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都往事

2015-09-10 07:22大食刘子超
南方人物周刊 2015年13期
关键词:加德满都神庙当地人

大食 刘子超

2011年3月,我和摄影师大食从加德满都出发,经陆路前往印度,准备为彼时即将创刊的《穿越》杂志撰写“重走佛陀路”专题。

我们住在泰米尔区的一家二层旅馆。夜幕降临后,整座城市见不到几盏灯火。加德满都每天只供电三四个小时,仅见的几盏灯是居民用自家的发电机驱动的。它们零散地点缀在一片黑暗里,像苍穹中的几点孤星,狗吠声在山间此起彼伏。

我一直觉得,夜晚最能暴露一个城市的本质,就像卸了妆的女人。在我的印象中,加德满都就像一个中世纪的城镇,未曾脱离农业社会的雏形。

我从泰米尔区穿过老城,来到杜巴广场。在为数众多的印度教神庙间,是虔诚的信徒和游走的小贩。某种程度上,高高的神庙就像是古罗马的剧场。当地人喜欢坐在神庙的台阶上,俯视广场上的滚滚红尘——那是由香火与摩托车尾气混合而成的雾霭。加德满都也一样,既虔诚,又混乱,两种看似不可兼容的东西,却在这座城市融为一体。

以一个旅行者的眼光看,当地人的生活与这个世界是脱轨的。他们完全在另一个轨道上,遵循着那些古已有之的习俗和信念。只有在游客的注视下,两个不同的世界才会在电光火石间产生交集。在游客眼中,当地人的生活是一种异国情调,而异国情调最终成为外国游客的消费品。旅游业几乎构成了尼泊尔最重要的外汇来源,它的逻辑如此理直气壮,以至很少有人意识到它的脆弱性——直到一场灾难发生。

如今,整座城市变成一片废墟,游客们焦急地等待着飞机,希望早点离开这里。那些神庙大都化为了瓦砾,也许要等上数年才能修缮。未来,尼泊尔的命运如何?人们能否重建这座城市?古迹能否得到恢复?在最初的惊骇过后,这些同样值得我们一直关注下去。

加萨满达庙,曾经是人们沉思和晒太阳的地方

一对年轻夫妇和年幼的小孩来到杜巴广场游玩

从世界各地赶来修行的信众在Swayambhu寺顶打坐

尼泊尔是农业国,经济落后,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但重视教育,从学生穿着的体面校服,便可窥见一斑

加德满都停电的夜晚,一对情侣在在可口可乐士多店相聚。整座城市见不到几盏灯火,加德满都每天只供电三四个小时,仅见的几盏灯是居民用自家的发电机驱动的

博卡拉一个游乐场,尼泊尔这次地震震中就是博卡拉

博大哈大佛塔,周边房舍和佛舍之间形成一道环形街道。每年都有很多不丹、印度锡金和我国西藏佛教徒过来朝拜

猜你喜欢
加德满都神庙当地人
神秘的神庙
加德满都谷地
书之帕特农神庙
看好了!
看到和走到
信一半
牛河梁神庙漫议
看到和走到
加德满都的风铃
尼泊尔 震后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