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大了 人累了

2015-09-10 07:22白阳
新体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张继科刘国梁波尔

白阳

去年9月27-10月4日在韩国仁川举办的亚运会乒乓球比赛,是40毫米直径赛璐珞乒乓球的“谢幕战”。同年10月17日,在奥地利林茨的女子世界杯上,比赛璐珞乒乓球长大了一点点的塑料新球第一次在国际比赛中亮相,标志着这项乒坛改革的完成。

国际乒联改革从球入手已经不是第一次。在2000年之前,乒乓球的直径一直是38毫米,千禧年后乒乓球增大到40毫米。从小球时代进入大球时代,球速减慢影响了不少专业运动员,中国队总教练刘国梁就是在这种影响之下选择退役的。但是,随着球体增大,乒乓球观赏性更强了。

如今的塑料球尺寸被圈内人士称为“40+”。这一说法出自“公差”的概念,产品有一定的误差范围。在40毫米时代,乒乓球的规定尺寸范围是39.50-40.50毫米,成品直径普遍在39.60毫米左右,做大了会浪费原料,很不划算。新材料球的规定尺寸范围调整至40.00-40.60毫米,成品直径通常在40.20毫米左右,比赛璐珞球大了一点,但是重量与弹跳高度跟原来的规定保持一致,重量在2.67-2.7克之间,从305毫米高处落在标准钢板上,球的回弹高度在240-260毫米之间。

再次换球,除了秉承球体变大变质,可增加乒乓球比赛中的回合,提高观赏性外,乒乓球本身的安全隐患问题也是促进塑料新球诞生的原因。据悉,《中国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中,易燃易爆物品清单中明确标注出“赛璐珞”,这正是制造乒乓球的原料,一直以来,乒乓球都是不能带上飞机的。国手们出国比赛,赞助商需要提前将大量的乒乓球运至比赛地,通常是海运。赛璐珞材料一点就着,长时间搁置还会自燃,与赛璐珞相关的工厂大多有过失火,燃烧速度相当快,难以扑救。因此,安全性是国际乒联这一改革的根本推动力。

新球影响力有多大?

中国乒乓球队主力队员从亚运会后开始接触新球训练,已经迅速总结出一套短期适应规律,并且在使用新球的男女世界杯单打比赛中包揽金银牌。

旋转下降是队员们打新球的第一感受。乒乓高手是用手指尖打球,所以,乒乓球材质的细微变化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革命。

新球时代的第一位世界冠军丁宁就在女子世界杯比赛中遇到了严峻考验,在通往决赛的路上,丁宁一路忍受着新球带来的“非难”。“新球的旋转下降很厉害,以往我会利用自己的衔接,通过制造旋转让对方回过来的球变慢,但打新球,我制造的旋转完全不起作用,对手的回球不像以前那样明显变慢,而是直接弹我或者锁我,所以每局比分都非常胶着”,丁宁说,新球对她来说加大了比赛难度,对手很多球都能打得超出她的想象。对体力要求更高也是丁宁在适应新球期间总结的规律,“打新球对力量要求非常高。力量其实是我最薄弱的环节,我觉得打新球比较费劲,以前很多可以借力的球,现在都得主动发力才能打上,看来以后要更重视体能训练了”。

女运动员的思维往往更显固执,因此,新球造成的球感变化给她们带来最大的难题其实还是如何调节心理。2014年全国锦标赛是使用新球打的第一项国内比赛,中国女队主教练孔令辉赛后总结说:“适应新球的过程最考验女队员心理。比赛中,女队员经常会觉得球跳得更高或者蹦得更快了,产生浮躁心理,导致比赛失利。这时候,需要调整击球时间和板形,加强旋转和落点意识,抱怨对适应新球起不到任何作用。”

从全国锦标赛结果来看,新球对女队员的影响确实更大,早一步接触新球训练的二队队员比赛成绩更好,由二队队员王曼昱作为主力的黑龙江女队获得团体冠军,王曼昱在决赛中夺得两分。单打中,这届全国锦标赛也成为二队队员战胜一队场次最多的一届。

新球给男子比赛带来了更强的火药味。面对新球时代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中国队男队员们展现出极强的挑战欲。获得男子世界杯冠军的张继科在赛后表示自己没有完全摸透新球,但刘国梁认为,张继科获得这个世界冠军恰恰是因为对新球领悟得更快,“张继科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比较好,力量比较大,换球后他的击球质量反而比以前更高,威胁也都能体现出来,但值得注意的是打新球时前三板的无谓失误增多了”。在评价获得亚军的马龙时,刘国梁认为新球对他的影响更大,“马龙前三板还不错,但打球质量比原来有了明显下降,在用新球打的全国锦标赛中,马龙还第一次输给了小将樊振东,这应该给他敲响警钟”。

欧洲男选手们对新球的适应时间更长一些。对他们而言,新球的出现让以往以战术灵和手感好见长的选手又迎来春天,而力量型选手在比赛中的威胁则有所下降。男子世界杯季军波尔就是位新球的受益者,他战术运用老到,新球的弹跳不规律性被波尔很好地利用到自己的战术中,在比赛中更加“不按常理出牌”,打得对手非常难受。“波尔会迎来自己的又一高峰”,刘国梁在看完波尔打球后这样评价道,“更可怕的是他面对新球的态度。在世界杯比赛过程中我们聊过,他面对新球非常从容和自信”。

与波尔同为德国队主力的奥恰洛夫一度在比赛胜率和打球水平上超越波尔,去年4月的东京世乒赛团体赛上,奥恰洛夫战胜张继科,为德国队拿了分。但新球不但给他带来很多无谓失误,而且因为新球对力量的要求更多,导致奥恰洛夫动作过大,人在比赛中的节奏变慢了许多,漏洞百出,最终没有在男子世界杯上获得奖牌。在去年底结束的国际乒联巡回赛总决赛中,奥恰洛夫又输给以灵巧和手感好著称的日本名将水谷隼,屈居第二。在奥恰洛夫身上,新球就像一场博弈,明明对体力有更多要求,但真正体力出众的奥恰洛夫面对它时,又会产生新的漏洞。

“世界乒坛面对新球都还处于摸索阶段”,刘国梁总结道,“到2015年苏州世乒赛后,才能给新球定性”。世界乒坛会因为这“40+”的银球出现哪些革命性改变,我们一起期待。

猜你喜欢
张继科刘国梁波尔
奥运百星传-刘国梁:国士无双!从天才球手到王牌教练
刘国梁的“两样说”
“直男”张继科示爱景甜:喜欢就要大声说出来
英雄波尔
刘国梁卸任一说彻底翻篇 坦言要与队员一起出发
“网瘾少年”张继科看房看到打哈欠
两个英雄
加拉纳河上的淘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