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破碎者的凌乱

2015-09-10 07:22武志红
莫愁·智慧女性 2015年4期
关键词:杨明来访者女友

武志红

人格破碎者,内心没有承受痛苦的空间,也没有延迟满足的空间,他们很容易仓促地饮鸩止渴。

一名来访者对我说,与丈夫恋爱时,她有出轨的行为,结婚后被丈夫知道了,她愧疚得不得了,对丈夫说,你也可以出轨,作为对我的报复。

我问她,你为何那么做?她说,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回顾的话,就是内心太缺爱、太匮乏了。如果有人向她表达好感,她就会迷上这份关系,欲罢不能,于是很快就发展到性行为。

这种说法,我在我一位男性朋友身上见到过。当时,他有一份非常满意的爱情,觉得与女友的感情深到了血肉里,不可分割。然而,当另一位女孩对他表达爱慕时,那种感觉,他太需要了。所以,虽然预料到一旦曝光,女友会极度受伤,并且铁定会和他分手,他还是飞蛾扑火,一头扎到了三角恋的泥潭中。果不其然,女友知道后,震惊、愤怒,虽然极其痛苦,但还是坚决与他分手了。之后,他感觉失去了整个世界,与另一位女孩的关系也变得索然无趣,以分手告终。

这位来访者,和我那位朋友,都是童年极其孤独的。他们与妈妈相处的时间很少,质量也相当差。我那位朋友,甚至从四五岁起就常常离家,晚上睡在野地里,而他的家人,竟然也听任他这么做。如此长大的孩子,太少亲密,有太多匮乏,并体验过可怕的孤独。所以,别人的示爱,对他们有着致命的吸引力;而关系中的疏远与结束,对他们又有致命的打击。他们就好像是在拿一生的能量,去寻找爱,去避免关系的结束。

所谓的正常人,也是将爱当作第一重要的事情,但正常人在恋爱中,能发起有组织的行为。即,他们不会只看到眼前的一步乃至几步的局部,他们会看到一个整体。相反,这位来访者和我那位朋友,他们追逐爱时,就像饿鬼,只要眼前有一点肉,都会扑上去,而不管那背后还有什么。同样的,当他们看到关系中的拒绝时,也会立即将这份拒绝视为全部,会想着尽一切可能避免,并可以为此付出一切代价。

或许,黑龙江“孕妇为夫猎艳杀人案”的女主角谭蓓蓓也有同样的内心。她内心极度缺乏爱,于是当有人关注她时,她就出轨了;丈夫指责她时,她就内疚了;内疚了,她就想补偿;补偿时,她不管后果……她永远都是在解决当下的那个难题,以吞下毒药的方式。

一个叫杨明的软件工程师可能也是如此。托高等教育的福,杨明找到了不错的工作,但一受挫,就辞职了。几次辞职后,沦为无业人员。后来,别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女孩,条件很好,他很喜欢,于是骗女孩说自己在工作,以此维持恋爱关系。甚至,和女孩发展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想必那女孩是一个对情感烈度要求不高的人,否则,怎可能到了这种地步,还不知道男友是否有工作。谈婚论嫁,是杨明的渴望,女孩谈到了买房,两人凑了钱,但还差17万元首付。他想到了抢银行,于是带了一把刀去银行。他的身高只有1.60米,轻松就被银行员工用凳子制服。看到他抢银行的幼稚行为,我想到一句有些恶毒的话:他的自我,都不能为智商腾挪出一块空间来。不过,这不关智力的事,问题主要是,他的人格太脆弱,不能管理自己的渴求与匮乏。

这样的故事中,真正的难题是,当有渴望的时候如何满足自己,当有痛苦的时候又如何化解。人格健全的人,他既是体验者,也是观察者和思考者,他能顾及细节,也能看到全局。之所以能做到这两点,是因为他对得到爱有信心,也因而能承受欲求暂时不能得到满足。然而,人格破碎者,内心没有承受痛苦的空间,也没有延迟满足的空间,他们很容易仓促地饮鸩止渴。

写这样的文章,或许会被骂。因为太多人希望将匪夷所思的犯罪者妖魔化,将他们视为与自己绝对不同的恶魔。一方面,可以更恨他们,并认为这是极端且少见的个案,与自己的生命无关;另一方面,也与自己拉开了距离,似乎自己与他们毫无相同之处。但其实,人类所有的故事,如果仔细审视,特别是能深入听他们讲话,就会发现,我们都活在共同的人性中。

(编辑  张秀格 gegepretty@163.com)

猜你喜欢
杨明来访者女友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咨询师带给来访者的礼物
套路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在“以来访者为中心”疗法中谈“共情”
1920s—age of progress and liberation
四分之一只烧鸡
想你
哈里的新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