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型数学课堂的方法浅探

2015-09-15 09:30吕蒙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真情数学课堂兴趣

吕蒙

[摘 要]新型的数学课堂应是一个和谐的课堂。要打造一个新型的数学课堂,教师需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构建真情和谐的课堂环境三个方面下工夫。

[关键词]兴趣 思维 真情 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6-052

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是共同经历的生命历程。教学改革带来的课堂生态的深刻变化,不仅来自于教学本身的模式表象,更触及教育的本质,改善着师生关系。在课改背景下,打造新型的数学课堂已成为时下的关注点。

一、课堂因兴趣的萌生而灵动

在教学乘法口诀这一单元时,我尝试着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力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一开始学生兴趣浓厚,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不仅理解了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收获了自信。

但随着乘法口诀数量的增多和数目的增大,很多学生在口诀的记忆上出现了困难,表现出运用不熟练,且容易出错的问题。尽管课堂上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口诀的记忆与运用,但效果仍不理想。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记忆口诀的兴趣,我针对学生爱玩游戏的天性,设计了一个“说口诀,赢卡片”的游戏项目,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刚开始学6的乘法口诀时,我让学生回家制作6张数字卡片,分别在这6张卡片的正面醒目地写上数字1、2、3、4、5、6,然后在背面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并签上自己的姓名。然后拿到学校,利用课间时间和同伴们玩“说口诀,赢卡片”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两人同时出一张数字卡片,谁先根据两张卡片的数字准确地说出口诀,卡片就归谁,看谁赢的卡片最多,谁就是超级大赢家。

任务一布置,学生们显得特别兴奋,回家就开始精心制作自己的小卡片。学生们的潜能还真大,制作的卡片不仅整洁、美观,而且背面的图案设计也各不相同,很有创意!游戏前大家都互相欣赏着各自用心制作的小卡片,不时地发出称赞声。课间的时候就更热闹了,教室里、操场上随处可见学生们的“对决赛”。他们劲头十足,在快乐的游戏中记忆着乘法口诀,效果真是出乎我意料!随着数目的增大,学生们也自觉地制作出7、8、9的数字卡片,玩得不亦乐乎。

看到学生对数学有着如此浓厚的兴趣,我心里暗自欢喜,只要我们多想办法,多站在学生的视角看数学,释放和展现数学的魅力,学习数学就可以达到乐趣无穷!

二、课堂因思维的碰撞而精彩

长期的教学改革,让我们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成长,使我们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惊讶于他们的奇思妙想,欣赏着沿途曼妙的风景。这一切的努力,让我们离真理越来越近,越来越走向着教育的本源。

在教学《解决问题》一课时,一道练习题引发了学生间的一场精彩辩论:小亮一共有40个车轮,他能组装出一列有6节车厢的小火车吗?为什么?(此题配有情景图,图中画的是小亮正在组装一列小火车,且图中小亮提供了一条信息:车头用了8个车轮。)读完题后,我先让学生找出题中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很快,有学生指出:小亮有40个车轮,车头有8个车轮,要组装有6节车厢的小火车,从图中还能看出每节车厢有6个车轮。要解决的问题是:组装这样的小火车40个车轮够不够?

明确题目意思后,我引导学生思考:要解决“40个车轮够不够”的问题,关键是要算出什么?很快就有学生提出:要求出组装这样的火车需要多少车轮。接着,学生们尝试解题,他们拿起笔就开始列算式了。就在这时,一个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这道题算不算火车头啊?”问题刚问完,就有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不算啦!”同时也隐隐约约听到几个学生半信半疑地说:“应该算上火车头吧!”其实,我在最初看这道练习题时也曾想过这个问题。此时,我并没有急于给出答案。既然学生的意见有了分歧,出现了不同的观点,何不让他们来个辩论呢?

于是,我便故意卖关子:“是呀,老师也很纠结这个问题,到底算不算车头呢?谁来说说你的想法?”第一个站起来的学生很激动,边比划着边说:“肯定不算嘛,题中说得很清楚啊,组装有6节车厢的小火车,是6节车厢,没说车头。”说完,很多学生便点头附和。我也随着多数学生的意图,指着题中的信息(6节车厢)点着头说:“嗯,我觉得你说的好像很有道理!”接着,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指着课本的图画说:“我也是这样想的,你看嘛,图中的小亮就是在组装车厢啊,车头早就组装好的!”此时,班长迫不及待地站起来,指着题中的信息说:“我觉得应该算上车头,题中的问题是这样问的:能组装出一列有6节车厢的小火车吗?而不是只指车厢,还应该算上火车头!”接着另一个学生也等不及的站起来说:“是的,他们没把这句话读完整,所以才觉得不算车头!”“噢?没读完整?那大家再细细地把这句话完整地读一读吧!”学生们开始认真读起来……读完之后,我随即问道:“现在你们觉得到底算不算车头呢?”很多学生开始犹豫了,好像还有些捉摸不定。这时,一个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胆怯地举起了小手,我示意他说说自己的想法。他激动地反问了大家一个问题:“没有火车头,只有6节车厢,这还算是一列有6节车厢的小火车吗?”很多学生都笑了……我顺势问道:“那你们觉得要解决这道题,到底算不算火车头呢?”学生们都笑着说:“不算火车头,就不是一列完整的火车啦……”

这道练习题的解题思路在学生们精彩的辩论中越辩越明、越辩越清了。学生也真正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有了思维的碰撞,产生了智慧的火花!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不仅需要民主和谐的学习空间,引导和激励学生乐于思考、敢于表达、善于交流,更需要教师及时捕捉教育契机,灵活选用学习方法,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发出不同的声音,形成个性思维。这才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根本要义,也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重要基础。

三、课堂因动态的生成而惊喜

应周边某县的邀请,我前往该县上了一节示范课,教学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秒的认识》一课。虽然这节课在预设上已经是驾轻就熟,但在教学的生成上还是收到了意外的惊喜。

在引导学生认识“几秒”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观察钟面上秒针从几走到几经过了多少秒,进而让学生不看钟面说出秒针从几走到几经过了多少秒。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表现很踊跃,很快就熟练掌握了时间的计算方法。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为突破本节课的重点,我用课件出示问题:“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经过了多少秒?”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很快就给出了答案,秒针走一圈经过了60秒。

看到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计算时间,我顺势问:“同学们还可以相互提出什么问题?”这时,有学生问:“秒针从12出发,走一圈,然后又到1,经过了多少秒?”

这个问题对于刚刚接触到时间概念的学生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我试探着鼓励学生:“这个问题有点难哦,看看哪些同学能接受他的挑战呢?”学生思考了一会儿,就有人给出了答案:“秒针从12出发走一圈是60秒,然后又走了一大格5秒,合起来就是65秒。”我随即拿出钟面模型,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钟面上验证学生的思维过程。

本节课,从师生互动过渡到生生互动,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学生的思维不断碰撞出创造的火花,使教学水到渠成,自然流畅,惊喜连连。课堂上的生成也是一种教育资源,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闪光点,因势利导,把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转化为学生的共同认知,带动全体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共同发展。

和谐课堂为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解放学生的天性,数学课堂就可以收获别样的精彩。

(责编 童 夏)

猜你喜欢
真情数学课堂兴趣
我用真情守护你
以心换心见真情
真情扶贫见实效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