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可能死于羞愧的

2015-10-10 11:41张志扬整理
中外文摘 2015年21期
关键词:脱险厄运绝境

□萌 萌 遗 作 张志扬 整理

人是可能死于羞愧的

□萌萌遗作张志扬 整理

萌萌

这部电影的名字忘了,情节也很模糊,该退去的都已退去,唯有一句话留了下来:“人是可能死于羞愧的。”

不,我也拿不准这句话是怎么说的,或许要说得更肯定些。我好像开始因这句话在恢复记忆。一个有钱有到拥有私人飞机的银行家,五十多岁了吧,霍普金斯演的,陪他年轻美貌的太太到一个湖上度假,随行的还有年轻英俊的摄影师等等。后来不知出于何故,几个男人驾着飞机到另一个地方去,中途不幸失事坠毁于高山湖中。驾驶员死了。三个人虽然游上了岸却陷于山林之中迷失了方向。其中一个因受伤,血腥气引来了熊,死于熊口。最后剩下年老的银行家与年轻的摄影师两人,又冷又饥,还要逃避熊穷追不舍的威胁。这时,年轻的摄影师坚持不住了。银行家说了这句话:“人有时会死于羞愧。”由于银行家的沉着坚韧与智慧,杀死了熊,最后来到狩猎人的临时小屋。银行家发现了摄影师与妻子偷情的凭证。摄影师也最后露出了谋害银行家的意图。他一直在不平与嫉妒之中。结果,摄影师掉进了狩猎的洞穴,反而被银行家救出。直到直升机发现了他们,在即将脱险的刹那,摄影师却不想活了,也没了理由活下去,除非接受银行家的宽恕与施舍。

电影结尾,直升机将幸存的银行家与摄影师的尸体带回小岛,一大群记者等待着。银行家将刻有摄影师名字的怀表交给了妻子。一个记者上前问银行家脱险的感想,银行家最后说:“我感谢那些死去的人。”

那意思是,活着的人应该感谢那些“在困境中死于羞愧的人”。

如果不把“死”直观地看作肉体的死亡,而是当成生存意志的放弃,或一般意志的放弃,那么,这句话应该刻在人生的逆境厄运之门上。因为,有一种逆境厄运常常把人置于“羞愧难当而濒临放弃”的绝地。

这种事就在周围悄悄发生、蔓延。

或者,它已然发生在我的生活中。它才这样地成为一个问题。

有一种绝境是绝对的。比如已无法抗拒的死亡。它是每一个人的绝对大限。除此以外,“绝境”对于每个具体人是不同的。

在绝境这个词前我停住了,因为它太重。我不能不掂量自己是不是真的已到了承受的边界。实际上,在过去的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停留在这个词前面。在每况愈下的困境中,一点点地挤压自己的生存空间。绝境确实不是一个形容词。而是一个边界概念,甚至是一个悖论概念,因为绝境的惊醒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才有因羞愧而死亡,或绝断;或活在颓唐的慢性死亡中。

很多年了,我一直记着一句电影台词。“今后的日子将很慢很慢……”这是美国影片《弗兰西斯》(一个电影史中性格迥异的女演员)中的女主角同她的男朋友分手时说的一句话。当时的场景已经很模糊了。黄昏或暮色中,背景越来越暗,一对即将分手甚至是在作永别的男女剪影般相互凝视着。那一句话缓慢地、越来越低沉地从那个女人告别的灵魂里吐露出来。仿佛她的灵魂也在告别着她的身体。尽管她脚下还有漫长的岁月。但激情、抗争、强烈的恨和爱,连同疾风暴雨般的近乎歇斯底里的瞬间爆发,都已不复伴随她的生活,她的最敏感的神经和大脑的敏锐的反射能力都被政治“强暴”(关押进精神病院并强行手术)强迫抑制了。

这个仍美丽的女人已不复是她。她没有失常,她只是被迫永远地平静了。在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时,她在这一刻已经死去。

她在这一刻死了,因为她放弃了这个世界的一切。连自己曾经的至爱也被放手而去。

我想起几行过往的诗句:

我的暴风雨刚刚平息

不要看我

凄清的宁静一如我

深深垂下的嘴角

世界依旧

破碎的是我的衣衫

……

不要看我

我的脸上还留着

暴风雨的痕迹

这是迄今我一生中看过的最沉重的影片。这句话成为我一生中少有的沉重的表达,甚至成为自我逃避的隐喻。

“在困境中死亡的人,大多死于羞愧。因为他们面对的不是困境,而是,我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困境中。”即羞愧于落魄,特别是下坡似的落魄。

还有最后一句话:“他们是我的朋友,是他们的死拯救了我。”

不管是哪一种死,都能帮助我审理生活。

(摘自《天涯》2015年第2期)

猜你喜欢
脱险厄运绝境
合川脱险
“动物都是科学家”系列十九 装死,身处绝境时的无奈之举
Fortune Cookies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小鸡娃脱险
把婚姻逼上绝境的,绝不是第三者
脱险
绝境中的三只羊
漫画长廊
赵治勋渐近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