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地理学的源头之书

2015-09-10 07:22浩风
新民周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译著罗马帝国斯特拉

浩风

“‘赛里斯’不能理解为住在和田地区的说伊朗语、印度语者,只能理解为住在和田的中国西北地区居民。”李铁匠教授一臉严肃地说。在其最新翻译的斯特拉博巨著《地理学》中,类似的字斟句酌,比比皆是。为本书,年过七旬的李铁匠先生,花费了三年多的功夫,乃至目疾加深。这是一种坐得冷板凳,吃得冷猪肉的精神。

古罗马地理学家、历史学家斯特拉博,约公元前64年出生于小亚细亚的阿马西亚,约公元23年去世。他曾移居罗马,游历意大利、希腊、小亚细亚、埃及和埃塞俄比亚等地,并在亚历山大城图书馆任职。《地理学》在斯特拉博去世前不久完成,其中8卷写欧洲、6卷写亚洲,另一卷写到了当时的埃及,也就是可能包括如今利比亚等地的北非地区。这是西方古代地理学著作中范围最广泛、内容最全面的巨著,也堪称西方地理学源头之书,描述了直到罗马帝国时代的整个古代西方世界。斯特拉博认为地理学应包括数理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两大部分:前者以天文学和数学为基础,后者研究地表和大气圈的自然现象。他指出要很好地认识地理学,必须掌握有关天文学、数学、大地测量学和地理学史等基础科学知识。这些认知,即使在今天看来,都很有实际意义。

李铁匠翻译这一巨著的行动,被学界称为国内古代史学界里程碑式的事件。三年来,他比对了俄语版和英语版。而此次翻译的另一个基础,正在于李铁匠一直以来都从事古代西亚史和欧洲史的研究,1980年代就曾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西亚史的编纂。2000年,他翻译奥姆斯特徳的《波斯帝国史》出版后,上师大教授陈恒约请李铁匠翻译《地理学》。在李铁匠看来,这是早在1980年代他就想完成的翻译工作,然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出版状况,决定了当时他没有翻译成功此本巨著。2012年开始,李铁匠以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的劲头,开始译著。当时他的身体甚至有股气势,连晚上睡觉都受到影响——时常因为想到了什么而坐起来。当然,作为译者,他不能去追求梦笔生花,而“信达雅”的“古训”,在此译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李铁匠注意到,在俄文版的译著里,对古代地名的现名、古名都有注释,而英文版没有。这也是他充分借鉴英、俄两个版本的原因之一。

提起废寝忘食工作时的劲头,高校学界不少人都佩服七旬老人李铁匠。如此老骥伏枥,图什么?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中有不少人认为,国内大部分高校,译著是不作为学术成果对待的。其“理论依据”是——翻译不是原创。有人提出——是否对高质量的研究性学术著作的翻译,给予一定的肯定,比如作为学术成果对待。而对于李铁匠来说,他既不需要评职称,又不需要提级别,他为了什么呢?是因为这本书太有价值了,李铁匠说:“写作《地理学》,斯特拉博原则很明确——一是该书要对国家有用,对统治者有用;二是对研究历史的人有用,对学术工作者有用。从实用与有益原则出发,为罗马帝国利益服务,斯特拉博为此跑遍了罗马帝国的全境!”

提及《地理学》,不得不提及丝绸之路。虽然《地理学》主要讲罗马帝国,讲小亚细亚,提及伊朗的地方已经很少,可谓主要讲述除了中国与东方以外,古代另外那三分之二的世界,但李铁匠仍然认为这本著述对研究古代丝绸之路有很大作用:“中国人谈丝路,总是从《史记》、《汉书》论起,关于国外的描写,特别是和田以西的事情,许多就讲不清了。《地理学》则补充了陆上丝路的中段、西段的许多知识。对于海上丝路,诸如从印度再往西的认知,其中都有描述。”

猜你喜欢
译著罗马帝国斯特拉
拉丁语在东罗马帝国消退缘于实际使用需求的减少
罗马帝国时期埃及地方审判管辖浅析
斯特拉文斯基早期芭蕾舞剧中音乐主题的结构方式及特征
卧室里的蜘蛛
王古鲁译著《中国近世戏曲史》修订补充手稿辑录
斯特拉文斯基《士兵的故事》音色组合分析
晚清科技译著《测候丛谈》社会背景研究
科学译著《测候丛谈》的名词术语翻译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