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酮治疗早孕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的临床研究

2015-09-14 05:40刘晓华高海侠吴海英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黄体酮绒毛先兆

刘晓华,岳 洁,卢 钺,高海侠,申 英,吴海英

先兆流产是指妊娠28周前出现阴道流血,伴或不伴有腹痛,其发生率为16% ~25%,部分先兆流产患者常以流产为结局[1]。绒毛膜下血肿发生率为3.1%,其中4% ~22%的先兆流产孕妇合并绒毛膜下血肿[2-3],其自然流产率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的先兆流产。本文观察了黄体酮治疗早孕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的妊娠结局,现将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12月我院收治的早孕期先兆流产孕妇 126例,年龄为 23~38(25.26 ±2.92)岁;孕 5+2~11+3(7.22 ±3.23)周;流血时间1~29(14.53±5.46)d。纳入标准:①阴道流血,超声发现有绒毛膜下血肿;②无子宫畸形、子宫肌瘤等合并症;③无其他器质性病变;④患者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分组: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采用黄体酮保胎的先兆流产孕妇为观察组,共70例;采用维生素E保胎的先兆流产孕妇为对照组,共56例。观察组年龄(24.67 ±3.23)岁,孕周(7.31 ±3.21)周,流血时间(13.54 ±5.68)d;对照组年龄(25.75 ±2.87)岁,孕周(7.47±3.18)周,流血时间(14.62±5.78)d,两组年龄、孕周和流血时间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将观察组中有腹痛症状的42例设为A组,年龄(24.84±3.01)岁,孕(7.09±3.54)周,流血时间(13.67±5.87)d;无腹痛症状的28例设为B组,年龄(25.86±2.67)岁,孕(7.54±3.25)周,流血时间(14.89±5.99)d;两组孕妇年龄、孕周和流血时间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维生素E(宜昌人福药业)100 mg口服,2/d。观察组给予口服黄体酮(浙江仙琚制药)100 mg,2/d,保胎治疗。如保胎过程中胚胎存活则用药至妊娠满14周停药;如保胎过程中发现胚胎停育,则随时停止用药。采用B超监测并记录观察组绒毛膜下血肿的大小,通过血肿与孕囊的比例确定血肿的大小[4]:血肿体积占孕囊体积<5%为轻度血肿,5% ~25%为中度血肿,>25%为重度血肿。所有孕妇均随访至妊娠结束,观察其妊娠结局情况。

1.3 统计方法 本文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妊娠结局的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孕妇流产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足月分娩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先兆流产孕妇妊娠结局比较[例(%)]

2.2 两组妊娠并发症情况比较 两组胚胎畸形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合并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胚胎胎盘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盘植入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先兆流产孕妇妊娠并发症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不同大小血肿的胎儿结局 经黄体酮治疗后,A组与B组胎儿结局,即流产发生率、早产发生率、死胎发生率和足月分娩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结局无差异。但A组重度血肿与轻度血肿在流产发生率、死胎发生率和足月分娩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重度血肿与中度血肿在死胎发生率和足月分娩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度血肿与轻度血肿在流产发生率和足月分娩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重度血肿与轻度血肿在流产发生率、早产发生率、死胎发生率和足月分娩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度血肿与轻度血肿在早产发生率和足月分娩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重度血肿与中度血肿在流产发生率、死胎发生率、足月分娩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先兆流产腹痛孕妇应用黄体酮后胎儿结局比较[例(%)]

2.4 两组妊娠情况比较 两组妊娠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重度血肿与轻度血肿胚胎发育异常、产后合并出血、胎盘粘连和胎盘植入发生率及妊娠终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重度血肿与中度血肿在胚胎发育异常、产后出血和胎盘植入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度血肿与轻度血肿在胚胎发育异常、妊娠终止时间及胎盘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重度血肿与轻度血肿胚胎发育异常、产后合并出血和胎盘植入发生率及妊娠终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重度血肿与中度血肿在产后合并出血、胚胎发育异常、胎盘植入发生率及妊娠终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度血肿与轻度血肿在妊娠终止时间、产后合并出血及胎盘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先兆流产腹痛孕妇应用黄体酮后妊娠情况比较

3 讨论

先兆流产是常见的产科疾病之一,大部分患者并发绒毛膜下血肿,其发病率随着辅助生殖受孕率升高而逐渐呈现上升趋势,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阴道流血,伴或不伴腹痛,临床上的治疗原则是积极保胎[5-6],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有良好妊娠结局,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损害,本研究在B超检测妊娠12周前先兆流产孕妇合并绒毛膜下血肿的大小,并根据孕妇个体情况给予黄体酮进行治疗,减少孕妇不良妊娠结局。

有研究发现合并绒毛膜下血肿的孕产妇自然流产率显著提高,且大多数绒毛膜下血肿发生在妊娠的早期和中期[7],以孕8 ~14 周最高[8]。孕妇发生先兆流产合并重度绒毛膜下血肿的原因和机制尚未完全清楚[9],目前以卧床和激素治疗为主[10],尤以黄体酮治疗首选,在曾金团等[2-6]的研究中采用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均获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选择了早孕期先兆流产孕妇分别采用黄体酮和维生素E治疗情况,发现两组流产、早产、死胎发生率、足月分娩率、胚胎发育畸形发生率和胎盘粘连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黄体酮保胎效果优于维生素E。

文献研究[11-14]发现中、小血肿对妊娠结局影响无差异,但大血肿明显增加了不良妊娠的概率。本文采用了B超监测评估合并绒毛膜下血肿孕妇血肿的大小,发现伴腹痛和不伴腹痛的合并绒毛膜下血肿的先兆流产的孕妇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A、B两组重度血肿与轻度血肿的流产、死胎、胚胎发育异常、产后合并出血、胎盘植入发生率及妊娠终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因中度或轻度血肿在发生1~3个月内可自行吸收,而重度血肿多可持续整个孕期有关[15-16],诱发胎膜早破、子宫收缩,发生流产、早产、死胎等,且产后易发生出血、胎盘粘连等并发症[17],提示重度血肿的妊娠结局多不良,这与王泳晓等[14]的研究结果类似。

总之,先兆流产合并重度绒毛膜下血肿自然流产率高,中度和轻度血肿的早孕期孕妇采用黄体酮治疗效果良好。

[1]许琳,吴玲,周知,等.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6):818-820.

[2]曾金团.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21):150-151.

[3]王秀萍,方春英.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48例妊娠结局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 2013,20(15):2356-2358.

[4]周强.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的妊娠结局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09.

[5]宁丰.早期妊娠有绒毛膜下血肿的激素水平和妊娠结局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6):2900-2901.

[6]韦佩佳.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早孕先兆流产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4):671-672,674.

[7]周利锴,宁丰,郑文金.妊娠合并绒毛膜下血肿的预后及其对分娩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9(4):586-587.

[8]郝明,周楠,胡兴茂,等.妊娠相关蛋白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25(9):63-66,72.

[9]于月新,李巨,陈红,等.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或卵巢瘤样病变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11):14-16.

[10]谭代林,徐莉芳.β-HCG与fβ-HCG及黄体酮在先兆流产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临床医生,2014,42(3):54-55.

[11]宁丰.早期妊娠有绒毛膜下血肿与正常妊娠的妊娠结局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3):2126-2127.

[12]周小英,张幼萍.黄体酮治疗早期流产的疗效及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10):906-908.

[13]陈映婷,郭晴虹,尹保民.复发性流产患者发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的临床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4,14(3):347-349.

[14]王泳晓,周娟,何丽亚,等.间苯三酚与黄体酮联合治疗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的临床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6):19-21.

[15]孙燕.大剂量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配伍天然黄体酮针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16(1):80-81.

[16]杨霄,曾蔚越,徐爱群,等.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24(3):156-159.

[17]李彦芳.先兆流产相关影响因素及妊娠结局的病例对照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3.

猜你喜欢
黄体酮绒毛先兆
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应用黄体酮治疗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观察
先兆流产,别害怕
绒毛栗色鼠尾草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夏困当心中风先兆
DNA甲基转移酶在胚胎停育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
黄体酮调月经需连用三个月
黄体酮胶囊治疗先兆流产35例
妈富隆与安宫黄体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的疗效比较
以先兆型偏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CADASIL(附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