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 拜阿司匹林双抗联合降脂治疗急性腔隙性梗死的疗效

2015-09-19 02:18吴丽娟虞炳庆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24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吴丽娟 虞炳庆 庄 月

江苏溧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溧阳 213300

本文对我院急性腔隙性梗死患者在使用辛伐他汀降脂治疗基础上,氯吡格雷与拜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比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05—2014-06收治的急性腔隙性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3例,男34例,女29例;平均年龄(64.28±7.15)岁;发病至治疗时间平均(15.83±6.49)h。对照组63 例,男35 例,女28例;平均年龄(65.17±6.84)岁;发病至治疗时间平均(14.76±6.81)h。2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临床检查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1],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属于腔隙性梗死;均为首次发病患者,既往无神经功能缺损,发病至治疗时间未超过72h,NIHSS评分≥10分[2];神志、意识清醒,能够按时服药。排除标准:近期颅脑手术史、外伤史或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患者,短暂性脑缺血或脑出血患者,血液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相关药物过敏史或近期内脏出血或活动性溃疡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等,以及妊娠、哺乳期妇女。实验前患者充分了解相关内容,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2组均按照临床标准治疗方案实施常规控制血压、血糖、改善脑血管循环等基础治疗,并使用阿托伐他汀进行降脂治疗,20mg/d,晚间服用。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进行单药治疗,100 mg/d,晚间服用;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拜阿司匹林剂量同对照组,氯吡格雷剂量为75mg/d。2组均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治疗期间均不再应用其他相关抗血栓药物。

1.3 观察指标观察2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出血危象、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皮疹等)发生情况,并记录出凝血相关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TT、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

1.4 疗效标准[3]治愈:神经功能障碍消失,脑神经功能、失语及肌力恢复,能够生活自理;显效,脑神经功能、失语恢复,肌力提高超过Ⅰ级,基本生活自理;有效:脑神经功能、失语未完全恢复,肌力有所提高,但生活仍无法自理;无效:神经功能与肌力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数据处理通过SPSS 17.0软件版进行统计学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出血危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TT、APTT 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2。观察组出现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皮疹等不良反应13 例(20.63%);对照组为10例(15.8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临床疗效对比 [n(%)]

表2 2组出血危象及凝血指标水平对比 ±s)

表2 2组出血危象及凝血指标水平对比 ±s)

?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严重,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及压力的增多,急性脑梗死发病率仍在进一步升高,对公众健康影响极大,也引起了医学界与社会的普遍关注[4]。

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栓的形成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病理基础,血小板的聚集与激活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相关研究[5]显示,在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血栓、血管痉挛以及脑组织缺血后所出现的迟发性损伤等各环节中,皆有血小板的参与,对病情发展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因此临床治疗上在实施降脂的同时通常也会联合抗血小板治疗。

拜阿司匹林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抗血小板治疗药物,其应用时间较早、范围较广,对环氧化酶能够形成不可逆性抑制,以控制血小板的激活、释放及聚集,从而形成抗血栓效果;同时可以对纤维蛋白合成进行干扰、抑制血栓、抗动脉粥样硬化,也具有抑制炎症、抗自由基、抗氧化等综合作用。该药物抗血小板、抑制血栓的作用途径较多,具有良好的综合性治疗作用,且相关研究显示其临床应用安全性较好,因此成为心脑血管疾病基础防治药物[6]。但该药对血小板的分泌、黏附受损上皮等抑制效果较差,部分患者应用该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氯吡格雷是强效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属于临床上新一代投入应用的抗血小板药物。该药物在血栓形成的多种途径中发挥抑制作用,能够在二磷酸腺苷(ADP)诱导下对其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进行有效抑制,且具有不可逆性与较高的选择性,从而阻断了纤维蛋白原的结合,控制血栓形成。可以将ADP释放后所引发的血小板活化进行控制,阻断其进一步扩增,不可逆性对血小板的聚集形成抑制。同时该药物能够减少斑块内巨噬细胞与脂质水平,提高平滑肌细胞水平,阻止斑块趋向破裂而反之起到一定的稳定效果[7]。

抗血小板治疗实施双药联用,可以相互补充对血栓形成等脑梗死发病机制中各途径不同环节的抑制作用,形成协同效果,使对病情发展的控制更为全面、稳定。相关报道[10]表明,双药联用抗血小板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药治疗,且安全性较理想。

本文结果显示,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双抗联合降脂治疗急性腔隙性梗死临床疗效满意,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1] 江显萍,陈建华,吴大鸿等.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双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Hs-c、F IB 水平的变化及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2014,15(5):421-423.

[2] 申丽红,梁小乐,高旭光,等.TCD 监测微栓子与急性脑梗死OCSP分型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18(10):34-36.

[3] 祁学成,黄晓婷,蒲新菊,等.急性腔隙性梗死患者血糖、血脂、尿酸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6):844-845.

[4] 刘建军,刘海超.奥扎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血小板治疗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8):28-30.

[5] 刘喜灿,王润青,吕娟,等.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双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2):44-45.

[6] 王欢,李玮,刘承春,等.脑梗死静脉溶栓后24h内选择性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观察[J].中国卒中杂志,2014,21(10):831-836.

[7] 解彦斌.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86 例临床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2,41(24):1 290-1 291.

[8] 闵敏,朱晓莉,许海东,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TIA 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2,31(9):94-96.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在预防和治疗冠心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