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如何把“三个自信”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2015-10-14 17:21李素玲严颖颖
理论观察 2015年3期

李素玲 严颖颖

[摘 要]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随着党的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而与时俱进的。“三个自信”是我党带领我国人民艰辛探索的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智慧的结晶。“三个自信”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明确了新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时代主题、确立了新的评价导向。

[关键词]三个自信;想政治教育;新目标

[中图分类号]D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3 — 0009 — 02

2012年11月,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一个新的概念:“三个自信”,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多年艰辛探索的结果,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新的理论总结和创新。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随着党的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而与时俱进的,因此“三个自信”的提出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新的影响,即为我国当前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明确了新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时代主题、确立了新的评价导向。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当前的新形势下,面临着诸多新的变化和挑战,如何更新以适应这些新变化成为当前的主要问题,而“三个自信”的提出,无疑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基于“三个自信”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有全新的改变以适应新时期的新变化和新要求。

一、“三个自信”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指依据社会的发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使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其时代基础是我党的具体奋斗目标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其现实基础是人在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行为水平等全面提升的需要,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的根本目标即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我国当前任务是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实现是分阶段、分层次的逐步实现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标也是分阶段、分层次的。

当今中国的国情是确立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主要时代基础。当前的中国正处于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全球化、多极化在深入发展,科技突飞猛进,同时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依旧存在,各种思想文化激荡,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愈演愈烈,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从未停止。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日趋严峻,任务在不断加重,要求在不断提高。在2010年7月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前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明确了这一目标,即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有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

这一崭新的阶段奋斗目标既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也是当前中国国情的需要。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必然是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也印证了这一趋势。而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难探索也证明了新中国的成功实践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引,源于我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刻把握。这都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明确“三个自信”的奋斗目标。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梦有力思想武器。

二、“三个自信”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主题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其主体向受教育对象实施教育的具体要素,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一个基本要素,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变化。各种社会因素的变化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因素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因此就我国现阶段而言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个自信”构成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时代主题,主要依据如下:

其一,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其目标及任务的具体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决定了其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等内容。其中政治观教育起导向性作用,是其核心内容与灵魂,从根本上决定和体现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与否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政治教育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政治教育本身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时期因其目标的差异决定了其不同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进行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以及关于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我国根本大法中的明确规定,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根本法律依据。政治教育作为其核心内容应包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等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现阶段目标是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具体包括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自信,这就决定了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然要以“三个自信”为新的时代主题。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

其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化要求实现内容主题的转换。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是相对稳定的,但其具体内容是动态变化的。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组成了一个随着环境变化而发展的动态结构系统,主要表现在具体内容能根据社会形势和教育对象思想发展变化的实际而不断发展、更新和充实。

思想政治教育是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活动,而我党的指导思想及最终奋斗目标始终不变,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及与之相对应的基本内容应该是稳定的。但是,在不同的环境下,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受教育个体身心状况及周围环境的不同,都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基本内容稳定的前提下,具体内容要与时俱进,要体现内容的新的时代特征。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坚持总的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

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各种思想文化在中国大地广泛传播,对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正潜移默化地产生巨大影响。在当前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中,三股潮流相互激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政治思想、文化观念,以及封建主义的残留。一些反动的、腐朽的内容甚至披上伪装,致使人们难辨对错,从而会产生思想上的混乱和误解,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和纠正,长此以往就会对其思想政治观念产生不利影响,这就需要我们要优化社会环境,弘扬时代主旋律,引导人民群众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的学习,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的了解,从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由中国的社会实践证明了是正确的体系,能够指引中国人民在接下来的社会实践中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确理论对实践促进作用发挥的前提是要武装群众,这一切都决定了“三个自信”必然要成为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时代主题。

三、“三个自信”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评价导向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是连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及价值的桥梁纽带。它调控着整个教育过程,为其确立目标、确定内容、选择方法等提供客观依据。而评价结论通过引导、反馈与调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下一步发展。同时,评价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价值判断和倾向,形成更为深远持久的内在驱动力,从而从内外共同增强教育实效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科学、合理地评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对于调动广大教育主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教育的实效,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目前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环境,如何适应新常态,如何面对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准确、客观地坚持正确的评价导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是一个质与量相统一的复杂的综合体系,主要是从各个方面考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是否最终实现了其目标及其实现的程度如何。在当前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完整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既要有量的方面的规定,又要有质的方面的规定。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应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量的方面应包括管理机制、管理队伍、方法途径、教育投入等刚性指标,质的方面应包括工作效果、对目标的接受程度等反映质量、效益等发展性指标。其中质的方面在当前应主要表现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接受认可程度。量化标准,是为质的评判服务的,是评价教育效果的重要依据,所以衡量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应着眼于其取得的实际效果是否实现了其目标,即思想素质是不是真正得到提高,思想问题是不是真正得到解决,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不是充分调动起来。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随着党的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而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阶段目标,同时也是其主体内容。所以“三个自信”就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检验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即检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时效主要是考察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与制度的基本内容了解多少,掌握得如何,进而是否形成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的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特征的中国制度的自信。

道路、理论、制度自信,都根源于理论的彻底、坚定、清醒、自觉。因此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学习、宣传和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历史与实践经验均表明,理论一旦掌握群众,就会化为推动实践的强大力量。思想政治教育要自觉肩负起党和人民的重托,通过不断努力挖掘教育资源、拓展教育领域、创新教育形式,以坚定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为中国梦的实现打下思想基础。

〔责任编辑:谭文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