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党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信息服务功能

2015-10-08 13:51张丽云
科技视界 2015年27期
关键词:党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校园文化

张丽云

【摘 要】图书馆做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在党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党校图书馆要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地创新图书馆工作方式和服务手段,提高信息服能力, 发挥校园文化知识建设方面的主力军作用,营造书香校园。

【关键词】党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校园文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网络环境下党校图书馆要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地创新图书馆工作方式和服务手段。同时,图书馆做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充分发挥党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信息服务功能,对于培养党校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党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党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党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创新型政党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党校提出的建设“一流学府”的需要,是建设和谐党校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央党校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校图书馆工作的若干意见》一文中,明确指出图书馆工作是党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是党校的综合性文献资料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等多种知识的储备库,是为党校各项建设提供信息保障和智力支撑的学术性机构,是以图书资料和数字资源等形式向党校学工人员提供理论武装和知识学习的重要平台。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自身占有的丰富信息资源,树立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配合,发挥在校园文化知识建设方面的主力军作用,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和物质条件的支持。

2 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入手,创新党校图书馆服务方式

2.1 营造温馨阅读环境,陶冶读者心情

现代图书馆不再是一个单纯获取信息和借阅浏览的地方,而是融合了人文精神、文化内涵与生活艺术的综合体。除了宽敞、整洁的书库,明亮温馨的阅览室,还要对馆内环境进行适当的装饰,如悬挂名人警句和有代表性的工艺饰品,配以合适的绿植或其它能代表、反映知识文化氛围的装饰品进行点缀,再搭配和谐的色彩,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陶冶学员的精神情操,提升思想境界,塑造高尚人格,创造一个轻松、舒适的阅读空间,做到快乐阅读。针对党校学员这一特殊培训群体,可以在学员楼建立和谐浪漫、配备齐全的书吧。设计上以休闲、舒适、简约、温馨、雅致为原则,桌椅的色彩、书架的高度、灯具的安置及音乐的选择等都要专门设计,为学员创造一个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第三空间”,同时增强图书馆主动服务能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图书馆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里精心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人们通过读书学习,达到传播先进理念,净化心灵,提高修养,同样有助于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实践工作,形成文化建设与读书育人的良性互动, 积极推动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

2.2 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强化校园文化建设

制定合理藏书结构,建设特色馆藏数据库,搞好藏书体系建设。藏书建设是图书馆开展一切服务工作的前提,伴随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图书馆馆藏资源类型开始由单一的印刷型书刊资料向多类型、多载体、多文种方向发展。在藏书建设中,要针对学科发展组织藏书,注重教研特点和党的干部培训的要求,体现时代性和先进性,使其结构尽可能做到系统性、完整性、新颖性,逐步建立起适合本地区和本校的实体特色馆藏,建立一个适合党校教育目标的、科学合理的藏书体系,为党的干部教育和培训提供完备的、有序的、长期的保障,以充分满足教学科研和广大学员学习的需求。

创新服务模式,突出时代性,体现层次性,注重实用性。在网络化,多媒体技术普及的今天,随着人们阅读环境、阅读行为和方式的变化,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也要随之发生改变。以人为本,转变服务方式要根据党校教学科研的特点,将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直接与读者的学习、科研和工作过程接轨。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使学科化信息服务成为常态,以满足干部信息需求为目的、注重深层次信息资源的开发,推动图书馆服务向主动化、个性化、学科化转变。前来党校培训的学员学时较短,读者资源更新快,干部趋于年轻化,学历水平普遍较高,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和单一的信息服务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其工作和学习的需要。

为此,我们可以运用手机图书馆服务平台,电子阅读机等电子设备,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供随时随地阅读、查阅文献等服务;尝试旨在全面提高读者人文素质的“立体阅读”项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艺术审美情趣。利用图书馆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深化二、三次文献信息整理加工,积极介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去,进一步拓展党校与党委、政府及相关资政研究部门的联系渠道,密切关注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调研项目,了解教研人员教学和科研工作情况,开展针对研究式教学的定题服务、针对案例式教学的背景资料服务及针对科研课题的定人跟踪服务,做好信息资源的推介和导引工作。在学员中开展“嵌入式”信息服务,建立服务于各类干部教育专题数据库,为重大现实工作服务的特色数据库,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和思想理论建设服务。

开展网上参考咨询,开展信息摘编、综述等较高层次的信息服务,使用E- mail 电子邮件及 WEB 表格或是 BBS 论坛、留言板等方式进行一种非实时的网上交流,来解答读者的各种问题。针对教学科研课题和学员培训轮训主题编制专题书目与推荐书目,也包括“专题导航”、“精彩网站”等。定期举办信息发布会,切合时政和理论热点,收集相关信息,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开辟专栏,把图书馆最新的信息资源展示给读者,这样既提高了读者获取信息的能力,又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通过举办“读书交流会”、“期刊漂流、读书漂流活动”、“读书月”、“有奖书评”,交流读书心得,开展书画、摄影等各种形式的展览活动,积极拓展和延伸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宣传营造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创建党校校园浓郁的政治文化环境。

3 加强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适应校园文化建设

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载体,要想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好主力军的带头作用,需要一批业务技能精、服务能力强、学科知识面广、网络技术应用娴熟的复合型人才。首先,图书馆人应树立“人本管理”的价值理念,以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为出发点,树立爱馆、爱书、爱读者的精神。养成敏锐的观察力,关注时事、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紧跟当前形势,了解社会发展动向,围绕党校工作中心,坚持做到规范言行,用心服务、快乐服务,让读者享受服务。其次,图书馆人要注重自我知识素养的提高。作为一名党校工作者,要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熟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要有相当的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否则,很难为教学科研提供针对性强,应用价值高的前沿信息。再次,图书馆人应具备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掌握现代计算机知识、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等多方面能力,提高对信息环境的洞察与分析能力,强化对多元化信息的判断、决策能力,并且紧扣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和中心工作,在信息的采集、筛选、加工方面坚持导向性、全面性、客观性、时效性、超前性和简捷性,要不断加强检索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组织协调和调研等多方面的应用能力。

总之,作为图书馆人,应积极投身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坚守图书馆先进文化传播阵地,追求人与人相互关心,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目标,努力推进校园书香化、和谐化,弘扬党校先进文化理念,创建党校服务窗口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黄宪广.引进国外理念首创“悠·图书馆”[J].中国文化报,2013,01,01.

[2]徐培德.新信息环境下党校图书馆的定位与发展[J].攀登.2011,04.

[3]袁红军.第三空间的图书馆服务能力研究[J].现代情报,2012,11.

[4]李媛,董蓓.天津市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研究与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4.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党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校园文化
少数民族地区党校图书馆特色建设探讨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公共图书馆科技创新服务探析
关于构建党校图书馆中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方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