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服务供应链国内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2015-09-11 19:00赵喜洋
现代企业 2015年8期
关键词:集成商服务提供商供应商

赵喜洋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发达国家经济重心开始转向服务业,全球经济格局在向服务型经济递变,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衡量各国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在我国,目前人们对于服务业也越来越重视,在服务成为物流供应链管理核心的同时,物流服务供应链也越来越成为企业供应链管理发展的重心。随着物流服务进入供应链管理时代,人们已经认识到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将为整条供应链上各个企业的能力、资源、成本及差异化等方面带来强大的竞争优势。因此,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相关研究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一、物流服务供应链内涵与结构的研究

田宇(2003)认为物流服务供应链是以集成物流服务供应商为主导的服务供应链,并提出其概念模型为:集成物流服务供应商的供应商→集成物流服务供应商→制造、零售企业模式。申成霖(2005)认为物流服务供应链是一种新型供应链,其以集成物流服务企业为核心,它的作用是为物流需求方提供全面的、优质的物流服务,其模式为功能型物流企业→集成物流服务企业→制造商→分销零售企业。刘伟华(2007)认为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概念模型为: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物流服务集成商→客户,并认为其形成的是功能型链状结构模式。崔爱平等(2008)结合物流服务的特性,给出了较为完整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定义:物流服务供应链是指围绕物流服务核心企业,从客户物流服务需求出发,通过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服务流的控制,整合链上所有的物流资源,将服务绩效管理、服务能力管理、服务流程管理和顾客价值管理进行集成,形成从物流服务分包商到物流需求方的物流增值服务的完整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综上,通过相关研究,目前学者给出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定义及结构模型越来越完整,但目前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另外,由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学者对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研究大多是从能力供给的角度展开的,他们关注的是物流服务提供商与集成商之间的能力分配及协作关系。目前很少有学者考虑客户在物流服务供应链中的角色,进而把客户的能力与资源纳入研究的范围。因此,从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重新认识物流服务供应链,即企业客户价值的共创研究应该是未来的新趋势。

二、物流服务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

物流服务供应链是一个有机复杂的系统,链上的所有节点、环节与任务都是互相联系的,只有依靠科学的协调配合才能创造出“协同的价值”。在物流服务供应链协调研究方面,韩建军等(2003)考虑了联盟成员对联盟收益的不同预期和收益的不确定性,对基于事前协商的动态联盟利润分配的协调机制进行了研究。张辰彥(2007)分析了协同的形成机理、产生原因,并阐述了协同机制,提出了协同机制主要有信息共享、合作战略和协商决策三个方面组成。刘伟华等(2008)研究了不确定环境下,基于主从决策的物流服务供应链两级能力合作的协调问题,构建了该环境下有或者无能力匹配的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利润模型和物流服务集成商的成本模型,并证明了无能力匹配情况下供应链更具有成本和利润优势。马翠华(2009)提出了物流服务供应链企业间的能力合作的协同途径主要有:关系性资产的投入、各企业间的知识与信息共享、资源的整合及链上企业间有效的供应链行为规制等,并由此获得企业间超额利益。朱卫平等(2012)研究了需求不确定情况下三级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协调问题,对不同协调方式下链上各成员所取得的最优绩效的条件及整体物流服务供应链的运作模式进行了分析,证明了数量协作联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协调方式。白世贞等(2015)认为物流服务供应链通过上下游节点企业的相互配合、协调才能完成物流服务,并指出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协同研究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层是整条供应链与经济、社会、自然等外部环境的协同发展;第二层是各个供应链之间的协调发展,包括如何实现物流系统内资源的配置、基于市场的各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合理分工等;第三个层面是每条物流服务供应链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学者对于二级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协调研究较多,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对于三级物流服务供应链协调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的也不够深入。另外,作为产品供应链的一条子链,物流服务供应链与产品供应链是有很大差异的,以物流服务供应链与产品供应链之间的差异性来研究服务供应链之间的协调机制的文献也相对较少,然而这种差异性对合作联盟的形成又非常重要,因此,他们之间差异性的研究可以作为未来研究的对象。

三、物流服务供应链供应商选择研究

在物流服务供应链中,物流服务供应商位于整个供应链的源头,物流服务供应商选择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在供应商选择方面,田宇(2003)分析了运用单目标对多源供应商进行选择时的缺陷,进而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线性规划法相结合的多目标方法,结合实例探讨了多源供应商选择的决策问题和最优采购量的分配问题。欧佩玉等(2007)考虑了各种与供应商采购过程中相关的作业成本,及供应商的行为对企业的影响,提出了基于作业成本法(ABC)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方法。丁蕊等(2009)归纳了物流服务集成商对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的选择步骤,即首先确定需外购的物流能力;其次对候选物流服务提供商承担物流服务的核心能力进行初步评估;再其次对备选的物流服务提供商进行整体的组合优化。王君等(2014)在针对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FAHP)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绿色供应商的评价过程,构建了基于企业环境保护能力、经济效益指标、基础素质、服务能力等的多层次物流服务供应链绿色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

综上,目前对物流服务供应链供应商选择的定性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对供应商的选择由单源扩展到了多源,评价方法也有单一目标深入到多目标相结合的方法。但是,目前对供应链供应商选择的定量研究很少,针对具体的企业的案例研究则更少。因此,在未来研究中应该注重具体的案例研究。

四、物流服务供应链任务分配研究

目前国内对任务分配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产品领域,对物流服务供应链任务分配的研究还比较少。刘伟华等(2008)研究了需求不确定情况下,考虑集成商成本最小、提供商满意度最大、惩罚强度最小等因素的二级物流服务供应链订单分配决策问题,构建了基于多种物流能力的任务分配模型,并进行了算例分析。宋杨(2010)结合4PL模式的特点,以遗传算法基本原理为基础,构建了基于4PL模式的物流任务分配模型,并运用算例对模型及算法进行了验证。张潮等(2011)以物流服务提供商为中心,研究了由一个物流服务提供商和多个物流服务集成商组成的二级物流服务供应链的订单分配问题,构建了此种情况下的能力分配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运用算例进行了数值仿真。刘伟华等(2012)把对二级物流服务供应链任务分配的研究扩展到了三级,构建了需求不确定环境下的三级物流服务供应链订单分配的双层规划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对任务分配模型进行了求解。李珊珊(2014)在设定交易费用是交易额的线性函数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物流服务集成商与分包商之间的交易费用收取问题,建立了一个新的考虑线性交易费用的物流服务供应链订单分配优化模型,并用遗传算法进行了求解。

综上,现有对物流服务供应链任务分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特别是在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方法方面。但很多研究仍然停留在对二级物流服务供应链上,对三级物流服务供应链任务分配的研究相对较少。另外,对由一个物流服务集成商面对多个功能物流服务提供商的任务分配问题的研究较多;而对有一个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面临多个物流服务集成商情况下,如何合理分配自己的能力才能使收益最大方面的研究较少。

通过以上文献分析可以看出,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研究越来越受到更多学者的青睐。到目前为止,许多学者在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集中在对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内涵、结构、协调机制、风险管理、供应商的选择及任务分配等方面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大都以定性为主,对于定量模型的研究也仅仅停留在仿真层面,真正意义上的实证研究还很缺乏,尤其是对具体实践领域的典型案例研究。另外,在物流服务供应链结构的研究中很少有学者考虑客户在物流服务供应链中的角色,进而把客户的能力与资源纳入研究的范围。最后,作为产品供应链的一条子链,目前对物流服务供应链与产品供应链之间的差异性研究、三级物流服务供应链的订单分配研究及一个服务提供商面对多个集成商的能力分配研究等都相对较少,这几方面的研究可以作为未来的研究对象。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集成商服务提供商供应商
客群维护,集成商都在怎么做?
集成商如何为客厅影院设计方案
全美Top 100定制集成商最常用的影音/智能/家居品牌
论品牌出海服务型跨境电商运营模式
最新调查:约三成云服务提供商正迅速改变其业务模式
网络非中立下内容提供商与服务提供商合作策略研究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图表O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