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式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运用

2015-09-10 12:59余爱英
考试周刊 2015年99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课堂气氛教师

余爱英

小组合作式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自主思考、主动设疑,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展示结果,使学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地理课堂上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同行们共同商榷。

一、小组合作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自从地理教学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实际教学课堂中存在诸多问题,尤其小组合作讨论这一环节更突出,主要有以下问题。

1.讨论形式化,缺乏实效性。

如某些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琐碎,缺乏思考价值,问题提出后,让学生展开讨论。但事实上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不用思考,答案就脱口而出。从表面上看,学生很投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从实际效果看,不仅调动不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反而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惰性,影响了教学效率。

2.讨论时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

地理课堂上,特别是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这一环节,看上去很热闹。往往给人一种错觉,似乎每个小组成员都在踊跃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然而仔细一听,才发现很多学生只是在闲聊,而不是在讨论问题,甚至不知道讨论哪些内容。

3.讨论时缺乏成员间的合作和分工意识。

当学生或老师提出一个需要讨论探索的问题后,有些小组成员就开始忙于自己的“独立”思考,而不在意合作伙伴想什么、干什么。当他回答问题时,第一句话就是“我觉得”、“我认为”,这代表的是个人观点,并不是整个小组的观点“我们觉得”、“我们认为”。有的小组以一个人为中心,其他组员不参与到问题讨论中。整个小组讨论成了一个人表演的舞台,缺少对问题的争论与补充,使研究的问题缺少深刻性、全面性和创造性。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好,那么小组合作讨论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并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也没有真正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成为一句口号。

二、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策略

1.小组分工要合理,兼顾每一位学生。

为了方便讨论,可以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教学,每组六到七位学生。每个小组相当于一个小团体,各成员基础、兴趣、特长、个性都存在差异。为了实现小组成员间学习上互帮互助、取长补短,教师组建讨论小组时应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合理搭配,使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力求平衡,便于公平竞争。小组由一人任组长,分工实行轮流制度。这样可使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研究活动,真正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使每个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全面发展。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并把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从而达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目的。

2.明确小组讨论主题。

为了使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要积极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问题情境的创设通常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提供背景资料、多媒体课件模拟、插播地理影像资料、地理案例交流、话题讨论等。教师此时抓住时机,向学生提出一些与后续教学相关的“学习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心理矛盾,使学生明确本课要学习或解决的“主题”是什么。例如:讲授《黄土高原》一课时,在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后,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水土流失的相关资料或者影像材料,然后让学生思考并讨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现象为什么这么严重呢?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刚才学到的知识加以巩固,同时培养他们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组内合作意识和组间竞争意识。

要让学生明白每一小组就是一个团队,一个人优秀不是优秀,团队优秀才是真的优秀。分工时要兼顾每一个人,让他知道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这样他就会明白: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要善于和他人合作。在组内,学习基础好的学生都会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因为老师叫到谁回答问题,谁就代表他的小组在回答。同组代表要是回答不出,即使小组同学不责怪他,自己也觉得对不起大家,因此,他会积极地向同伴请教。

利用青少年的好胜心理,开展小组间竞争,满足其竞争愿望,可以促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如每节课可以评出一到两个表现最好的小组进行加分,以一周为周期以累分方式评出最优组,进行奖励。也可以在学完一小节或一章节后,组织辩论赛,通过辩论,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分析、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增强合作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得好,才能好好学。教学活动中,尤其目前教学中,改善教学中的交往关系和交往活动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更为重要的环节。地理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方式,符合地理新课标的要求。随着地理新课程的实施,地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一定能在改善课堂气氛、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同时必须看到,地理合作学习在运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教师自身素质、学校及其他部门提供的条件等都制约着合作学习的开展。因此,合作学习道路上还需要教师、学生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课堂气氛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势研究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
语文学习小组讨论的纠偏与回归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