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掘金一带一路

2015-09-10 07:22王琤陈言
经济 2015年6期
关键词:东芝电梯汽车

王琤 陈言

中国是日本最大的海外市场,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相关商机逐渐成为日企关注的一大热点。日立、日立建机、东芝、松下、JETRO等企业率先借助“一带一路”政策带动其企业产品的销售。有的企业甚至将视野拓宽到中国西部,他们觉得在那片广褒无垠的“大西部”市场,企业能够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日立:迈出全球化新步伐

这两年全球化企业的经营模式在发生重大变化。

很多日本跨国企业将制造工厂搬迁到国外后,总公司的营业部门也开始了全球化:在世界需要日本企业出现的地方设立具有经营权力的部门。

日立在这方面也迈出了非常大的步伐,一个新的日立已经出现在世人面前,对中国市场而言,这一点体现得尤其突出。

在全球四大区域的“自律分散型经营”

“日立从 2015 年4月1日起,在美洲、中国、亚洲/太平洋、欧洲/俄罗斯/中东等四大区域,任命各个地区日立集团的总代表。各总代表除负责制定战略方针、推行本土化、加强经营资源的有效应用外,还拥有对前景看好的新业务领域进行投资的权限,并对投资回收、损益负责,打造各地区自律地主导事业发展的‘自律分散型全球经营’(autonomous decentralized global management)体制。”日立(中国)有限公司公关部负责人对记者说。

从日立方面传出的相关信息看,2015 年度是该公司为期3年的“2015中期经营计划”的最后一年。经过将近3年的摸索,中期经营计划让日立全球化路线图合盘托出。2015中期经营计划确立了海外销售额比例超过50%的目标。在全球框架下的区域市场经营方面,印度于2012年12月、中国于2014年6月相继制定了地区战略。

日立的四大市场及市场特点分别如下:

首先,在经济增长向好的美洲市场,任命 Jack·Domme为总代表,并发挥其担任日立数据系统公司 CEO 期间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针对能源、通信、金融、医疗健康等行业市场,推广以大数据分析为特点的新型解决方案等业务;同时在以硅谷为中心开发出大数据等最先进技术的美国市场,日立将紧跟其技术发展趋势等,打造良好的商业模式,进一步扩大在美洲整体市场的事业。

其次,在持续稳定增长的中国市场,将继续依循政府在新型城镇化、扩大内需以及建设低碳社会方面的政策方针,实行与之相契合的战略。

第三,划出亚洲/太平洋区域,将东盟、印度、大洋洲、韩国纳入到这个范围,与当地合作伙伴共同开展医疗健康产业解决方案事业,同时还将以在亚洲地区开展业务的日系银行为对象,提供新型金融解决方案。

最后,欧洲/俄罗斯/中东区域,包括了欧洲、俄罗斯·CIS、中东、土耳其及非洲。在这个区域的主要业务内容为:生产·SCM 解决方案、医疗健康产业解决方案、能源效率改善解决方案。

各个区域相对独立后,各区域的总代表有对前景看好的社会创新事业领域进行投资的权限,但也需要对投资回收、损益负责,这便是日立所提出的“自律分散型全球经营”体制。

中国是最大海外市场主推四大解决方案

2014年6月,日立制作所中西会长和东原社长率全集团负责人300余人来北京开会,让整个集团的高层再次高度评价了中国市场,并在会议上作出决定,要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

“过去在华投资、投资的回收等均受东京的指挥,但从今以后,在中国与自律分散型全球经营体制相关的业务由在中国的总负责人负责。”中国区总代表小久保宪一对记者说。

这标志着日立在华业务走向一个新阶段:由最熟悉中国业务的、会讲中文的人出任总代表,在市场瞬息万变的时候,中国总代表在现场迅速决定进退。

小久保宪一告诉记者未来将推进以下4项工作:“第一,推进楼宇综合解决方案。”由于日立有电梯业务,在为大楼等提供电梯的同时,也将日立的节能、监视镜头等业务推荐给业主。以电梯为一个切入点,扩大日立的业务推广能力。

“第二是金融解决方案。”小久保说。日立的存取款机在中国金融市场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日立在日本也为金融机构提供其他一些目前中国市场尚不很熟悉的业务,比如日立利用大数据等技术。今后日立的金融解决方案将全面支持银行的各种业务。

“第三是健康管理方面的解决方案。”日立是X光机、超声波等医疗设备的世界主要供应商。中国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患者数量多,而小医院或地方医院因为种种原因,患者数量不够多,有些甚至出现了经营困难的现象。通过日立的图像传输技术等,完全可以将小医院、地方医院患者的病状送到大医院,由大医院的专家做出诊断。这样不仅节省了患者往大医院跑的时间,也能让小医院、地方医院“吃饱”。

“第四是智能物流。”中国的物流费用占了GDP的18%,比世界其他国家都高,比如日本的物流费占GDP之比仅为8%左右。降低物流成本就意味着让企业获得较多的利润。日立利用IT技术,从众多客户那里收集数据,让运输货物的卡车的空载率下降,能有效降低运输的成本。日立的智能物流解决方案目前在国际上已得到了广泛运用。

日立建机:发现一带一路机遇

池田孝美在今年4月1日来日立建机(上海)有限公司就任总经理时,感受到了中国建筑机械市场的变化。

中国挖掘机市场在过去十年里,最高峰时期的2011年年销量是14万多台,之后开始调整经济结构后,突飞猛进的建机销售开始变缓,中国市场的建机销量在2013年开始出现下滑,面对当前中国国内挖掘机市场下滑局面,今后日立建机的生产与销售该如何应对市场的变化,这个重担落在了新任的池田总经理肩上。

在中国一个多月时间,池田孝美最关心的便是中国经济的新变化,中国政府推出的“一带一路”政策,让他看到了很大的希望。

如果说过去十余年全球建机产业的发展机遇与中国紧密相连的话,今后建机市场将在两个地域依旧有希望:一个是中国西部市场;再一个是走出中国,在包括中亚、东南亚以至于直抵欧洲的这片广阔的“大西部”市场。换句话说,在中国西部大开发,在中国主张的“一带一路”市场上,建机企业能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构筑零部件流通渠道

在迎来新一轮商机的时候,日立建机首先更新、完善了物流渠道。

池田孝美总经理在4月20日参加了一个重要活动: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的自由贸易区物流园区,与日立物流(中国)有限公司联手,设立日立建机新配件中心仓库、培训中心以及再生中心。

“东上海物流中心”的建筑面积为44800平方米,有登车桥等货物装卸设备7台,另外有38个泊车位,主要配送商品为工程机械用零部件。

在物流中心的地点选择上,日立建机做足了调查,最后选定自由贸易区物流园区。池田孝美告诉记者:“新物流中心地理位置优越,紧邻自贸区和港口,距离上海浦东机场仅30公里,是作为全国枢纽和对外贸易窗口的上佳之选。”这里可以更好地利用合作伙伴日立物流公司的技术经验,将日立建机的仓储管理做得更加科学高效,设备、配件的全国性调度也将进入新的阶段。

池田孝美说:“在物流中心正式运作之际,日立建机还实施了多项扩容举措,力求服务价值最大化, 包括扩大培训场地,强化培训效果,提升服务技能, 培养各等级人员的能力;还对培训讲师加以培养, 提升代理商的内部培训能力。”

日立建机通过与全国代理商和客户建立稳定的伙伴关系,在管理培训和日常服务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以保障机器性能、减少停机时间、降低运营维护成本。

做好产品供应准备

面对新机遇,池田孝美总经理信心十足。“我们在中国从事建机生产已经有20年,4月30日第10万台机械产品的下线,证明了我们的实力。”

记者参观过日立建机在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日立建机(中国)有限公司(生产基地)。这里占地126万平方米,总投资45亿元人民币,生产独具日立特色的各类工程机械产品,拥有从配件加工到整机组装的全套生产线。日立建机是中国进出口500强企业、安徽省50强企业,也是合肥市诚信纳税十佳单位。

4月30日,日立建机(中国)有限公司举行20周年庆典活动。公关部徐慧宝部长告诉记者,“这一天,全新的ZAXIS-5A挖掘机在庆典现场亮相,5A系列产品在满足中国市场新环保要求和客户需求方面更具竞争力,已获得业界的一致认可。”

过去的20年,日立建机在中国的经营见证了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的快速发展,在中国市场上,日立建机不断推出具有高性能、低消耗、人性化的产品,用实际行动推进了技术创新和产业进步。

“面对新形势,日立建机将以需求为导向,以日立领先技术为依托,努力实现更高品质的成长以及与中国社会的共生发展。”池田孝美对记者说。

新机遇在西部,在“一带一路”,日立建机已经聚焦于此,目光灼灼。

东芝电梯:中国市场是必争之地

在上海,东芝电梯(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室室长古谷正树对记者说:“世界第二高的大楼是台北101大厦,该楼高508米。我们东芝生产的吉尼斯纪录的世界最高时速电梯,就用在了这里。这个记录从2004年建成至今一直为东芝保持着。”最引以为豪的是,世界最高速电梯交付十年来一直运行良好,这是东芝电梯保持高品质、高速度及舒适乘坐感受持续运行的最好证明。

扩大标志性建筑电梯的市场份额,是东芝电梯在全球拓展业务时的努力目标。

这与东芝电梯在中国拥有沈阳、上海两大生产基地的工厂特点分不开。东芝电梯沈阳工厂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电、扶梯专业制造基地之一,在东芝电梯的事业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市场电梯需求的持续增长,东芝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在不断引入领先技术的同时,开发具有优质适用性的产品,以安全、环保、舒适的解决方案满足市场之需。”古谷正树对记者说。

售后服务做得好产品才能卖得好

电梯生产的技术好,是做好销售的重要条件。在市场发展速度迅猛,竞争特别激烈的中国,要想电梯卖得好,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售后服务要做得特别好。

上海人民公园周边有最繁华的南京路,有市政府大楼。在人民公园附近的来福士大厦,总经理室室长古谷正树带记者参观了东芝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升级后的全新的客户服务中心。

维修统括长(统括相当于总管——记者注)中村辰夫先生,向记者介绍了客户服务中心的情况。中村说,“东芝电梯的客服中心是2008年成立的,在今年(2015年)4月1日搬迁到了来福士大厦,对服务内容也进行了升级。我们在这里为全中国客户提供具有更多功能的全方位电话及网络信息服务,希望能够有力地提升东芝电梯的品牌形象。”

东芝电梯客户服务中心为何会择址人民广场的来福士大厦?中村向记者介绍说:东芝电梯非常重视产品的维修保养等为用户所提供的服务,来福士大厦位置绝佳,非常便于接待用户参观,在这里客户可以亲自参观感受在各大建筑中正在运行的东芝电梯产品,而从人民广场乘坐地铁只需30分钟就可以到达东芝电梯上海工厂所在的宝山区,如果客户需要了解东芝生产体制,也非常方便。此外,作为东芝智能楼宇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芝电梯和同处于来福士广场的空调、照明两大集团企业可以共同发挥乘数效应,为用户提供全套智能楼宇产品解决方案。

365天24小时服务加强拓展西部市场

全世界在2015年的电梯市场规模大致为900亿美元,其中将近一半(433亿美元)在亚洲,而亚洲又以中国为大,一年的市场规模在372亿美元上下。“中国市场是必争之地。”古谷说。

在电梯市场上,中国市场的东芝、日立、富士达、三菱电梯等日系企业合计市场总份额为30%左右,欧美势力依旧很强,拿走了46%的份额,而中国企业仅占24%左右。和其他企业,特别是和欧美企业的竞争,在开始阶段是数量之争,但在市场逐步成熟以后,好的售后服务才能带来新的市场份额。

“东芝客服中心设置365天24小时客户服务热线,全国范围内东芝电梯的应急维修、意见反馈、业务咨询等都将通过客服中心完成。目前,客服中心设有多个电话坐席,随着业务量的增加,其规模也将持续扩大。”中村对记者说。

和记者在东京看到的情况对比,上海服务中心在内部建设上,引入了东芝科学高效的运行模式,力求效率和效果的最优化。这里施行“话务系统”与“管理系统”的双系统联合运行机制,实现服务和管理的协同并进。

客户服务中心长周惟佳说,“我们的客服中心与分布在全国各地工程现场的维修中心建立了密切联系,强化了统一调度,第一时间解决现场问题,在专业技术人员和客户之间搭建起高效的沟通桥梁。”

据悉,运用最新信息技术的远程数据采集、报警、管理、分析的智能监控管理系统也将在未来加入服务中心,届时,电梯的各类信息情报都能及时发送至客服中心和现场技术人员手中,强化后台支持功能,进一步提升前线的服务能力。

“我们从电梯的设计、开发、制造、销售、安装到售后服务,都拥有完备的解决方案,并以积极创新为人们带来舒适、快捷、环保的优质体验,充分体现尽心尽力服务中国客户的宗旨。”周惟佳说。

目前东芝电梯在华东和华北地区具有良好的市场占有率,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中西部开发的增速,今后东芝还会加大在西部等地的营销,负责全国售后服务的客服中心,已经为这种营销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石毛博行:外资给日本注入新活力

日本是一个依靠纯本国资本而获得成功的国家。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到日本投资的国家并不多。外资在日本市场上始终没有成为左右日本经济的力量。而今日本也将成为吸引外资的国家了。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理事长石毛博行到京之际,接受了《经济》记者的专访。

增进中日两国贸易关系

石毛博行担任JETRO理事长后,经常穿梭于世界各国。今年4月到中国访问,首站抵达山东。据石毛博行介绍,JETRO正在促进日本与山东的贸易方面相关合作协议,如举办展览会、开办企业家讲座等,并通过这些活动来增进两国企业家的交往,增进双方的贸易关系。

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日趋显著,与此相应的养老市场潜力巨大。这一现象也引起了日本相关企业的兴趣。石毛博行表示,日本是一个深度老龄化国家,在应对老龄化的问题上,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制度,其中包括相关的技术、运营方式等。然而,日本的养老制度与中国迥然不同,日本在养老方面的经营模式能否原封不动地拿到中国来,有待商榷。“不过,两国可以在技术等方面进行交流,相信未来在这方面的交流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

山东是农业大省,日本企业和山东企业在农业上的交流也较为频繁。石毛博行称,3年前就已经与山东在农业方面加强了交流。包括在农产品方面,以及水产品加工方面的交流。此外,现在日本也在积极地推广农产品的出口。不仅在中国,亚洲很多国家或地区还都是日本农产品的重要出口地。

外资是新鲜血液

日本一直致力于为外国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也许有人会惊讶,日本也在积极地招商引资。石毛博行认为,外国的技术和资本对日本而言是一种新鲜血液。正是由于外资的进入才给日本市场带来了活力。譬如中国的春秋航空公司,正是由于日本积极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让该公司进入日本。再如宜家公司。当一家欧洲企业去到日本时,不知道该如何打开日本市场,他们是经过JETRO的积极介绍来到日本,如今已经有3200名员工在这里工作。欧洲最新的家具进日本,也给日本增加了新的就业机会。

当然日本也有不少吸引外资的投资机会。如日本的动漫产业、软件开发、设计等,有很高的技术水准,再如日本的研究开发水平也非常高,利用好这些优势,国外来日本投资的企业就能获得效益,取得新的进步。

松下:探索互联网+下汽车电子化

2015年4月,日本著名企业丰田终于作出了在中国投资建厂的决定,但和大众、通用等欧美企业相比,日本汽车企业与中国汽车时代的兴隆失之交臂,这个决定性的错误,估计让日本汽车企业已经很难翻身了。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汽车零部件企业没有新的机会。

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汽车电子系统公司总经理久田元史对记者说:“我们的目标是,在2018年跻身于世界十大汽车零部件企业。”

汽车零部件是企业提升效益的重要突破点。该行业尽管老企业多,新企业、新手不容易加入进去。但现在随着汽车本身在向电子化转变,过去不能的,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可能性。

汽车驾驶的舒适,靠的是电子化

2015上海车展于4月22日至4月29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记者从本届上海汽车展中展示出的日本汽车零部件看,通过电子化来增加汽车的舒适度、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电子化后,汽车零部件不再是单独的一个部件,而更多的是一个模块。这种模块的生产需要企业有较高的整合技术,不是能够简单模仿的。零部件电子化以后,让日本企业的盈利能力,日本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升级有了充足的保证。

从整个汽车展看,零部件的电子化该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如果说汽车的导航、音响,是看得见的汽车电子化。而从上海车展,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电子化在汽车安全方面发挥的作用。

松下电器在汽车安全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在上海车展上,松下在极力推介该公司的全方位摄像头、车辆接近警报设备、智能进入系统等。在汽车舒适方面,松下公司将纳米水离子发生器、多功能汽车音响、移动导航设备、后座娱乐系统等装在一辆样车中,让参观者从中具体体验汽车舒适的概念。

如果今后的汽车不能和互联网连接上,产品基本属于必被淘汰的范围了。因为汽车的舒适化与网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把手机上的网络连在车载电视屏上,解决即时交通路况信息的传播问题,这对企业来说小菜一碟。

在汽车展上,记者看到松下电器公司改装的一款丰田车。弯曲的41英寸大屏幕,取代了过去看惯了的仪表盘。这里既可以看路况,也可以在停车后当电视屏,还可以监视后座上儿童正在鼓弄的电子游戏。汽车拐弯的时候,屏幕上显示出该方向后面是否有其他车会超越过来,平时也可以显示后面追随的车是否距离自己太近。

“前面开车的人没长眼睛”,这是一些人对现在只顾往前开、不知后面有车想超越的“手潮”司机的怨言。有了这样的屏幕,汽车周边360度都在监控范围内。特别是前面出现看不清楚的路况时,比如傍晚前后,人眼还难以适应周边环境的变化,各种交通事故不断,但新型汽车已经能够解决视力不良的问题,让司机尽可能避免事故。

对后排坐的互联网运用,厂家也是绞尽脑汁。松下电器在同一辆车中,装入一块麻将桌大小的平板电视屏。可以用来看电影,也可以通信、玩游戏。

零部件升级为一套系统

近年来混合动力车、插电混合动力车的发展,让电子元部件厂家看到其在汽车领域的新机遇。

在日立汽车系统的展台上,看到的是变频机、发动机电流换向器、驱动再生用电机等。至于混合动力车、电动车上使用的各种发电机、同轴减速起动机、起动发电机等,让人很难想象这些也都是装载在汽车里的部件。

用电的增多,让电池在汽车中的作用愈发不可轻视。日立汽车系统(中国)有限公司研究开发统括中心总负责人渡边悟带记者看了日立汽车系统的锂离子电池及混合动力车上使用的锂离子电池、插电混合动力车上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和笔记本电脑一样大小的电池模块,用上几个就能驱动成吨重的轿车,让人难以想象。

“美国特斯拉电动车的电池,就是松下电器生产的。”在松下展台该公司相关人员对记者说。

记者看到松下在展台开辟出与能源环境相关的展示。这里有车载充电系统、电动车继电器、HEV专用薄膜电容器、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等。现在掌握汽车用能源的主要厂家是日立、松下这样的企业。今后谁具有先端的能源储存技术,谁就会在汽车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石油资源有限,运载人员物品的车辆,最终会走到汽油、柴油以外的新阶段。氢能源是个较为让人看好的清洁能源,但从简单实用看,使用电力再简单不过了。日本各厂家在电池上的技术竞争,不仅发生在手机、电脑等数码家电上,在汽车领域的竞争更是十分激烈。

模块化的生产让企业跳跃性发展

零部件的模块化生产是本次车展的另一个看点。过去看车展的零部件,那是一个又一个真正的零部件,但现在从名称上看,日立汽车系统除了展出上述“车辆综合控制系统”外,还有“高效率ICE发动机系统”“电动动力总成系统”等。厂家已经不是提供某个零部件,而是通过提供一套系统,来为汽车整车企业全面提供某个方面的支持,这样汽车零部件的标准化便会在今后成为一个潮流。像日立、松下电器这样有常年生产电子零部件经验的企业,在新阶段的产品竞争中,具有了新的优势。

随着综合机电厂家对汽车电子零部件的重视,该领域的研发在不断加快步伐,模块化、系统化,让汽车产业愈发依赖零部件制造商,而具有了某个方面的独到技术的企业,也就具有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模块化的生产是综合家电企业最为擅长的内容。从日本特意来到上海参加车展的松下电器负责车载业务的永易正吏本部长对记者说,“2018年让松下具有2.1万亿日元的业务规模,对此坚信不疑。”厂家敢追求“跳跃”式的发展,在于汽车正在从单个的机械零部件,向电子零部件转型,模块化的电子零部件,在快速取代机械零部件。

在日立汽车系统公司的展台,可以坐上模拟汽车,感受使用了电子系统零部件后,舒适程度的变化,如弯道行驶、颠簸的路面等。安全驾驶的辅助系统,以及最后将要实现的自动驾驶,基本上是电子监视、互联网运用程度的问题。

如今日系企业在这方面的进展很大,推进的速度也非常快。特别是使用模块化生产后,技术含量更高,推进标准化也更容易,迅速占领市场的机会也更大。

大多数人都知道,日立及松下电器在过去几年都遭遇了巨额赤字,但均已迅速从中挣脱了出来。这和他们能向汽车零部件转型,在这方面获得了较快的进步,获取了巨大利润有很大关系。

猜你喜欢
东芝电梯汽车
被困电梯以后
汽车的“出卖”
90MB/s旅行拍摄最佳拍档东芝极至瞬速EXCERIATMN302 SD SDHC卡体验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杭城里的东芝
东芝TCS店落子普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