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亏寻梅》教案

2015-09-08 12:37刘晓航
音乐天地 2015年4期
关键词:低声音程声部

刘晓航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踏雪寻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用自然的声音表现出中国水墨画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从节奏入手,学唱《踏雪寻梅》单声部歌曲。

2、用先听、后唱的方法,学习歌曲的二声部。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曲作者黄自,词作者刘雪庵。

2、准确演唱歌曲中的弱起节奏和延音线的时值,,

【教学重点】

用自然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准确演唱弱起节奏.OXX和带有延音线的时值2、完成歌曲A段二声部的和声演唱。

【教学过程】

一、热身练习

1、唱音阶,提出歌唱状态的要求。

2、师指字母谱,学生唱唱名,练习旋律音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熟悉的自然大调音阶进入歌唱状态,体会音与音之间级进的关系。之后,教师用指字母谱、学生唱唱名的方式,带领学生练习跳进音程。学生唱不准的音程,用级进或个别音搭桥的方法解决。

二、授新课

1、初听歌曲《踏雪寻梅》,感受歌曲情绪,思考歌曲拍号。

2、节奏练习:

(1)师生共同脚踏稳定拍,师拍节奏,学生聆听并模仿。

(2)看节奏谱,手拍节拍,口读节奏。

(3)将节奏1变化,练习弱起:

(4)将节奏2变化,练习延音线:

设计意图:歌曲中出现的两个节奏难点,在此环节一一练习,由浅入深、层次分明,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

3、出示《踏雪寻梅》前八小节的节奏谱:

(1)学生手拍节拍,口读节奏。师提示弱起前的呼吸。

(2)在节奏谱下方加上字母谱,不加节奏视唱此段旋律。

(3)加上节奏,慢速视唱,提示弱起前的快速吸气。

(4)听midi默唱,跟midi视唱A段旋律。

(5)出示A段简谱,再次视唱,速度稍加快。注意旋律的记忆。

(6)试着背唱A段旋律。

(7)出示歌词,想象画面。

(8)加词演唱A段。

设计意图:经过了节奏与音高的单独练习,再将其二者融合,以“看节奏谱与字母谱慢速视唱一跟mid唱一看简谱唱一试看背唱一加词演唱”的步骤做有变化的重复练习,有助于学生对旋律的熟悉与记忆,而不至于枯燥乏味

4、出示《踏雪寻梅》B段谱例

(1)找到延音线,单独练唱。

(2)完整慢速视唱B段旋律。

(3)听midi默唱,跟midi视唱B段旋律。

(4)加歌词演唱B段。

(5)跟琴唱B段。

(6)找到B段第一乐句每小节节奏和歌词的特点,思考用怎样的力度来演唱。

(7)用恰当的力度,加词演唱B段。

设计意图:难点“延音线”在此段落先单独练习,再完整视唱B段旋律;之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力度表现情景:最后,用歌声表达音乐意境

5、完整演唱单声部歌曲《踏雪寻梅》。

6、介绍词曲作者:黄自、刘雪庵。

三、二声部歌曲《踏雪寻梅》

(1)聆听A段的二声部和声,找出低声部的音。

(2)生跟琴唱A段低声部旋律。

(3)出示二声部原谱,引导学生找到节奏与一声部节奏相同这一特点后,视唱原谱的低声部旋律。

(4)生跟琴唱A段低声部旋律。

(5)生跟琴加词唱A段低声部。

(6)生跟琴齐唱A段低声部,同时师唱高声部。

(7)师生不跟琴同时演唱两个声部。

(8)生分两组唱A段的两个声部。

2、B段

(1)出示B段二声部(有缺失音符)的谱子。

(2)听midi,找出梅花盖住的缺失音。

(3)视唱B段的低声部旋律。

(4)生唱一声部,师唱另一声部,先唱谱,后唱词,体验和声美。

3、师生(生生)配合完整演唱合唱版《踏雪寻梅》。

四、课堂小结

《踏雪寻梅》这首歌曲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一“踏”一“寻”表达了主人公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希望同学们也能够像歌曲中的主人公一样,学习、生活得有意义、有情趣。

猜你喜欢
低声音程声部
你有病吗
如何快速地记忆“音程”
论钢琴调律的“调律法”等几个基本问题(上)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
非多重集群音程循环算法与有限移位模式的拆分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金铜时代
完形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