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经东洋:和果子的世外桃源

2015-09-10 07:22美月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日式果子馒头

取经路上的领路人

从未接触过烘焙的我,为了不辜负自己的梦想,以最快速度联系好了日本的和果子学校后,提前一个半月就订好了机票。谁知在订好机票后没几天的一个雨天里,大意之下,在下湿滑的台阶时不慎把左脚踝摔骨折了。眼看去日本的时间一天天临近,我的脚却没那么快康复,我非常矛盾是否该暂缓这个计划,可内心的坚持推了我一把,于是我就杵着拐棍,拖着骨折的脚踝,战战兢兢地踏上了取经之路。

我的和果子老师是一名60岁出头,身材娇小,头发有少许花白却精神抖擞的女士。头次见面,她元气满满和蔼可亲地对我说了声早安,对,就像和果子那般生机盎然。接着她说,她叫深山,是我的和果子老师,还叫我好好加油。老师注意到我脚不方便,马上对我说:“脚还好吗,快请坐!受伤了还专门从中国来学习,真不容易啊!”我想,她是被我的勇气感动了吧,受到老师的一句关怀令我倍感温暖,本来还有的一点紧张被一扫而空。

由于上课的时间并不宽裕,老师会提早到教室把所有需要的材料全部准备好,上课时老师一边耐心地给我解释内容和做法,听不懂的地方还在黑板上画图给我看,一边手把手地教我操作。在聊天中得知老师已经有30年的和果子教学经验,她的很多学生都已经成为老师和和果子技师。取经路上遇到这么可靠的领路人,觉得自己很幸运。

TipS

日本现今的糕点以其和化时间的长短,略分为“和果子”与“洋果子”。和果子代表了日式传统点心,是由日本的气候风土、历史文化孕育出来独特产物。而洋果子则是民治维新后,受到外国文化影响,以奶油、乳酪、乳制品为中心的西点蛋糕。而和、洋果子大致也从此时期被区别开来的。

和果子和抹茶是绝配

印象最深的是我学习的第一课红白馒头,这种点心是日本人在成人式、开业庆典、升级祝愿等喜庆场合送礼的佳品。

我按照老师的手法做着,在老师的帮助下顺利的完成了红白馒头。红是樱花般的粉红,白似白玉般的细腻;红馒头包的白芸豆沙馅,白馒头包的红小豆沙,也就是说一个是外红里白,一个是外白内红。馒头的大小比中国的馒头小多了,圆圆的比鸡蛋还小一点。深山老师把做好的红白馒头放到一张印着白底红边的和纸上,看上去典雅别致。

接下来就是我期待已久的品尝时间,老师给我冲泡了一杯抹茶,碧绿的抹茶粉在茶筅的舞蹈中和热水融为一体,慢慢地被打出细细的泡沫。不知为何,每每看到别人调制抹茶,听着茶筅刮着茶碗的“沙沙”声由慢变快,闻着抹茶香由淡变浓,内心总觉得很宁静。

不过初尝自己做的和果子时,内心的那点小激动,小紧张和小期待却连抹茶带来的宁静也无法抹平。得到老师的允许之后,我开始试吃自己制作的红白馒头。伸出食指和拇指从侧面轻轻地捏起白馒头,指尖传来的柔软感让我的心都变软了,我自然而然地变得非常小心,生怕把它捏疼了。终于送到嘴边,牙齿轻咬,第一口只有淡淡的糯米香,随着咀嚼次数的增加,豆沙的清甜弥漫开来,和软糯的外皮形成了丰富的层次感,外皮糯而不粘,豆沙细腻却有微微的颗粒感,第一次上课的紧张和远渡他乡的疲惫都被这口中的软糯抛到了脑后,就连脚上的伤也暂时忘却了。

把剩下的半个馒头放进嘴之后,老师笑着告诉我,和果子还有一种吃法,只见她拿起一块竹签片,切下红色馒头的小小一角让我品尝,我送入口中,味道和白馒头差不多。这回我想起了老师给我冲泡的抹茶,端起来饮了一口,浓郁却很清爽的茶香冲淡了连食两块和果子所带来的点点甜腻,而和果子的甜也让味道沉静的抹茶在0觜里荡起了点点涟漪。

其实喝抹茶配食甜的和果子,多少还有点养生意义在,因为糖份有抵消生茶刮胃苦涩的功效。

Tips

红白馒头的来历

看似简单的红白馒头和我们中国现在的馒头大相径庭且来历不小。创始人据说是中国宋代诗人林逋的后代林净因,他是日本名僧龙山德见在中国取经时结识的朋友。林东渡日本定居奈良,以馒头业为生,为了适应日本的风土人情,不用中国的包菜肉馅,而是改良为包小豆馅的甜馒头,初为禅僧点心,渐受好评后又献于宫中,受到当时天皇青睐。就这样林氏馒头渐渐被传开成为当时最新式的一种食品,其家族的馒头事业代代相传深受日本人欢迎。

请保持愉快的心情

做和果子的时候并不是次次都那么顺利,比如羊羹,有一些难度较高的羊羹很难掌握好凝固的时间,脱模的时候也要非常小心,任何细节的不到位就会前功尽弃。一次,我一个人反复了做了几次都不满意,但是第二天要交作业,我只能硬着头皮给老师看我的作品,被失败打击的我那天心情极差,估计那份不耐与失落当时全写在脸上了。

老师察觉到我不对劲,她问我:“美月怎么了,这个不像你做的呢。”我只好坦白:“我失败了好几次怎么也做不好很苦恼。”深山老师沉默了一会,然后很认真地说:“你的心情全表现在作品上,你觉得这样对吗,一个专业的职人是不应该把坏情绪放到果子里的,你懂我的意思吗?”听到这里我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是的,这么美好的和果子,原本应该晶莹剔透的羊羹,就是因为我一次一次的失败又不知调整心态而做坏掉的。

那次之后,我明白了这甜软的和果子是有灵性的,如果制作者的心态不好,这种负面的情绪是会传染给他的作品的。我之所以决定学习和果子,除了我自己真的是喜爱他们之外,还想用这可爱的小东西去带给更多的人快乐。如果我不能控制住自己的负面情绪,而做出了糟糕的作品,那怎能传递快乐呢?所以,到后来“用愉快的心情去做令人愉快的食物,才能带给更多人快乐”这句话就成了我的职业座右铭。

Tjps

和果子的类别

和果子分为生果子、半生果子和干果子三种,生果子格外重视造型变化,是日本人送礼用的主角。羊羹、日式团子、日式麻糬则属于生果子。生果子指早上制作的新鲜糕点,一般只能放两天左右,要趁鲜食用。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传统点心。而日式大福、鲷鱼烧、哆啦A梦最爱吃的铜锣烧都属于半生果子,日式煎饼、金平糖、仙贝都属于干果子。相对于生果子,耐放的干果子,为了长久保存,甜度就高得多了,主要用糖和豆粉压制成各种造型。

当甜点变成雕塑

如果说深山老师是我取经路上遇到的一盏明灯,红白馒头让我的味觉享受了软糯清甜,羊羹失败事件让我的心灵得到了升华,而在众多和果子中最吸引我的上生果子(生果子的一种)就是给我带来了萌到不行的视觉享受。

融合“四季”与“五行”的上生果子是最具艺术气息的和果子,创作时,一组一般5个果子,在颜色、形状、材质上不能重复,同时还得考虑到人类“五感”(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听觉)的反应,符合这五项客观条件下制作而成的果子,才能称之为绝品。特别是可塑性强的以豆沙馅为主料的“练切果子”活像是可以吃的雕塑艺术品。很多人看到她都舍不得吃,因为她太美了。

枫叶、樱花、嫩竹、梅花、蟠桃……都能做得惟妙惟肖,柔和的色彩和嫩得能掐出水来的外皮映衬着与自然相得益彰的形态,虽然很小,但就是有魔力叫人移不开视线。

我也想拥有赋予和果子这般魔力的技能,所以学习期间醉心于练切技法的磨练,同时享受被旁人崇拜和赞叹的眼神,也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儿。

学成归来

从初级、中级一直学完高级,顺利通过考核。老师颁发证书给我时对我说:“你是我30年来教的唯一一位外国学生,你对和果子的热情,身为日本人的我都很感动,加上不是你的母语,想不出你是怎么办到的,希望你今后不断磨练、学习,只有用心制作的和果子才会赢得客人的笑容。”

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专业的“和果子”老师,当我在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们授课教他们做和果子时,学员们对和果子的好奇和热情,让我深感欣慰和自豪。

我很珍惜与和果子的邂逅,那是一场纯粹、淡泊、柔软、甜蜜,触动人心的典故。令人心灵澄净的五感美学,都呈现在每一个和果子中。和果子的中心思想是与世无争的态度,带领人们进入一个和谐的世外桃源。

猜你喜欢
日式果子馒头
果子出嫁
“馒头办”没了吧?
哥本哈根STICKS'N'SUSHI日式餐厅
日式建筑观与思:1945年以来日本建筑与城市发展纵览
“日式脸型”也能打造时尚感的妆容
摘果子
果子粥
果子和她的+1
半个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