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立新:带你读懂齐白石

2015-09-10 07:22王皎
北京青年周刊 2015年49期
关键词:百家讲坛白石齐白石

王皎

5年前,吕立新《百家讲坛》开讲齐白石,促使人们回望美术史,重新了解齐白石,确立了白石先生在中国近代画坛头号大师的地位。今年,他再次书写齐白石,阐述他的画作,愿画能解语,带你真正读懂齐白石。

在吕立新老师的家里,见到他。

不远处的南锣鼓巷已经热闹起来,我们则听着舒缓的音乐,手捧新书,品着暖茶,听他如数家珍地讲述齐白石和他画作的故事。

他说齐白石老先生的故居就在不远的胡同里。自己喜欢齐白石,看画的时候就有“隔空对话”的感觉。如果不那么严苛地计算距离,也算是不远的“邻居”, 奇妙的连接,大抵如此。

Q&A

除了英姿勃发,还有孤独自赏

Q:您之前写过《齐白石:从木匠到巨匠》,这次再写白石老先生,侧重点变化在哪里?

A:那本书主要侧重于介绍齐白石老先生的生命历程,收到了很好的反响,结构也取自于我在《百家讲坛》的讲座,《百家讲坛》之后,促使人们回望美术史,重新了解齐白石。现在他头号大师的地位已经是公认的了,并且也认为其他人和他的距离还非常遥远,他对中国美术的贡献也被大家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但是,具体分析他的画作的书还很少,而我是研究近代书画的,在讲述了他的艺术经历之后,再去更好地解读他的画作,就是我写作这本新书的初衷。书名《花能解语》出自他的诗,我想努力达到的,也如副标题所写“带你读懂齐白石”。

Q:这本书图文并茂,绘画作品您做了精心选择,同时文字也朗朗上口,没有那么多行话暗语,您也是要求自己写得贴地气吧?

A:最初想写100幅“最美齐白石的画”,后来觉得篇幅太大,最后是选了50多幅画,仔细评述了对36幅的理解。我不想像有些艰深的美术评论那样,让大家有距离,我希望大家都读得懂。这本书写了一年,有些写得早的文章,当时就发到了朋友圈,点击率很高,大家都在传,比如《孤独的英雄》,历代丹青妙手画鹰,大都强调雄奇霸悍,白石老人的鹰与众不同,永远只画一只,在英姿勃发之外,还有一份孤独和自赏,那种若有所思,其实就是他自己人生的缩影。很多人也喜欢《平常日子平常过》,他画白菜,没有觉得自己是个大画家,有什么与众不同,依然强调清白传家,看看现在很多人稍微起来点儿,就开始招摇,可和齐白石相比,他们又算什么?这些画所传递的精神,都能让当下人在回观自己时有所反思。

Q:从讲坛到文字,对齐白石先生的推崇和喜爱,您的个性化审美也在其中占了很重要的因素吧?

A:其实不是,一定要非常客观。毫无疑问,在中国的美术大师中,只有齐白石,最符合中国国情和民族精神,也最反映中国老百姓的意愿,最接中国地气。这是公论。

真正的大师,是承前启后的链条

Q:在您心中,什么样的成就算大师?

A:没有固定的定义,有些仿佛已经约定俗成了。但我心里的线是这样的,在美术发展进程中,他是一个链条,是重要的一环,是传承的节点,缺了他就断掉,有了他才能承前启后,这样的人是大师,否则只能算是名家。当然,在“衰年变法”前,齐白石连名家都算不上,他一步步成为大画家,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成为大师。看看中国的绘画发展,从前都很素雅,齐白石开创了“红花墨叶派”,在他的画作中,你能看到欣欣向荣。从题材上讲,也是无所不能,野花野草、土簸箕,甚至屎壳郎都能画。如今的花鸟画家,都跳不过齐白石的影响。

Q:解读的这些作品,是所有细节都深入在您心中了,还是为了写作,您会重新再去一幅幅仔细品读?

A:还是会仔细品读。讲讲白石先生,他57岁定居北京,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那时他的作品卖不出去之后,他实行“衰年变法”,同时有贵人相助,这都是他登峰造极的很重要原因。他聪明也非常勤奋,才把握得住人生的每一个机会。那么赏画也是,要有知识储备,多读多看,能静下心来从宏观看到细节,读懂了,妙不可言,不用心,肯定不行。这是心灵碰撞,隔空对话的过程。我看他的《深夜客来茶当酒》就非常感动,我们身边有几个是敢于寒夜来敲家门的朋友?又有谁是值得你半夜起床去给他煮茶的朋友?现在社会人和人沟通越来越简单冷漠,也没有那种心境,生活压力大,都匆匆忙忙,能有三两真正有进你心的朋友,是多么难得和美好。还有《守住一片自在》那篇文章我解读的是《雏鸡小鱼图》,画那幅画时,白石老人在北京的处境非常艰辛,那一年他的父母也相继去世,但是压抑和艰难的现实,并没有掩盖他笔下世界的从容大雅与祥和闲适。

Q:您也在很多学校兼任导师,白石先生的生平以及画作表达的精神,想必也激励了不少学生吧?

A:母校河北大学90周年校庆时,我给学生们讲座,有个男孩子听到落泪,他找我说,自己这一段非常迷茫,感觉毕业就失业,白石先生的故事,让他深受震撼,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齐白石出身贫苦的农民家庭,起点非常低,27岁才开始拜师学艺,可他勤奋刻苦,一生不曾停歇,矢志不移,从不见异思迁。后来他成为全国最高美术学府的教授,这对我们每个阶层的人都有启发。如果70岁故去,就没有齐白石,长寿也成就了他,他将近80岁才成功。也记得一位60多岁的退休干部,在听了我的讲座之后,跟我说,虽然过去做领导,但依然感觉白活了,没有活出自己,听了齐白石的故事,觉得还不晚,人生还可以从今天开始。我经常说,一生就干一件事,尽管达不到齐白石的高度,也会比别人走的远,不要朝三暮四。

写作,不是任务,是自在

Q:初入行的人买画收藏,您会给出什么建议?

A:高端艺术品是少数人占有,我的观点是,不管你是否真的欣赏,只要去买,有心去接触就是好事。西方有很多很好的艺术品博物馆都是私人的,他们开放给大众,我们还达不到,境界需要提升,有心去接触就是进步。也有人说,买不起名画怎么办?齐白石也有青春期,任何大师都有成长的过程。可以入手有潜力的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当然艺术院校的毕业生有很多,买谁的呢?依然是多看书,多看画,多听业内人士的意见,很多艺术家,学生时已经显露头角,老师们知道哪些孩子聪明用功还基本功扎实,那买他们的作品不会差到哪里去。我就见到有青年画家在短短几年,从500一平尺到15万一平尺,真的出手很重要,美术馆值2亿的作品,可能都不如你自己花2000元买的作品印象深。别怕失败,我也买过假画,只是别人买了十张,我买了两张罢了,是伤害,也是财富。记得刚从日本回来时,买了假的,被骗走十几万,这些都成了之后的经验。后来我写《跟着吕立新去买画》,成了收藏界的宝典,很实用。

Q:说说您自己,是怎么样的契机,从导演转行到艺术品的研究?

A:我在大学学习影视文学,第一份工作是电视导演,那时做的不错,25岁得到了一套房子的奖励,29岁还有了去日本留学的机会。那是1992年,学的是电视,一学反而觉得没法干了,因为差距太大,其实那时我对电视已经有了厌倦,做电视需要集体合作,需要张罗,也需要强大体能的支撑,而我其实是一个特别喜欢安静的人,齐白石的很多做法,我特别能理解,比如大家在一起,他可能会回避,我也有这个感觉,于是就想找一个我一个人就能干的事情,不需要求别人,后来慢慢觉得把画看好就不错,从日本回来后,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刚刚兴起,我就看画、买画再卖出,挺好。当然,储备过程我非常用功,经常看画看到后半夜,早期参加过一个培训班,前辈讲解的时候提到某幅画被拍卖过,我基本都能接着说,是什么时候在哪里拍出多少钱,老师都非常吃惊。现在虽有大量事务性的工作,但这种用功的学习,我一直在坚持。

Q:阅读和写作在您的生活中占据怎样的分量?

A:我在上中学的时候非常喜欢影视,看了大量电影方面的书,那会儿作文就很好,经常被当作范文。大学读的影视文学,又读了大量文学方面的书,也自己写剧本。现在研究美术,自己阅读的内容,也较多的在这个领域。近些年保持着一年出一本书的速度,我喜欢沉浸在写作的过程中,避免外面的嘈杂,不是任务,而是一种自在。

Q:如果拥有时光机,可以见到任何人,最希望他是谁?和他聊什么?如果可以见到20年前和20年之后的自己,会和那个吕立新说什么?

A:如果有这个机会,当然想见齐白石。听他讲讲他的画,看看他画画的样子,再和老人喝喝茶,应该很美妙。青春太快。我觉得自己过得很充实,我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今天也算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存了一些名画,这都和青年时期一步步踏实走来有关,如果能见20年前的自己,会告诉他,“你的决定都是正确的,继续坚持吧。”如果见到20年后的自己,想让他好好享受人生,也想让他回望过往,作为一个有担当的人,是不是已经尽力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了大家和社会。

自己的书

《花能解语:带你读懂齐白石》

这本书是文化学者吕立新全新视角解读齐白石作品,赏析作品的感悟心得,同时很好的融入了对齐白石作品技法以及创作特点的分析。全书采取一文一画为主,多画为辅的解读形式,共36篇,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另有单独开篇“定居北京”,概述齐白石转型期的故事和艺术背景,承上启下。全书收录50幅左右齐白石经典作品高清大图,其中大部分为北京画院馆藏精品,另有少量民间收藏佳品精彩呈现。行文流畅,通俗易懂,图文并茂。

吕立新,著名文化学者,中国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艺术品鉴赏与投资专家。

猜你喜欢
百家讲坛白石齐白石
株洲市白石港河道治理探析
雨浥红蕖冉冉香
·齐白石
齐白石买假画
白石塔
红砖白石五店市
齐白石·书画作品选
语文也可以这样学——学生“百家讲坛”方案介绍
百家讲坛主讲蒙曼签售新书
第二届“百家讲坛杯”全国历史文化大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