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罗那受罚的背后

2015-09-10 07:22方正宇
新体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青训豪门国际足联

方正宇

在2014年的最后几天里,巴塞罗那输掉了一场至关重要的官司:随着国际体育仲裁法庭驳回俱乐部的申诉,国际足联此前开给巴塞罗那的转会禁令正式生效。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的两个转会窗口期内,巴塞罗那无法获得注册新球员的资格,面临有钱也花不出去的严重危机。

其实这条禁令并非刚刚问世,早在2014年上半年,国际足联就以巴塞罗那违规引进年轻球员为由开出罚单。只不过当时俱乐部方面提出了上诉,而国际足联也同意暂缓执行,所以巴塞罗那在去年夏天仍然完成了天价签约苏亚雷斯的大手笔。有鉴于此,不少人曾以为此事还存在着缓和余地。毕竟在以往的类似处罚中,的确出现过从轻发落的结局。比如切尔西几年前也曾面对相同的禁令,但最终依靠向国际体育仲裁法庭申诉成功而获得改判。

不过这一次,巴塞罗那显然没有切尔西的好运,而是必须面对不打折扣的转会禁令。为了表示抗议,俱乐部方面曾宣布将与国际足联暂时“断交”。然而,在国际足坛的权力版图中,即便是巴塞罗那这样的“胳膊”,恐怕还是拗不过国际足联那样的“大腿”。至少在年初的国际足联颁奖典礼上,梅西仍然以候选人身份登上舞台,没有出现巴塞罗那球员集体抵制的场景。

导致巴塞罗那陷入困境的麻烦到底是什么呢?一切源于国际足联近年来推出的转会新规,即禁止18岁以下的年轻球员进行国际转会,除非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球员父母在该国工作,且并非工作于该俱乐部;二、欧洲俱乐部的转会局限于欧盟范围内,且球员不得低于16岁;三、球员家距离俱乐部训练基地不足50公里。而在巴塞罗那近年来引进的多名18岁以下外籍球员中,大多并不符合上述条件,因此被国际足联认定为严重违规,进而面临空前严厉的处罚。

接下来的问题是国际足联为何要出台上述新规?官方对此的解释有多种,比如为了防止相关集团利用年轻球员达到洗黑钱的目的,又如加强对于年轻球员自身的保护。但具有决定意义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避免国际足坛进一步陷入寡头垄断的局面。

自从“博斯曼法案”通过之后,俱乐部挽留优秀球员的难度和成本都变得越来越高,这在客观上自然有利于以巴塞罗那、皇马为代表的超级豪门。只要是被他们相中的球员,往往很难拒绝名利双收的巨大诱惑,而其所在俱乐部为了球员转会的利益最大化,通常只能接受来自豪门的报价。由此形成的后果就是俱乐部领域内的“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翻看最近10年的欧冠冠军名录,会发现欧冠已沦为一场“有钱人的游戏”。包括在各类足球俱乐部财富榜上,领先者们纷纷拉开了与中小俱乐部之间的距离。

以目前的趋势而言,豪门不仅将橄榄枝伸向那些成名球员,更是直接瞄准了尚未成年的青年才俊们。以梅西为例,他13岁时就加入到拉马西亚青训营,16岁时已经代表巴塞罗那一线队出场。面对梅西如今的强势,自然会有无数人赞美巴塞罗那球探的慧眼识珠,可是对于阿根廷的俱乐部来说,却失去了从一位年轻天才身上赚取大把转会费的机会。

正因为如此,那些中小俱乐部原本指望出售“青训产品”来实现财政平衡,现时的处境变得越来越艰难。当年影响力不输拉马西亚的阿贾克斯青训系统,近年来再也没能诞生巴斯滕、博格坎普那种级别的球星。道理很简单,年轻天才们现在更倾向于直接加入巴塞罗那等豪门的青训系统,争取在那里实现“直通”一线队的梦想,而不是像以往那样首先在中小俱乐部成名,再辗转前往。

这种模式虽然有利于少数豪门,却将进一步加剧足坛的强弱差距,这是国际足联无法接受的。为了破除垄断,国际足联加强了对年轻球员国际转会的限制。至于巴塞罗那如今的受罚,则见证了寡头垄断者与市场管理者之间的直接碰撞。也许,未来只有经历更多也更猛烈的碰撞之后,才会真正形成各方都认可的游戏规则,进而打造出国际足坛的新秩序。

猜你喜欢
青训豪门国际足联
赃物藏匿何处
贵族与擀面杖
FIFA:足球是世界的,钱是我的
榜单
无题
破碎的“豪门”梦让我身心俱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