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问”灵魂

2015-09-10 22:38丁华乾
红岩春秋 2015年11期
关键词:渣滓洞江姐红岩

丁华乾

《重庆日报》前首席评论员,本刊特约主笔。

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再次阅读由何建民与厉华合著的《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一书,心灵受到极大震动,如同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拷问”。

灵魂的“拷问”,实际上是拷问信仰。

作为一名入党多年的共产党员,当读完《忠诚与背叛》以后,想象自己置身于当年复杂、残酷的斗争环境中,被捕后面对竹签子、老虎凳等刑具,面对无情的枪口……我能做到大义凛然、坦然应对吗?

这个问题,有关人员曾对无数的读者作过调查,很大一部分人几乎脱口而出:我可能没有勇气像烈士一样面对死亡考验……

半个多世纪之前,同样面对这个问题,即“忠诚”还是“背叛”,一些人选择了前者,一些人选择了后者。

选择了前者的人如江姐、王朴、陈然、许晓轩、许建业、李青林等同志,他们不惧严刑拷打,保持革命气节,牺牲在黎明前的黑暗里;选择了后者的如刘国定、冉益智,他们背叛了党组织,也背叛了自己的“海誓山盟”,出卖同志,破坏党的地下组织,最后的下场是遗臭万年,千夫所指。

“拷问”分为两种,一种是肉体的“拷问”,一种是灵魂的“拷问”。肉体的“拷问”,几乎是人的肉体不能承受的,而灵魂的“拷问”触及的是内心深处的东西,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就是信仰。当年江姐等革命者既经受了肉体的“拷问”,又经受了灵魂的“拷问”,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超凡的意志力是不可能做到的。而且,白公馆、渣滓洞里的所有革命女志士竟然没有一人当叛徒,个个意志坚定、宁死不屈。

灵魂的“拷问”,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

书中作者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严格分开,以对党史负责、对烈士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全面还原了红岩历史,披露了真实的白公馆、渣滓洞里的内幕,让真正的烈士群体包括那些长期未能甄别的烈士“浮出水面”,让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得到解密……作者对于灵魂的“拷问”,显然已经毫不避讳地指向了当今的每个读者、每个共产党员。

如今的共产党员们虽然已经不再面临革命战争时期肉体的“拷问”,但灵魂的“拷问”却更多、更现实。

马丁·路德·金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使你倒下,如果你的信念还站立着的话。”一些曾经看似精通马列主义、信仰“坚定”的共产党员,却在形形色色的考验面前“变节投敌”,腐败现象已经成为影响党的形象的一个突出问题。它似乎印证了一个历史逻辑:对于一个政党,执政越久,风险越大,越需要跳出“历史周期率”。如果放任自流,将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习近平总书记说:“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中国共产党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三严三实”永远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准则;忠诚与背叛这个问题,将永远检验每个党员的党性,但愿这样的“拷问”,成为每个共产党不可回避的“考题”。

猜你喜欢
渣滓洞江姐红岩
传承好红岩精神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红色基因与艺术传承
参观重庆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旧址感怀
谒重庆歌乐山渣滓洞
江姐的信使 :一生无悔的选择
周恩来的红岩岁月(三)
周恩来的红岩岁月(二)
在渣滓洞看一副副镣铐
歌剧《江姐》的故事(三)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