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笔架”

2015-09-10 07:22叶维达
幸福家庭 2015年12期
关键词:笔架南平上官

叶维达

笔架亦称笔格,为搁笔的文房用具。明朝著名清官海瑞外号“海笔架”,因他“不畏强权的气节、不慕荣华的执着、不甘人后的奋进”这一清正廉洁品行而得名。

海瑞出身仅为小举人,三十几岁才中举,四十一岁才分配到福建南平县做教谕,相当于如今的教育局局长。他还兼县学校长,给学生上课。

海瑞任教谕的第二年,他的领导、延平府视学到南平县视察工作,在南平县学官署接见学官。两名副手在海瑞带领下进入大厅,一见到视学,一左一右急趋上前,叩头拜见。海瑞夹在二人中间,站而不跪,只拱了拱手。视学先是惊讶,继而羞怒,冷笑一声,对两旁随从说:“哟,你们看这三个人,倒是个山字笔架!”

两跪,夹一站,可不是活脱脱一副山字笔架的模样。视学大人从来没有遇到下级官员如此轻慢自己,拂袖而去。

海瑞这种做法,有点像古代的陶渊明,但实质上与陶渊明有本质不同。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是为了人格上不受侮辱,他向往的是平等自由的桃花源,不愿意受到官场的束缚,瞧不起那些官场俗人,这有点像现在的自由主义者。而海瑞之所以不跪,并不是不尊敬长官,而是因为开国之初,洪武帝为了提倡儒家的尊学重道风气,规定在府学中见上官,可以拜而不跪。百年之后,士风日坏,学官们为了讨好上级,无所不为,跪迎上官早已相习成风。所以,海瑞的这一站就站得惊世駭俗。一下子,“海笔架”的名声在官场上传开了。

《明史》赞曰:“海瑞秉刚劲之性,戆直自遂,盖可希风汉汲黯、宋包拯。苦节自厉,诚为人所难能。”易中天说:“海瑞不但谨遵圣贤教诲且身体力行,而且还要和不良风气做斗争,无论对方职位有多高,来头有多大。”这些诠释的就是海瑞不阿谀奉承的“海笔架”品性。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猜你喜欢
笔架南平上官
上官米良艺术简介
荆风楚韵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笔架鱼肚制作技艺
南平:妇联干部当好“五员”助力妇女脱贫增收
上官文露 行走的名著
低井控区沉积体系研究——以辽河西部凹陷葫芦岛-笔架岭东坡为例
上官莲花 珠宝因用心而珍贵
可摇动出笔芯的自动铅笔
可折叠笔架的设计说明
Development of novel microsatellite markers for Holothurian scabra (Holothuriidae), Apostichopus japonicas(Stichopodidae) and cross-species testing in other sea cucumbers*
基于CBERS数据的福建南平地质灾害动态遥感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