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

2015-09-28 16:07刘义庆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15年9期
关键词:国士责难晏子

刘义庆

荀慈明与汝南袁阆相见,问颍川人士,慈明先及诸兄。阆笑曰:“士但可因亲旧而已乎?”慈明曰:“足下相难,依据者何经?”阆曰:“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之耳。”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公旦《文王》之诗,不论尧舜之德,而颂文、武者,亲亲之义也。《春秋》之义,内其国而外诸夏。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不为悖德乎?”

【译文】荀慈明和汝南郡袁阆见面时,袁阆向荀慈明打听颍川的才德之士,慈明首先提到自己的几个兄长。袁阆讥笑他说:“才德之士只能依靠亲朋故旧(而扬名)了吗?”慈明说:“您责难我,是根据什么原则?”袁阆说:“我刚才打听国士,你却介绍自己的兄长们,因此我才责难你。”慈明说:“从前祁奚举荐人才的时候,对内,不错过自己的儿子;对外,不错过自己的仇人。人们认为他是天下最公正的。周公旦作《文王》诗,不去谈论尧舜的功德却歌颂周文王、周武王,是符合爱自己的亲人这个大义的。《春秋》记事的原则,也是把本国看作亲近的,把其他诸侯国看作疏远的。况且,不爱自己的亲人而爱别人的人,不是有违道德准则吗?”

鉴赏空间

晏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義正词严而又不卑不亢地折服楚王,显示了睿智的思想和高超的语言艺术。本文的荀慈明风采不减晏子,他举贤不避亲,当袁阆责难的时候,他不慌不忙,反问袁阆责难的依据,然后列举祁奚、周公旦的事例一一进行反驳,从而得出一个结论:不爱自己的亲人而爱别的人是违背道德准则的。一番话使得袁阆哑口无言。

[读有所思]

你还能列举出哪些“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例子呢?

猜你喜欢
国士责难晏子
晏子不辱使命
山东滨州市试题
词赞逆行者·采桑子
——国士
浣溪沙·赞逆行者
“假话国”
晏子使楚
资历越深,资格越少
从责难信号的角度谈新媒体对网络群体性事件风险的社会放大
晏子使楚
晏子辞退高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