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中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倾听能力

2015-09-15 09:30莫倩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倾听数学课堂低年级

莫倩

[摘 要]倾听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源泉。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使他们学会倾听,善于倾听,这是提高学生质疑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跟孩子约定、教会他们倾听的方法、让他们养成预习的习惯等,提高他们的倾听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 低年级 倾听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6-070

21世纪的中国需要一批求实、创新的智能型人才。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改变旧有模式,探索新型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近年来,我们学校努力打造书香合作课堂,目的就是在动态生成的教学中,使学生会动脑、会思考、会质疑、会创新。目的是好的,但是课堂却出现一些现象:一是教师刚提出问题,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孩子们的小手举得高高的,争先恐后要回答。而当教师指名让一个学生作答时,其余学生显得很不耐烦,甚至不经同意抢着发言。学生为了抢到下一个发言机会,别人说什么,说得怎样,他根本没有认真倾听,更不用说仔细思考。二是有的学生,教师在上面讲,他在下面做自己的事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心儿早已不在课堂上了。三是要准备操作活动时,教师刚说:下面我们准备……大部分学生就已经开始操作了。四是课堂上的学习讨论时,还没有听完教师的要求,学生便热热闹闹地展开了;讨论结束时,你的意见还是你的,我的意见还是我的,大家都不统一。当同伴发言时,很多学生缺乏耐心或根本不听,或着急地插嘴、抢着答。五是在平时做练习时,有的学生不愿静下心来听教师读题释题,往往审错题意。

这种种现象怎么能使学生会动脑、会思考、会质疑、会创新呢?活动多了,讨论多了,课堂效率就高吗?学生真的就能学到知识了吗?产生这些现象,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学会倾听。因为倾听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源泉。

怎样使学生学会倾听,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要学会倾听,我做了一些研究。

一、跟孩子作好课堂约定

课堂约定是维持课堂秩序的基本保证。课堂约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讲话时要注视教师,认真听讲。二是回答问题要先举手,教师允许后要起立,并说“我发言”,其他学生要说“我倾听”并目光要转向回答问题的同伴。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要说:“请问我的回答对吗?你们还有什么建议或者补充?”如果有人要回答,就由刚回答过问题的孩子指名,这样才能回答问题。三是四人小组讨论时,要站起来围成圈,小声说;同桌讨论则是要两人面对面讨论。四是小组展示时,组长要作主持,用上“请聚焦”“下面由我们小组来展示”,其他学生也要回应“我聚焦”这句话。这些约定刚开始孩子们都不习惯,但是坚持运用,就养成习惯,他们就会去遵守。这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会学生倾听的方法

有了约定和倾听之后,还要让学生懂得倾听的方法,这很重要。教师要适时地引导。比如,听同伴回答问题时,要在头脑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带着问题去听。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以找“病”为目的,想想他的回答和“我”的一样吗?有道理吗?教师要用“你说得真好”“你的声音真响亮”等语言来激励学生去倾听,并学会倾听。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渗透一些倾听的小技巧,可要求学生重复刚才老师或同伴说话的内容,然后再进行评议。例如,“请一名同学说一说刚才××同学说的是什么,你认为正确吗?”“刚才老师说的是什么?请你再说一遍,好吗?”让学生复述别人发言内容,就是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在练习题的反馈过程中,我注意让学生来发言,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例如,用开火车的方式一边说出口算题的计算结果,一边让学生一起判断是否正确,这样在训练学生倾听的同时,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师要以身作则

教师以身作则,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教师有效的倾听,可以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得到表达的机会,享受表达的愉悦。教师的有效倾听,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教师的认可和尊重,能激起发言的欲望,提高学生发言的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能够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我不管是好的学生还是比较差的学生;不管是口齿清晰的学生,还是发音模糊的学生,我都能做到耐心倾听他们的发言,尊重他们的见解,不断章取义,欣赏学生的想法,不中途打断,并捕捉教育机会。例如,教学“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在练习“25×48”一题时,我说:“可以看成25×(40+8),这样计算很简便。”马上就有学生说:“老师,我觉得‘25×48’看成‘25×4×12’不更简单吗?”我听了,当场表扬他说:“你比老师还厉害,老师佩服你。老师要向你学习!”并对全班学生说:“教学相长,你们如果有比老师更好的想法都可以说出来,说不定你会有更精彩的回答。如果在课堂上你们学会倾听,就会使你们的脑子转得更快,思维更活跃,使你们变得更聪明。”这样教育机会的捕捉,活跃了整个课堂教学,使学生受到很大的启发,认真听讲。

四、养成预习的习惯

预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孩子认真倾听,因为预习让孩子们有一定的准备,课堂上就会很积极。课本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在学生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掌握学习的内容,形成学习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学生没有形成认真预习的好习惯,就会在多方面出现问题。如,做练习时不会审题;读题目时只读一半,不会分析问题、不能理解概括题意,导致不能正确完整地解决他完全有能力完成的题目。在一次测验中,有一道题目为:“请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画一个直角,再标出它的各部分名称。”对后面一个问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未能完成,原因在于他们没把题目读完。对解决问题的题目,大多数学生只读一遍;更有甚者,有的只看数字或个别词语就做题,不作深入思考,而是凭着感觉做。如,在解决问题的题目中,看两个数字相加超过100肯定不对,一定用减法,因为一年级只学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又如,在求两数相差的题目时,看到“多”就用加法,看到“少”就用减法。可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是多么的重要。阅读就会使学生平静下来,看懂内容,这样就能听懂教师的要求。

五、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教师要专心地备好每一节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只要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感兴趣,他肯定会认真听课。我在每节课开始之时,会根据教学内容给孩子讲一个故事,或者请他们猜一个谜语,或者创设一个适当的情境,使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更有吸引力。在练习课前,有时我都会跟孩子聊几句:今天这节课比一比谁最有精神,谁最会倾听;有时我会让孩子唱首歌,讲一个笑话。我经常给认真倾听的孩子送一封表扬信,或者给他们的父母打电话表扬,这样孩子们都很开心。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每节课都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使学生认真听讲,就一定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责编 童 夏)

猜你喜欢
倾听数学课堂低年级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