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提问扣动数学思维之弦

2015-09-15 09:30徐红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提问数学思维

徐红

[摘 要]对当下课堂提问的现象进行剖析,指出教师切忌提的问题支离破碎,勿让学生成为群众演员,避免问题让人眼花缭乱,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整体把握解题命脉;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让优化思想在冲突中水到渠成。

[关键词]提问 数学思维 解题命脉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6-088

时下总是听老师抱怨,说学生没有数学思维,解题没有思路,更别提举一反三了,“天书”现象越来越严重。细细分析,其实没有教师不经意间种下的因,也不会出现那样的果。

一、切忌问题支离破碎,整体把握解题命脉

透视课堂,不难发现,教师往往以列出算式,找出正确答案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这样的一个错误观点,怎能让学生在一道道似懂非懂的题目中条理清晰地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遇到一个新的问题让他们又该如何下手?我们都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任何局部的感知都不能在头脑中形成整体的表象,只有把零碎的感知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才能建构起解题的模型,把所学的知识归入整个知识体系中,那样的知识才有生命。

例如“某班有48人,女生是男生的50%,这个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教师一般的提问方式是:1.先分析女生是男生的50%这句话,把谁设为x人,为什么?2.女生怎样表示?3.根据哪句话列出方程?最后要求学生独立尝试解答。学生虽然解答出了问题,但这时学生的认识还是肤浅的、单一的、片面的。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不妨继续追问:1.这样的题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析的,为什么那样分析?2.除了用方程,你还有别的方法吗?看似不经意的两个问题,作用却很大,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去回顾刚才在教师带领下所分析的思路,给学生一个“消化”的时间,让他们在头脑中对问题有个整体的认识;第二个问题,深化对这类题目的认识,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特级教师沈重予老师所主张的“二说”一样,解答后再次完整的提问,才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命脉所在。

二、勿让学生成为群众演员,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

学生对于落在自己就近发展区域的知识,有着很强的兴趣,能激发他们挑战的欲望。作为教师要有教学的智慧,能审时度势,能高瞻远瞩,能进退自如。

例如,教学“倒数的认识”时,一位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倒数中倒的含义,又是玩数字游戏,又是把一句话反过来说,又是把一个汉字倒过来展示,等等,花了8分钟就为了让六年级的学生理解一个“倒”字。然后计算一道道乘法算式题,把乘积为1的归为一组,揭示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课后我调查了145名学生,对于“倒”字的理解,没有一个产生歧义,且能模糊地说出,倒数就是把分子与分母颠倒位置,所以取名叫倒数。至于乘积为1这样一个特征,属于学生就近发展区域的知识,学生不计算也是能发现的。对于这样的课堂引入,我觉得两个问题足以:1.你对倒数怎么理解?2.观察这些数,都有怎样共同的特征?可以小组讨论。第一个问题,可以直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灵活处理自己的教学。第二个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所得到的结论,印象更深刻,理解更透彻,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

三、避免问题让人眼花缭乱,让优化思想在冲突中水到渠成

虽然解决一道问题的方法有多种,但在这些多种方法中是有优劣之分的。有的原始而繁琐,有的新颖而简洁。有些学生的方法停留在原始的层面,有的停留在繁琐的层面,作为教师若不给他们引领、优化,那么有相当一部分的人的思维得不到发展,他们总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

例如,教学一年级“认数”时,让学生摆12根小棒,有的2个2个地数,有的5个5个地数,有一半的学生喜欢一根一根地数,同时还自认为自己数得蛮快的,没觉得自己的方式不好。一个一个地数,学生从咿呀学语时,就在父母的教导下开始数了,所以这样的方式对于他们而言根深蒂固,若不加以强化,他们还会一直沿袭下去。于是我突破了本节课的内容,提出了两个问题:1.请小朋友们很快地拿出12根小棒给老师看看!2.请小朋友们很快地拿出54根小棒给老师看看!第一个问题,学生都乐呵呵的,很快就举给老师看。当问了第二个问题的时候,有的学生数了一会就不想数了,包括2个2个地数,5个5地数的学生都停止了。新的问题与他们原有的认知有了冲突,这时他们不得不接受新的挑战,在自己的方法与新方法中有了潜意识的衡量,对“把10个小棒扎一捆,10个10个地数”更欣然接受。优化思想在冲突中进行了水到渠成的渗透!

由此可见,问题是扣动学生思维的弦,能否弹奏出一曲流畅、清心、美妙的思维乐章,还在于教师这一拨弦之人!

(责编 金 铃)

猜你喜欢
提问数学思维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