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炸瞬间夺去90多条生命

2015-09-10 07:22张大进
红岩春秋 2015年11期
关键词:伯父张大尸体

张大进 男,1929年3月22日出生。家中房屋被炸,伯父和伯母被炸死。现住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湾。

重庆沙坪坝区的三峡广场,位于主城核心商圈,四周高楼林立,商铺密集,人潮如织。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当年日本飞机对此地的轰炸荼毒,谁也不会相信,这个热闹繁华之地,曾经是一片血腥惨烈的景象。

张大进是重庆大轰炸的亲历者、见证者。虽然战火的硝烟已远隔半个多世纪,但那些悲惨的景象仍时常浮现在他眼前。

房屋损毁,他侥幸躲过一劫

张大进的祖辈是清代湖广填四川时期的移民,迁来重庆,居住于沙坪坝。他的父亲操劳半生,挣下一栋一楼一底的砖木结构楼房,地处张家老院双巷子,也就是如今的三峡广场一带。父亲去世后,母亲带着张大进和妹妹靠出租房屋过日子。那时候,沙坪坝没有多少人家,四周多是荒坡、农田。一家人虽然生活清苦,但却平静安宁。

1938年上半年,政府工作人员和当地保甲长陆续来宣传,日机要来轰炸重庆城区,要大家积极防空。当时整个沙坪坝只有南开中学在杨公桥挖了一个防空洞,但路途较远。由于住家附近没有供市民躲藏的防空洞,有的人家在床底下挖个洞,日机来了,就钻进去躲藏。最初听到警报拉响时,人们还迅速躲藏起来,但日机没有投弹,加之人们对炸弹的严重危害还不知晓,再逢警报拉响,一些人依然和往日一样忙于生计,甚至心存侥幸。

在张家老院双巷子不远处,有国民政府所辖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广播电台。这个电台建造得极隐蔽,机房设在地下,露出地面的建筑物不高,有3根发射天线。抗战时期,广播电台至关重要,这里也成为了日机轰炸的重要目标。

1939年8月28日上午9点,防空警报拉响了,张大进跑到屋外不远处的树林中,躲在一棵大树下。这里有溪水、竹林,张大进和伙伴们常来此地爬树或捉迷藏。躲了一会儿,不见日机的踪影,他又像往常一样玩耍起来。时至中午,母亲叫张大进回家吃饭,一家人刚端起饭碗,就听到外面雷鸣般的轰响,日机已飞临上空。

张大进胆子大,端着饭碗到屋外观望,他看见一共9架飞机,扔下一连串炸弹,发出尖利的“刷—刷—刷”声,随之四处传来“轰轰”巨响。张大进见势不妙,转身进屋,钻进床下挖好的地洞里。正在厨房的母亲,也赶紧拉着妹妹,钻到饭桌下,上面搭着几床棉被。

炸弹不断扔下,爆炸声震天动地。一枚炸弹落在张大进家一旁,房屋剧烈摇晃,被炸飞的石头随之落下后,将张大进家的屋顶砸烂。一块大石头,砸穿厨房掉落下来,幸亏母亲及时躲开,才幸免于难。一家人惊恐万状,面如死灰,感觉如同世界末日来临。这一年,张大进10岁。

日机飞走后,张大进一家从躲藏处钻出来,只见自家楼房被损毁得满目疮痍,让人欲哭无泪。四周也是一片惨景,街上浓烟滚滚,弹坑到处皆是,连片的农田被炸得开膛破肚,原来的地形地貌大变模样。张大进看见自己之前躲藏的那棵树,已被炸断,当初如果不是母亲叫他回家吃饭,自己肯定被炸死了。回想那一幕,他不禁胆战心惊。

亲人身亡,军人尸体堆积如山

按照母亲的吩咐,张大进来到伯父家察看情况。伯父住得不远,那里有一排店铺,伯父租下其中一间开了一家冷酒馆。走近一看,张大进顿时毛骨悚然:在那排店铺门前,尸体堆积如山。原来,日机轰炸时,一个连队的军人正好路过此处,当场炸死90多人。许多尸体已不完整,头首、四肢、肚肠各异,地上血流成河。还有20多名军人伤势严重,血肉模糊,奄奄一息。

张大进从未见过如此血腥惨状,他失魂落魄地走到伯父的店铺门前,只见伯父坐在一把木椅上,已中弹身亡。伯母躺在屋内的一张床上,也被炸死了。亲人就这样悲惨地死去,张大进的心像被刀割一样疼。他茫然地回到家中,将噩耗告诉母亲。由于此地人口少,如今到处又炸得破烂不堪,母亲好不容易找到两个石匠,让他们用旧毯子将伯父和伯母包裹起来,然后用滑竿抬到山坡上掩埋。伯父的儿子张颇廉,在双碑一家兵工厂当工人,后来得到消息,赶到父母坟前痛哭一场。

事后,那个连队由于死尸太多,只好就地挖了一个大坑掩埋,每放一层尸体,垫一层泥土,再放一层尸体,又垫上一层泥土。层层堆叠,全部埋入坑内,没有立碑。活着的军人,站立一旁,弯腰鞠躬,然后把枪指向天上,“哗啦啦”地放了一阵枪。

当时,日本飞机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扔了3颗炸弹,因地势隐蔽,3根天线只炸断了最上面的一根,位于地下的机房安然无恙,电台照常运转。日机轰炸后,当地原有的人家多数搬走。张大进一家无处可去,只得留在原地。房屋炸毁了无法出租,兵荒马乱,也没有人来租,一家人失去了生活来源,全靠舅舅接济,艰难度日。

时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冯简,他见张大进忠厚老实,家中遭日机轰炸,日子艰辛,在张大进13岁那年,让他到广播电台做勤杂工。后来冯简成立了无线电传播研究所,张大进开始学习无线电技术。新中国成立后,他进入邮政行业,后又转入国防系统和军事编制的电子系统,一直工作到退休。

能够在重庆大轰炸中侥幸活下来,年近9旬的张大进由衷感叹:“那个时候,我们提心吊胆,随时都得警惕日机来轰炸,是生是死,谁也不敢保证。如今国家强盛,百姓安康,这个世道真好啊!”

(作者系重庆市写作学会、散文学会理事。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韩西芹)

猜你喜欢
伯父张大尸体
一幅油画
打败仗
背尸体的女人
伯父的黄昏恋
生命的起源,也许只是一具尸体?
张大勤
捡尸体
永远的愧疚
超级健忘症
借给伯父一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