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古文说唱衬词与表演艺术探微

2015-10-12 08:20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12期
关键词:衬词赣南山歌

王 芳 贺 佳

(赣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赣南古文说唱衬词与表演艺术探微

王 芳 贺 佳

(赣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赣南古文说唱是赣南客家艺术文化宝库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它吸收了客家山歌的衬字衬词和方言演唱形式;同时又融合了赣南采茶戏声腔曲调,在不断地发展当中又进一步巧妙结合赣南客家民间器乐,使得说唱这一表演艺术更加丰富多样,它源于道情又脱胎于道情,随着民间艺人不断的创造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同时汲取了赣南丰富的客家文化包括,红色革命历史、姓氏宗族文化,民居饮食等等使古文说唱散发出自己独特的魅力。

古文说唱;衬词;演唱风格

赣南古文说唱是一项盲人说唱艺术,广泛流传于江西赣南客家地区,是赣南客家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种类之一。随着社会娱乐活动的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导致越来越多的民间优秀文化逐渐落没,对赣南古文说唱的研究也是对它的保护和传承。

一、灵活生动的特色衬词

赣南古文说唱历经几百年的历史朝代更替,社会动荡变化,是一项与百姓生活紧密联系的民间曲艺种类。最为明显特色的是它使用地方方言演唱,虽然受到地域的局限,但是另一方面可以看出这项曲艺有自己鲜明的生活烙印。除了众所周知的正本唱词(如《水浒传》《三国演义》)之外,它的唱本都是直接取材于百姓生活中的趣事轶闻、民间故事传说,表演艺人以其高超的技艺,即兴编创,艺人分饰多角活灵活现地将故事演绎出来。而在这编创和演出的过程中,衬词便成为其中最大的特色之一。

据笔者不完全的走访和搜集,目前所得知的衬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意思:

第一类是随腔调自如使用的语气助词。如“古文(哎)要唱有名并(啊)有姓,有名(哎)有姓(呀)就唱来听(哇)”①,其主要的衬字就是语气助词,有“哎、啊、呀、哇”这类助词一般并无特别的意义,仅仅是演唱时顺口唱出,通常使用的较为随意,在句首、句中、句末均能自如的使用,在用法上面也无特定的规范。

第二类是吸取客家山歌中的衬词,大体上有:咿啊嘿、格就、哪嗬嘿、里格、格只个等山歌中常用的衬词。

第三类衬词的主要作用是指代之前唱过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等,具体有你个、那个、有个哇、你哇该个②等。如刘安远所唱《八宝莲》选段:

不唱胡家好凤龙,再唱(你个)胡爷胡忠琴。

二、地方方言的独特唱腔韵律

由于古文说唱兴起源于行乞卖艺,主要目的是盲人以行艺来换取生活所需的粮米等物,因此艺人们为了行走方便,随身携带的伴奏乐器大都仅为勾筒而已,因此在表演的时候,伴奏是比较单薄的。笔者在采访时发现,在伴奏上,说唱艺人常采用相类似的旋律或节奏作为段落或乐句之间的过门,每唱完一句,便用勾筒以末尾的长音起头拉上几小节的间奏,或者以下一句的起音作为开头,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伴奏乐器不能带来过多的艺术变化,那么在唱腔上自然需要表现出跌宕起伏的情绪变化才能吸引百姓的观看。

(一)古文说唱表演

唱腔婉转悠扬,有叙有唱,似念似唱,唱叙结合,嬉笑怒骂尽在这变化多端的腔调之内。在不知不觉中被说唱艺人丰富的面部表情和鲜活的角色扮演吸引进入一个奇妙的故事环境中。每个正本古文都讲述了一个曲折离奇,因果分明的完整的古代故事,篇幅较长大,其思想立意主要是围绕着歌颂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推崇美好品德,抨击不良社会风气,具有较高的社会功用和价值。地方方言的演唱,更能拉近说唱艺人和百姓之间的距离,虽然给传承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也正是因为方言演唱而广泛的被客家人所接受,有一种区域认同感,让颠沛流离于历史浪潮中的客家人,找到精神的归属。同时,唱腔吸收了客家山歌的腔调,所谓一首山歌一段情,一篇古文到天明,在山歌元素的基础之上,古文说唱将单一的故事情节捻揉进了极富特色的唱腔韵律之中,饱满了古文故事的内涵,同时又把地方特色巧妙地结合。

(二)古文说唱的唱腔一般分为

数板、悲调、欢板、哭板和慢板,其中包含了喜怒哀乐百般情绪,尽在这唱腔的变化之中。数板多用于叙事和抒情,绵延婉转;悲调顾名思义主要是表现悲愤伤感之情;欢调多用于表达欢快活泼的情绪,跳跃短促;哭板拖腔较多,表现悲痛的情绪;慢板主要是叙事,娓娓道来,也偶尔用于故事悬念之处,来吊足听众的好奇心。艺人们丰富的唱腔伴随着精湛的乐器伴奏,使得古文说唱有着独特的韵味和鲜明的个人特色。

三、丰富多变的演唱艺术特色

古文说唱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由最初的叙事体向代言体转变。根据王国维先生的说法,中国的戏曲音乐最为显著的标志就是“代言体”的出现。所谓“代言体”就是表演的过程中以第一人称口吻来模拟或者扮演剧中人物。

现在古文说唱大都是叙事体和代言体相结合,艺人既要担当旁白的角色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又要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角色,通过语气音调的变化以达到更加形象生动的效果。极少数的古文说唱会加入小鼓、竹板,梆子等乐器帮唱,进一步丰富表演形式,但是由于地域和演出人员的局限,一把勾筒一交椅,一段古文一两米的场景更为多见。它经过长期的发展至今,仍是保留下勾筒(现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如古文说唱省级传承人刘安远所唱的古文故事《穆女逢》,在这一唱本中,他扮演了穆女逢,穆母、穆父、穆女逢的爱人等几个角色,在演唱的时候,运用各种不同的腔调来区分角色,同时,在交代故事背景时,一边演唱,一边用勾筒伴奏,边拉边唱;而进入故事主线任务对话时,则是自说自唱,勾筒仅在段落结尾拉一两句间奏,其他地方且听艺人娓娓道来。

四、结语

赣南客家古文说唱艺人大都为失明的盲人,都是由啊回复口传心授进而带徒传艺,唱本保存较难,现于都县文化馆留存了部分唱本,但是由于是传统的手抄本,字迹模糊,增加了保护难度。再加之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这一曾活跃在赣南客家百姓生活中的民间艺术产物正遭受着现代速食娱乐的冲击而渐渐被人们遗忘,这些珍贵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逐渐没落甚至消失。年轻一代应该要认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传承、保护和发展,使得古文说唱这一曲艺艺术能在新时期的舞台上散发全新的光芒。

注释:

①例句为笔者采访于都古文说唱省级传承人刘安远演唱《穆女逢》时所记.

②皆为客家方言同音字记谱.

[1]李启福.赣南客家古文说唱艺术考察[J].四川戏剧,2010.

[2]张玮莹.赣南古文说唱艺术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

[3]黄玉英,袁大位.赣南客家古文的人文价值和艺术特色[J].中国音乐,2008.

J607

A

猜你喜欢
衬词赣南山歌
山歌还要妹起头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赣南围屋与闽中土堡的建筑比较研究
山歌
藏族古乐谱《目意耳之喜宴》中的衬词研究
Review on Processability Theory in China
扬州民歌中衬词的语音特点及其来源
苗山歌
中国民歌衬词的音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