念。率先在文化自信上有所作为,分别从“弘扬历史文化、繁荣民生文化、发展丝路文化、宣传红色文化、保护民俗文化、创新现代文化”等方面制定出建设发展的重点。

陕西是文化大省,我们深感肩上责任重大。文化遗产是文化根脉的重要组成,作为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职能部门,我们更要拿出“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态度,不遗余力地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好。

自去年《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们不断探索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在非遗保护数据上,目前陕西省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项、国家级名录74项、省级名录项目441项、市级名录1415项、县级名录2592项,基本形成了以市、县级名录项目为基础,省级名录项目为骨干,国家级名录项目为重点的保护体系。

在今年的5月29日,陕西省文化厅联合各市区文化局,共同搭建起“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和文化产业平台”,着力展现全省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希望借此平台将全省民间民俗文化更好地发扬光大、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外地游客发现别具魅力的陕西文化。

抢救性保护要与时间“赛跑”。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虽然每年的项目名录都在增长,但是我们还是要清楚地看到,散落在民间、未被发掘出来的非遗代表还有不少,很多还未“浮出水面”。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加强对领导干部进行思想动员和学习教育,以领导干部的学习带动全系统的学习。重点要对基层文化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基层的工作人员在保护工作上必须树立起敬业精神,每个人都要具备熟练专业的业务水平,要在发掘非遗传承人的工作上办出点实事。这里面需重点加强对濒临绝迹非遗传承人的抢救工作,要抱着“抢时间、抓重点、谋实事”的观念去发掘和保护,对非遗抢救性保护就是与时间“赛跑”!

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对非遗传承人的抢救可以用迫在眉睫来形容。对濒危项目的抢救性保护工作是重中之重,这个不同于任何一个文化工作。有些工作今天不做明天还可以做,但对艺人的抢救若不及时,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记录着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历史,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的观念去发掘和保护,对非遗抢救性保护就是与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对非遗传承人的抢救可以用迫在眉睫来形容。对濒危项目的抢救性保护工作是重中之重,这个不同于任何一个文化工作。有些工作今天不做明天还可以做,但对艺人的抢救若不及时,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面临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记录着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近些年,不少非遗传承人陆陆续续离开了我们,可以说是“人在艺在、人亡艺走”。作为文化部门,我们一定要怀着“与时间赛跑”的理念来传承保护,政府部门不能像衙门,具体工作中要谨防埋头批文件现象,不能有“盖一个章子就了一个事、发了钱就不用操心”这种态度。绝对不可“一刀切”处理,要仔细研究并下到基层了解实际,特殊情况要特殊对待。

例如秦腔,自古就是表现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点角色,秦腔在陕西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传承。在陕西,秦腔的群体很庞大,它是秦人骨子里流淌的文化,也是三秦儿女守望的精神家园。年逾古稀依然为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秦腔代表性传承人,他们既是秦腔历史发展的鲜活见证,又是我们宝贵的艺术财富。我们陕西人一定要把秦腔保护好、传承好、宣传好。要薪火相传,重现十万人齐唱秦腔的豪气。

(作者系陕西省文化厅厅长)

猜你喜欢
根脉秦腔名录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追迹上古三代,往探华夏根脉
太极拳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在“秦腔现代化与现代秦腔实践之路”研讨会上的发言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参展商名录
“根脉”与“归属”:做好两岸文化交流报道的根本逻辑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同贺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