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战争

2015-09-10 07:52柏小莲
南方人物周刊 2015年13期
关键词:左耳华语水准

柏小莲

《左耳》

《万物生长》

《蓝色大门》

《怦然心动》

又到华语电影扎堆抢档、影评人与电影人吵架打嘴仗的时间。最近比较热闹的,是《万物生长》出品方一位工作人员撰文《影评人们说中国电影烂,但中国影评好吗?》,怒斥影评人“心比天高,手比鞋低”,而被斥责的影评人以自己的微信公号为武器,将对影评的批评反批评回去。

于是这架终于打起来了。

想来能够理解片方的委屈。至少同档期电影中,《万物生长》自诩格调甚高,原著冯唐在《左耳》的饶雪漫与《何以笙箫默》的顾漫面前,是前辈,是流行文学中的严肃派,畅销且“金线”,导演李玉曾经也是独立电影的佼佼者,女性表达、商业试水、艺术水准,都超过以上两部的导演太多。怎么就落到了和这些未映先灭差评的电影一起被痛骂、被“堕落”的地步呢?片方在文中愤愤写到了几类影评人,拿红包的、只负责吐槽的以及陈旧的理论党,他们或缺少专业水准、或缺少职业道德、或已经被时代的车轮碾压,总之这就是一类从来没有也不该继续出现在华语电影市场上的群体。

不能说片方对影评人的批评毫无道理,分类总结得也很准确,但并不能因此就否定影评人对于电影批评的权利。影评人为批评而生,他们不负责客观公正报道电影圈的新风向,甚至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表达对于电影的喜欢和不喜欢,何况当下华语电影的水平,连基本水准都没有达到,轮不到拼喜好和口味。叙事合格了吗?人设合理了吗?台词能做到不雷人吗?能达到这3条标准的电影,这上半年超过3部了吗?电影人自己拍拍胸脯给个不心虚的答案可以吗?

影评人说中国电影烂,那是因为真的烂,而且是肉眼能看出的烂,哪里还需要去北电中戏进修一年,看懂灯光镜头布景学遍戏剧理论才具备的能力?同样反映叛逆时期的青春电影,同样反映性之懵懂与残酷,看一看弗朗索瓦·欧容的《花容月貌》,也不会拍出大喊大叫的堕胎系列,什么?你说援交这个题材敏感不能过审,那么美国的《怦然心动》有什么敏感之处?真善美到一定地步了,但就是好看到让人想哭又想笑不是吗?同语境下也有台湾的《蓝色大门》、《九降风》和香港的《六楼后座》,《万物生长》连“野合”戏码都能拍了,就不要再拿审查当借口——面对批评,先怀疑起对方的目的。

还不是票房和市场闹的。《万物生长》最终被《左耳》给灭了,这样“高”格调的电影,居然被一部少女小说、首次执导筒、一群稚嫩新演员的阵容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没有达到预期的票房——这也正是当下华语电影市场的乱象之所在。但是说到委屈,去年的《黄金时代》和《一步之遥》难道不委屈吗,好电影有好票房是最为理想的状态,可遇而不可求,但是达不到预期的票房,不是不负责任做电影的理由,除了观众用脚投票,还要容许欣赏水准更高一点的人群进行臧否。

虽然目前的电影项目策划趋势基本都向二三线城市下沉,北上广等地的文艺青年越发孤立,只能指望每年两次的电影节以及丰富的网络资源来满足日常需要,但总不能霸道蛮横到想连他们的嘴巴也堵上、眼睛也蒙上,只从他们的口袋里掏钱,未免太流氓了。

猜你喜欢
左耳华语水准
漫画
曹景行: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一种改进的水准网条件平差算法
媲美激光光源的成像水准Acer宏碁E8620C
新加坡华语的语音与流变
左耳问题
左耳问题
你的话像花,开在我的左耳
华语大片经典改造的迷失与救赎
心灵幽暗处的悬疑风景——2013年华语惊悚片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