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之我见

2015-09-10 12:59陈维贵
考试周刊 2015年99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

陈维贵

摘 要: 数学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数学知识的产生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善用教案,妙用教材,巧用教法,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是许多教师关注的话题。在此,作者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谈体会。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a

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必须对孩子的思维能力特点进行深入了解。小学生思维能力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抽象概括能力不强。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更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总是借助于对直观事物的了解。例如在上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这节课时,学生对“平均”不理解。为了让教学更直观,我准备了18颗棒棒糖,分给了6个人。首先我随便按照2、4、6、1、2、3的方法分给他们,然后我问:这是平均分吗?学生发现手中的糖有多有少,这不叫平均分。接着我又按每人3颗的方法进行分发,6个同学,每人3颗,一共18颗糖,这一系列的数字很快在他们的脑海里形成,对“平均分”这一抽象的概念很快有了直观了解。

二是直观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好。小学生总是对自己见到、摸到、嗅到、听到的事物感兴趣,并能够留下深刻印象。面对三五岁的孩子,你问他3+2等于几,他可能不知道,但是如果你给他3块糖,然后再给他2块糖,这时他立即就会回答有五块糖。他们的认识和思维过程总是与具体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使用直观教具,这样有助于学生直观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是小学生有效思维时间短。由于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弱,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因此其有效思维时间就较短。我们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就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学生的有效思维能力。

我们掌握了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不妨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要生动活泼,气氛活跃,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首先要努力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只有教师真正全面地理解学生,学生才能真正敬佩你,当你真正理解学生时,学生所犯的一切错误你都能包容,教师应抓住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其次是要注意保持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参与学习。

(二)注重对学生眼、耳、手、脑等方面进行思维能力培养。

1.用眼训练——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的培养,在语文课堂上广泛采用,我们的数学课堂也不例外。凡是学生凭借已经掌握的知识,自己能够解决的题目,教师可以不讲或少讲,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点拨。为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合适的观察材料,观察的材料要直观准确,接近儿童生活实际,能激起学生观察的兴趣。我们在出示观察材料的同时,要教给学生科学合理的观察方法。例如,出示一组操场上课间活动的主题图,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观察画面,按什么顺序观察,主要应抓住什么?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教师引导他们进一步想象自己的课间活动,踢毽子的有几位同学?跳绳的有几个?足球场内外分别有多少个学生?有几个人在玩滑梯?学生掌握了观察顺序,他们就能够自己观察丰富的画面,通过观察找到问题的答案。

2.用耳训练——注重学生听话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我们要巧妙抓住学生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听课,勤于思考,不仅要注意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倾听同学们的发言。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听话能力,我们可以把简单的计算题,通过教师口述的形式,让学生听题写答案;或者口述应用题,让学生听清题意后再列式计算。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3.用手训练——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只有自己动手参与,通过实践,最后的结果才能被牢记。因为在操作过程中不仅是身体的动作,更是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大脑支配人体的各个器官进行协调的工作。操作中学生不但要观察、分析、比较,还要进行抽象、概括,从中发展思维。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认识”时,这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有几个面,它们每个面的大小有什么特点。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我事先准备好硬纸板,按长方体、正方体的样子剪好模型,然后又能轻松展开。学生看到两个不同的形体在我手中魔术般的变化时,个个兴趣十足,这时我顺势引导学生上台动手操作,如何让纸板组合成长方体、正方体。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数出了长方体有几个面,有的学生用手摸,有的学生用尺量,有的把两块长方体拼在一起进行比较,等等。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一样,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通过实践探索得出的知识学生印象深刻,记得扎实,正是这样学生在思维中操作,在动手中思维,并通过语言将过程“内化”为思维,使思维得到发展。

4.用脑训练——注重学生想象力培养。小学生兴趣爱好广泛,求知欲望强烈,想象力丰富。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思考问题,教师要有效引导、启发学生。例如,在讲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时候,我出示应用题:“育才小学共有12个教学班,平均每班有40人,?摇 ?摇?”通过让学生把问题补充完整,让学生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分小组讨论,互相商量,说出自己的意见。这样既给了学生思维的时间,又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闫欣.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6).

[2]吾丰强.浅谈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8).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
浅谈培养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浅谈初一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激发和培养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