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贤重道的精神

2015-09-10 07:52邹金灿
南方人物周刊 2015年13期
关键词:曾巩南丰宋诗

邹金灿

早弃人间事,真从地下游。

邱原无起日,江汉有东流。

身世从违里,功言取次休。

不应须礼乐,始作后程仇。

——陈师道《南丰先生挽词》其一

宋朝的国势不如唐朝,但学术情况则相反。钱穆在《中国史学名著》里说,“唐朝只是佛学大盛的时代宋不能及。若论文学,唐诗宋诗各有长处,唐诗并不一定就在宋诗之上。如讲古文,虽然由唐代韩、柳开始,可是宋代的古文盛过了唐代。经学、史学各方面,唐朝都远不能与宋相比。明代也一样不能和宋相比。”

唐诗已极其绚烂,因此对于后人来说,唐诗既是瑰宝,也是压力。然而宋人能在巨大压力之中,融汇前人诗法,成就了能与唐诗分庭抗礼的宋诗,陈师道就是其中出力至巨的诗家之一。

宋诗能与唐诗并举,关键在于宋人善于取法前贤。取法贤者的前提是敬重贤者。在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陈师道这几位北宋名家巨公身上都可看到,他们无论对前贤还是时贤,都有一种发自深心的敬重态度。陈师道和曾巩的交往,就是宋人复张尊贤重道精神的典型。

《南丰先生挽词》是陈师道的代表作之一。南丰先生即曾巩,字子固,江西南丰人,是播声于宋朝的淳儒,世称南丰先生。曾巩在宋朝文名很盛,朱子年轻时就很喜欢读他的文章,称“爱其词严理正”。

曾巩比陈师道大34岁,是陈师道人生路上的第一知己以及恩师。因为赏识陈师道的才学,曾巩不仅向朝廷举荐陈师道辅助自己修史(因陈没有功名而受阻),更教他写文章,首要之事是帮他删除文章中的冗字。曾巩文章的一大特点是峻洁。有人向曾巩口述一事,曾巩随听随写,似漫不经意,待文章写完,口述者拿来一看,竟然不能增减一字。

这首《南丰先生挽词》,作于曾巩下世之后。首联“早弃人间事,真从地下游”,说曾先生过早逝世,自己恨不得追随先生于地下。第二联化用王安石称赞曾巩的诗句“曾子文章世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两句是说,虽然曾先生不能复生,然而他的文章将如江汉之水一样永远流传。《许彦周诗话》赞“邱原无起日,江汉有东流”这两句,为“近世诗人莫及”。这是的论,即便是将这两句置于杜诗之中,也毫不逊色。

第三联是“身世从违里,功言取次休”,从即顺利,违即偃蹇。两句是说,曾先生一生有顺遂也有坎坷,但很可惜的是,他的立功、立言事业,因过早离世而终止了。三不朽中以立德为最高,陈师道惋惜曾巩立功和立言的事业未成,不无赞叹曾巩已然立德的意思。诗的最后两句,程、仇是指程元与仇璋,都是隋朝名儒王通的高足。根据宋人任渊的解释,陈师道这里是感慨自己才学不足,不必等到遇上议定礼乐这种大事才能判定自己与程、仇的优劣,有愧于曾先生的提携。这番自我谦抑,自然是为了尊扬曾巩而发。

在诗方面,陈师道的取法对象是黄庭坚,但曾巩的峻洁文风对他的诗有重大影响,陈诗一如其门人魏衍所说,“未尝无谓而作。”这首《南丰先生挽词》就是这样,无一松懈处,沉郁直逼杜诗,是宋诗精品。

陈师道为人耿介,早年因不满王安石的经学,决意不参加科举。他到了京师,“未尝一至贵人之门”,一些掌权者想推荐他做官,都被他拒绝。傅尧俞去见他,知道他家贫,就带了些钱去,然而见面后听到他的议论,愈发敬畏,不敢把钱拿出来。陈师道仰慕前辈苏轼,为了见苏轼,不惜丢掉工作。苏轼也非常欣赏他,想收他为门生,他拒绝了,因为他“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终其一生,都对曾巩谨执弟子礼。

宋代之所以被如此多淹通之士视为中国文化的顶峰,端赖这种尊贤重道精神的肃立。反过来看,一个时代若是师道不尊、贤者见轻,则可视为文化颓败的衰世之征。

猜你喜欢
曾巩南丰宋诗
宋诗五首(书法)
宋诗新解
宋诗新解
来了南丰不思归
省音协赴鄱阳、南丰参加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南丰镇中心小学
曾巩生平
四月,是你的谎言
曾巩猜字
I Like Draw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