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评教”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5-09-10 12:59袁颖憨
考试周刊 2015年99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高校

袁颖憨

摘 要: “生评教”作为高校教学评价的重要途径之一,受到广大高校的重视。但在实施过程中,评价的规范性、评价工具的科学性及评价结果的合理利用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基于现有问题提出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 高校 教学质量 生评教

所谓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指高校在内外因素的支持下,通过对评价手段经常化、结构化的应用,促进组织学习,充分开发高等教育系统的人力资源,促使高校人才培养活动不断满足社会需要的系统化方法。虽然人们对教学质量本质的认识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高质量教学的标准必须符合学生的需要。也就是说,在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目标是否实现时,学生的发展应处于核心地位。学生在认知、技能、态度等方面的受益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核心标准。

一、“生评教”的重要性

近年来,教育部开始对全国高等院校实施评估,以期提升大学教育水平,其中教学亦列为评价重要项目之一。至于如何提升教学绩效,方法很多,做好教学评价工作是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在教学评价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学生评教,社会上各种声音褒贬不一。我们认为学生是教学工作的直接受益者,教学工作质量应充分满足学生需要。因此,许多高校近几年纷纷成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从而更系统地开展学生评教工作。

“学生评价教师教学”(student ratings of instruction)是一种例证,一种以学生的观点看教师教学表现的例证。这种例证通常借着问卷或量表调查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或者以开放性问题对学生做个别访问或群体访问①。“学生评价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教师从学生的评价中了解自己教学的优缺点,从而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二、“生评教”存在的问题

1.对“生评教”的目的与作用认识不足。虽然近年来,国内许多高校都开展了“生评教”活动,但由于各种原因,无论是教师本人、行政管理人员,还是学生都对“生评教”的目的与作用认识不足,对“生评教”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一些高校领导和教学主管部门只把“生评教”看成一种简单的评价工具,除了评价结果,对其他实际作用不太感兴趣,致使“生评教”工作在整个教学质量管理中处于边缘化状态。同时,学生没有深刻认识到“生评教”的价值,更多的将其看做一项任务完成,敷衍了事而已,这种现象使学生处在浮于表面的被动参与状态,未能获得评教的真正效果。

2.“生评教”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由于一些高校对“生评教”的目的认识不足,仅把它作为一种简单的学校人事决策手段运作,从而忽视其促进教师教学、提供学生选课参考、拟定课程发展等功能。不少学校为了引起教师对“生评教”的重视,采取将学生评价结果与教师的评先评优、职称评定、工资晋升、续聘上岗等挂钩措施。这种将评价结果与教师切身利益直接挂钩的做法,虽然能够暂时性地加强教师对“生评教”的重视,但也导致不少教师过于功利地追求评价等级与排名,产生许多与“生评教”本意相违背的扭曲行为,既不利于教师成长,又有损于“生评教”活动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生评教”指标体系不完善,评价标准编制程序不够科学。虽然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已经进行了“生评教”工作,但由于至今没有建立起权威性的评价标准,因此多数院校只能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实际需要设计和制定评价标准,从而缺乏科学的编制程序。很多学校甚至一张量表通用各类教师的教学评价,而且一用就是几年,不做必要修改和补充。由评价的一般程序可知,制定评价标准是评价活动的一项基础工作,评价标准编制得科学、客观和有效,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就高。

4.“生评教”结果的处理与利用仍有缺陷。

国内高校对“生评教”统计结果的利用十分有限。尤其教学管理部门除了依据“生评教”统计数据进行名次排列、评出优良中等级之外,其余似乎就没什么可利用的了。其实“生评教”结果中蕴含许多来自课堂教学第一线的信息与建议,对“生评教”结果的利用程度不仅反映出高校管理层对“生评教”的重视程度,同时折射出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事实上,“生评教”的评价结果应该作为教师教学改进的依据,同时可作为学生选课、选老师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对高校实施“生评教”的建议

1.制定“生评教”的相关政策与规定。建议尚未建立“生评教”制度的学校尽快制定相关政策,让行政人员、教师与学生实施评教制度时有据可循,并定期或不定期地提出修正。通过相关政策与规定的出台,让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及学生更了解实施“生评教”的目的,确保“生评教”活动更好地发挥其功能。

2.编制科学规范的“生评教”工具。“生评教”是一种测验,测量工具的信度和效度应该被重视。学生作为评教主体,其呼声和看法在评教工具编制过程中应该被关注,如果评价工具的编制小组包含学生代表,那么评价工具的内容将更具代表性。同时,高校都有不同院系,各院系的学科性质不同,所以,评价工具的内容不应该一刀切,而应该反映出各院系学科的特色,这样评价的结果才能真正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参考。建议各高校的评价工具内容除了全校共同的题目外,还应配合各院系特性设计题目。

3.学校、教师和学生应重视“生评教”的结果报告。首先,建议高校出具“生评教”的结果报告,并且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报告结果,应提供结果解释手册供参考。除此之外,学校或院系还应提供教师教学咨询服务,以协助评教结果较为不佳的教师。其次,对于如何呈现评价结果,不少学者提出自己的建议,台湾学者徐超圣提出提供基本的描述统计资料;结果应分类呈现,如班级、系、学院等;假如结果要公开,尽可能只公布表现优良者,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应依据比较性(常模性)的量化数据,并提供文字性的解释等建议②。我国目前较少高校将评价结果公布给学生,导致学生对“生评教”的结果重视不足。而在美国,许多大学都把学生对教师的鉴定编集成册,公开放在校图书馆内,作为学生选课的参考资料,以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注释:

①Peterson,K.D. Teacher evaluation: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new directions and practices. Y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Inc,1995.

②张得胜.台湾地区大学院校“学生评鉴教师教学”制定之研究[J].师大学报:教育类,2005,50(2),

参考文献:

[1]彭红.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与学生评教问题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3.

[2]楼盛华.生评教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7.

[3]钟锦文.美国大学“生评教”的经验与启示[J].江苏高教,2007(3).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高校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实践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