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引入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2015-09-10 07:22梁胡芬
考试周刊 2015年99期
关键词:渗透方法初中语文教学必要性

梁胡芬

摘 要: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应当得到保护与传承。但是在如今这个处处遍布网络且经济高速发展与世界接轨的时代,国外文化开始渗透到孩子中间,并且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网络,逐渐开始忽视中国的传统文化,新生代不清楚中国的传统文化。作者结合教学实践,探究如何把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教学 现状 必要性 渗透方法

新课程改革方案提出,要把学生发扬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的责任添加到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改变一直以来大家对初中语文教学“单纯地教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语言使用能力”的观点,将传统文化教育搬到初中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上。

1.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必要性

1.1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祖先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和研究中总结出来的供后人使用和发展的经验,是社会习俗和民族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传统的民族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千锤磨炼,拥有顽强的生命力,不仅代表过去先人的文化,而且融入现代文化中,例如现代社会提倡尊老爱幼,由此延展出的父亲节、母亲节等也是对这一文化的认同和发展,这与传统文化中的孝道相辅相成,是孝道在现代精神文明中的另一种展现方式。

1.2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古代的一些诗歌,比如“遍插茱萸少一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但是我们只是单纯地教授学生一些相关知识,忽视了这些文字和语言中的传统文化:“遍插茱萸少一人”的九九重阳登高思乡之情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对圆满和隽永的期待,并没有真正担负起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责任,忘却了传统文化的意义。

1.3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很多人认为当今是网络时代、多元化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学生和教师开始渐渐远离传统文化的熏陶,然而传统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脊梁,是先人努力的结晶,我们应该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传承并展现先人们的智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需要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初中语文教师有责任在不断的尝试和努力下将它变为现实。

2.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

2.1引导学生积累古诗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传统文化中有一部分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古诗词,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珍宝,而且受到西方国家的称叹,因为它具有丰富的题材,运用优美简洁的语言表达深远的、发人深省的意义,并且内容富有情趣,读起来朗朗上口。加强对学生的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写作技巧,以及提高学生修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条分缕析摘古诗。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古诗词首先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因为古诗词内容广泛,意义深远,学生学习起来总是感觉一头雾水,不知所措,不明深意。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要求学生把已学的古诗词按照自己的喜好收集、整理到一本本诗集中,使每个学生变成诗集的“出版商”,学生可以为诗集命名,并且为每首诗写一份简介,包括作者、朝代及该诗的内容,还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对该诗做出点评。对每本诗集鼓励学生为其写一篇“前言”或者“后记”,记录自己编辑这本诗集的过程及当时的心情感受。学生的诗集完成之后,还可以在班里互相传阅,在同学及老师的肯定中获得成就感。

(2)独具匠心品古诗。学生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古诗词,可以先为它写一篇赏析作文,描述诗词的作者、内容、风格、语言等方面,也可以在作文中描述这首诗或者词对自己的吸引力,然后通过自己的方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其他形式比如舞蹈、话剧等方式展现出来,让教师和同学都感同身受,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的同时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2.2课堂上创设古文化情境。

教师或者学校可以通过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人画像或者具有代表性的古人的名言警句的方式创设古文化情境。也可以专门在黑板报或者学校的宣传栏上设置一块“民族文化专栏”,可以在专栏上填写名人名言,还可以填写学生自己优秀作品,供同学们阅读和品评。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用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古人典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学生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另外,可以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或者课堂思考的时候给学生播放内容相符的代表古文化的音乐,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体会传统文化与汉字的美丽,在音乐中享受文化熏陶。

2.3在实践中体验传统节日。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有很多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借助这些传统节日,在实践中体会传统文化的意义。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的《端午节》时,安排学生查询和端午节有关的信息,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与屈原的关系,等等,对查询的结果进行记录整理并编写成报告。然后通过和家人一起选艾叶、包粽子、吃粽子等方式进行体验交流,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传统节日特有的文化特色。教师如果充分利用这些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中秋等,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探讨研究,则能增加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学习先人留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向学生教授语文的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运用新颖的教学模式,使传统文化成为学生提高自身修养、提升自身气质的阶梯,使其在提高文化修养的同时,综合素质也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新科.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钱威,徐越化.中学语文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渗透方法初中语文教学必要性
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