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模录》上的巫山英雄潘泽民

2015-09-10 22:38聂兴昌谌泓
红岩春秋 2015年11期
关键词:火箭筒反坦克长津湖

聂兴昌 谌泓

在漫长的革命历程中,巫山县出现过许多革命功臣和英烈志士,但迄今为止,仅有潘泽民一人被收录进《中国人民解放军英雄模范名录》(简称《英模录》)。

翻开《英模录》,从中我们看到:潘泽民,男,汉族,四川省巫山县(今重庆市巫山县)人。1931年8月出生,1950年10月入伍,197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4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授予他“反坦克英雄”荣誉称号,授予称号时任20军60师178团火箭连副班长。1951年4月,在朝鲜抱川郡、江口洞等作战中,他击毁敌坦克3辆、击伤1辆。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授予他军功章、勋章各一枚。

《英模录》对潘泽民的记录很简单,但他从入朝到回国的这段经历却是不平凡的。他在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上度过了700多个日日夜夜,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的第二次、第五次战役,立下了不朽的战功。

血战黄草岭7天7夜

1950年10月,潘泽民刚入伍不久,还没来得及参加训练,其所在部队便奉命开赴朝鲜战场。10月上旬,部队从浙江出发,11月中旬在吉林省梅河口集结,补充给养、装备后,于19日从辑安(今吉林省集安市)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经江界向前线开进,参与志愿军对美伪军的第二次战役。

进入朝鲜,潘泽民满眼尽是断垣残壁、焦土废墟,熊熊燃烧的城市和村庄,无辜的朝鲜人民惨遭美国飞机扫射、轰炸,尸横遍野,无数老弱妇孺为躲避侵略者的蹂躏,流离失所。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在朝鲜大榆洞会议部署了第二次战役,决定刚入朝的9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宋时轮,下辖3个军)负责东线作战,对长津湖南北地区美军两个师进行迂回包围,阻其北援。20军先头部队已于12日进入长津湖和柳潭里以南地区接替42军的防务后,在新兴里、死鹰岭等地节节阻击美军,诱敌深入至我军预定战场,然后以分割、围歼的战术击溃敌人。

后续部队火速赶赴预定战场。由于没有制空权,为防敌军空袭,部队行军都是晓宿夜行。入朝后连续7晚急行军,每晚行程120里。19岁的潘泽民此时刚入伍一个月,却一点也不含糊,一次也没掉队。11月25日晚,离敌人占领的地域已经不远了,天气骤变,雨雪交加,部队沿盘山公路而上,走到半山腰,路面结冰,不断有人跌倒,有时因惯性还会跌倒一大片。不断跌倒又不断地爬起来,战士们互相牵拉,推推攘攘,终于爬上了山顶。趁着夜色悄悄行进,在顺利绕过敌人阵地后,部队隐蔽在距长津湖不远的地方休息。最后于26日晚11点徒涉长津河冰面,到达预定地域——黄草岭,执行阻击南逃之敌的任务。

潘泽民所在的178团到达预定地点后,迅速占领山头,修筑工事。恰逢寒流突袭,积雪达30多厘米,十字镐挖下去,只留下浅浅的白印,冻土比石头还硬。十字镐断了把,铁锹卷了刃,战士们的手打满血泡,辛苦了一夜,工事却没有一点进展。此时山下白茫茫的原野上,已布满了敌军的帐篷。

第二天上午8点,古土水的敌人开始向下碣隅里开进,企图接应下碣隅里的敌人突围。几十辆卡车在2辆吉普车的带领下,以4辆坦克为先头沿公路北上,进入178团5连阵地前,我军一排突然开火,卡车上的敌人被我机枪火力打倒几个,敌坦克还击几炮后,匆忙退回古土水。不久,敌人以猛烈的炮火袭击我前沿阵地,一波一波的敌飞机反复俯冲扫射,轮番轰炸。

下午2点,敌人约一个营的兵力,在20多辆坦克的掩护下,向178团4、5连阵地进攻,遭到我军战士的顽强抵抗。战士们一边作战,一边利用打退敌人的间隙抢修工事。他们用斧头砍削冻土,加快构筑工事的速度,不仅完善了野战工事,还修筑了防炮洞和休息室。

敌人白天以飞机轮番轰炸、炮兵火力袭击、坦克引导步兵冲击,到了晚上,却龟缩成一团,不敢夜战。178团各连组织小分队趁夜色掩护,积极出击,摸袭敌人的帐篷和坦克,近距离以突然火力杀伤敌人。在实战中学习单兵动作和战术协同动作,在炮火硝烟和严寒中磨炼意志,虽然是第一次参战,潘泽民却表现得坚定沉着、英勇顽强。

在黄草岭与美军陆战1师连续激战7个昼夜,178团每天遭受敌军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抵抗成百上千美军的轮番攻击。敌人的进攻一次次地被打退,只在阵地前留下了大量尸体。

长津湖地区的美军陆战1师和7师,在我志愿军20军和27军穿插、分割、包围和强大攻势打击下,在柳潭里、下碣隅里和古土水等地,丢弃了大量重型装备,拼命突围,向咸兴海港逃窜。潘泽民所在的团沿公路追歼敌人,配合友邻部队消灭逃跑之敌。南逃之敌在飞机的掩护下,由几十辆坦克开道,随后跟着几十辆大炮车和几百辆运兵车,最后还有坦克殿后,沿盘山公路而下。通过古土水北边约两公里一个山隘口时,开道的第一辆坦克被我军埋设的反坦克地雷炸伤,阻塞了道路。情急之下,后面的坦克只得将这辆受伤的坦克推下百丈深渊,继续南逃。

由于我军后勤保障能力较差,战斗到第5天几乎已弹尽粮绝。以后的两天,每人每天只能供给几个冰冻土豆,到第7天,才又每人发了2斤榨过油的豆饼,战士们就一口豆饼一口雪地嚼了充饥。当时气温已是零下30多度,指战员们仍然戴着单帽,脚上穿着胶鞋或翻毛皮鞋,有的战士没有棉衣,只好把被子裹在身上御寒。敌人进攻时,战士们因脚伤而不能奔走冲锋,只能匍匐在战壕里射击。据统计,9兵团在长津湖地区与美军激战28天,毙伤美军1万余人,俘虏10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车辆。9兵团的东线作战,予美军陆战1师和7师等以沉重打击,粉碎了美军从东线向中朝边境推进的战略企图,对保障西线作战和全战役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口洞战斗击毁敌军4辆坦克

长津湖战役后,根据部队伤亡、冻伤减员较多的情况,上级决定让潘泽民所在的部队在咸兴附近的五老里休整。

根据朝鲜战场我军反坦克力量薄弱的实际情况,178团新组建了一个反坦克火箭筒连,潘泽民被选为成员,任2班副班长。火箭筒连每个班配备了一具美制90火箭筒和一些国产反坦克手雷。潘泽民得到一具90火箭筒,在没有教员的情况下,全凭自己摸索学习,以美军废弃的坦克作教练靶子,冒着严寒,苦练战术、技术。为了适应夜战,他甚至用毛巾蒙蔽双眼,熟练架设,快速装填和发射火箭弹等技能。

1951年4月8日,潘泽民随部队南下,经过13天的夜行军,于21日到达金化以南的待机地域。22日夜,火箭筒连配合尖刀5连展开行动。他们采取偷袭战术,悄悄地摸到美军阵前,摘掉铁丝网上“叮当”响的空罐头壳,剪断铁丝网,成功突破了敌人防御,夺取了5个山头阵地。随后,20军主力部队以此为突破口向敌发起猛攻,敌人抵挡不住,沿公路全线溃退。为了截断敌人的退路,上级命令178团2营迅速抄小路向敌纵深穿插,火箭筒连仍然协同尖刀5连。到了24日,尖刀连抢占了抱川郡江口洞地区的制高点云岳山,截断了敌人的退路。还未来得及休整,又发现山下有一个美军炮兵阵地,敌人正在村庄里肆虐。下午3点左右,火箭筒连和5连一起,向炮兵阵地的敌人发起冲击,敌人的排炮不断回击,战场上顿时硝烟迷漫、弹片横飞,志愿军官兵们前赴后继,冒着弹雨不断冲杀,美军惊恐万状。

突然,战情陡变,一队美军M-48中型坦克搭载着步兵,在尖刀连右后方山嘴约300米处快速开进,情况十分危急。我突击分队立即展开,潘泽民扛着90火箭筒,同装填手杨保共、弹药手鲁礼魁一起,迅速选择了一个发射位置打头阵。此时的潘泽民异常冷静,他心想:在这狭长的地段上,只要将第一辆坦克击毁,就可以阻住后面坦克的行进。所以,无论如何要首发命中。200米,潘泽民没有发射。100米,仍然没有发射。再往前就是一小片开阔地,这时敌人已经发现反坦克小组,坦克炮口也已瞄准了他们。不能再等了,潘泽民瞄准坦克迅速扣动扳机,“轰”地一声,准确命中目标。这辆美国最新式坦克,立即燃起熊熊大火,浓烟冲天。潘泽民丝毫不敢停息,立即向前转移到一个土堆后面,只见敌军第二辆坦克正从前面被击毁的坦克侧面绕弯前来,潘泽民没有犹豫,从侧面连发两弹,两发两中,敌坦克又被打毁,瘫痪在地。后面的坦克前进不了,只能向移动中的潘泽民进行报复性射击。潘泽民沿着田埂隐蔽向前,离发射炮弹的敌坦克只有四五十米处静待观察,他的火箭筒里还剩4发火箭弹。不一会儿,3班反坦克小组击毁了敌军第三辆坦克,潘泽民趁机又连发两弹,击毁了敌军第四辆坦克。紧接着,又与3班反坦克小组同时发射,双双命中,将敌军第五辆坦克击毁。

这次江口洞战斗,共击毁美M-48型坦克7辆,击毁运兵卡车1辆。潘泽民以8发火箭筒弹击毁敌4辆坦克的事迹,对队伍鼓舞极大,增强了战士们必胜的信念。潘泽民反坦克小组荣立集体一等功,潘泽民个人荣立特等功并获志愿军总部授予“反战车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授予他军功章、勋章各一枚。

名胜洞阻击战

第五次战役结束后,东线敌人集结了优势兵力,调动大批机械化部队,采取闪电战术,沿公路大举北犯,企图包抄我新入朝的参战部队和后勤机关。潘泽民所在的团在转移途中,接受了在名胜洞一带阻击敌人的任务。

由于仓促转入防御,潘泽民所在的部队没有工事依托,处于被动局面。傍晚,部队刚刚进入阵地,便遭到公路两侧敌人先头部队的进攻。敌人的进攻遭到1、2营的反击后,不敢再贸然进行夜战,只是与我军阵地对峙通宵。次日天亮,一架敌军侦查机在潘泽民所在阵地上空盘旋几圈后飞去,不久,敌人的炮火袭击开始了,数千发排炮在潘泽民和战友们坚守的山头阵地爆炸,火光冲天,浓烟四起。炮火袭击后,敌人步兵伴随坦克,在飞机轰炸的掩护下,轮番向我阵地进攻,但都被我军一一击退。战斗打得极其艰苦,战士们却异常顽强。许多战友倒下去了,但活着的人继续顽强地坚守在山头阵地上。敌人的进攻一次次被打退,恼羞成怒,运用B-27重型轰炸机,将几十吨炸弹倾泻在我军阵地上,地动山摇,整个山头都被削去了一层。敌人的步兵和坦克趁机再次发起疯狂的进攻,潘泽民和战友擦掉脸上的尘土,忍着伤痛继续战斗。一直坚守至天黑,阵前已是尸横遍野,敌人终于没能逾越我军的防线。

顺利完成了阻击任务,潘泽民被送回祖国,在镇江三野后勤第三后方医院治疗。他的腰脊上取出了一块大弹片,但尾脊骨内的一块弹片最终没能被取出来,直到现在仍然嵌在身上,疼痛不时地折磨着他。

潘泽民在部队服役30年,1980年转业,回到巫山县任商业局副局长,1991年退休。今年85岁高龄的潘泽民仍然精神矍烁,他时常应20集团军邀请,回部队讲自己的从军经历。20集团军将他抗美援朝时期的战绩记入军史。他是人民的骄傲,是最可爱的人!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邓明珠)

猜你喜欢
火箭筒反坦克长津湖
看电影《长津湖》有感
《长津湖之水门桥》票房破40亿元系列总票房97.75亿元
《长津湖》创票房纪录后再拍续集
长津湖归来
卫国战争苏联反坦克步枪史料(一)
美国披露精确打击式PSRL火箭筒
瑞典博福斯公司推出新一代“卡尔·古斯塔夫”火箭筒
博福斯公司展出AT4 CS火箭筒及配用的两种新型弹
“红箭9”自行反坦克车方队
单兵反坦克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