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网络精神卫生继续教育的效果及体会

2015-10-16 02:02赵永忠易艳红林海西郭晗峰
浙江医学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内科医师卫生

赵永忠,易艳红,林海西,郭晗峰,杨 闯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 温州 325015)

医院内网络精神卫生继续教育的效果及体会

赵永忠,易艳红,林海西,郭晗峰,杨 闯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 温州 325015)

目的: 探讨通过院内网对临床医师进行精神卫生继续教育效果。方法在医院内网上建立精神卫生继续教育网站对全院医师开展继续教育。随机选取参加继续教育(继教组)和未参加(对照组)的内科医师各40例,比较2组医师的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典型案例的诊断、治疗等临床技能水平。结果继教组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知识测试的平均分(68.38±13.25)高于对照组(53.03±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教组4个案例的诊断正确率在65.0%~92.5%之间,对照组在15.0%~65.0%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教组和对照组的临床诊疗技能等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院内开展网络精神卫生继续教育能增加内科医师的精神卫生知识,提高对常见精神障碍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精神卫生;网络教育; 内科医师;焦虑障碍;抑郁障碍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web-based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mental health in a hospital network. [Method]To establish the mental health continuing education website on the intranet of the hospital,offering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mental health. Random choose physicians who participated the education (continuing education group, n=40) and those not participated the education (control group, n=40). Compare how much the physicians could acquire psychiatric knowledge and clinical skills. [Result]The test score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knowledge were 68.38±13.25 and 50.03±9.35 in continuing educ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1).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four cases in continuing education group were between 65.0% and 92.5%,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P<0.05). The ratings of clinical skills in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anxiety/depression were differed in two groups (P<0.01). [Conclusion]Web-based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mental health in hospital network could increase the knowledge and clinical skills of physicians about common mental disorders.

Keywords:mental health; network education;physician; anxiety disorder; depression disorder

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是最为常见的两类精神障碍。国内大型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综合医院中抑郁障碍和/或焦虑障碍的患病率为16.5%[1],但大多数患者未得到相应的诊断和治疗。2013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精神卫生法》中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医务人员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其识别精神障碍的能力”[2]。因此我们在院内网开展精神卫生继续教育,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我院在职的内科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根据员工的工号,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选取在2013年9月1日到2013年12月31日期间参加并完成我院网络继续教育中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学习和测试的内科医师(简称继教组),以及未参加网络继续教育内科医师(简称对照组)。排除本科或研究生期间为精神病学专业,以及参加过精神科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共入组80例,其中继教组40人,男性17人、女性23人,平均年龄(31.80±2.13)岁,平均工作年限(5.26±1.75)年;对照组40人,男性16人、女性24人,平均年龄(32.55±2.42)岁,平均工作年限(5.52±2.38)年。2组医师的年龄、性别、工作年限、学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继教组:在院内精神卫生继续教育网站中自学完成关于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的12学时的网络课程,并通过相应的网络考试。继续教育网站中还有中国抑郁障碍指南、焦虑障碍指南,相关临床资讯等以供平时查阅。并至少参加精神科组织的座谈会2次,针对学习或临床中遇到的焦虑抑郁相关问题进行交流。对照组:可自愿参加院内统一的精神卫生讲座,此外未接受其他形式的培训。

1.2.2 评价工具 (1)自编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知识试卷,内容主要包括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的概念、临床分型、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处理原则等,采用百分制;(2)国际疾病分类精神和行为障碍诊断标准第10版(ICD-10),要求内科医师根据此诊断标准对案例做出诊断;(3)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和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以此为标准评判内科医师对案例的诊断治疗水平。

1.2.3 调查方法 (1)采用自编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知识试卷对2组医师进行闭卷考试,了解其焦虑、抑郁障碍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2)提供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中最常见的“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抑郁症,恶劣心境障碍”4个典型案例视频(视频中由精神科医生对患者进行详细精神检查),要求每个医师依据ICD-10做出诊断,并说出抑郁症和广泛性焦虑障碍2个案例的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要点、治疗方案以及诊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精神科主治医师根据上述情况判断其精神科临床诊疗技能。临床诊疗技能评为优良、中等、差3个等级。评定依据:优良—诊断依据较充分、能回答常见鉴别诊断及要点、治疗方案合理。中等—能列出主要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案基本合理。差—诊断依据不充分、鉴别要点不清晰、治疗方案欠合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知识测试分数比较

继教组平均分为(68.38±13.25),对照组为(53.03±9.35)。2组均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1,P=0.000)。

2.2 2组案例诊断正确率比较

继教组4个案例的诊断正确率在65.0%~92.5%之间,对照组在15.0%~65.0%之间。继教组4个案例的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2组典型案例诊断正确率比较 [人数(%)]

2.3 2组临床诊疗技能等级比较

继教组和对照组的临床诊疗技能优良率分别为20%和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34)。2组临床诊疗技能成绩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临床诊疗技能等级分布与比较[人数(%)]

3 讨论

3.1 精神卫生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国内的调查发现,综合医院医师对抑郁障碍或抑郁症的识别率在8.6%~14.0%之间[3-4],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究其原因,西方发达国家的医学生教育中设有大量心理学课程,住院医师培训有2~3个月的精神医学内容,继续教育也包括很多精神、心理的内容[5-6]。与之相比,国内在医学生课程设置、实习轮转、继续教育几方面均有较大差距。杜蕾等[7]对全科医师进行调查发现,84.52%认为自己缺乏诊治抑郁症的知识和技能,90%愿意接受精神卫生培训。国内也有开展了一些地区性的精神卫生知识培训,取得了一些效果[8-9]。但由于缺少行政支持、医务人员工作繁忙等原因,此类培训式继续教育未见广泛开展。

3.2 网络继续教育的便利性和有效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已经非常普遍。在国外精神卫生网络继续教育早有开展,澳大利亚皇家学院是该国培训全科医师的权威机构,为全科医师开设数百小时的精神卫生网络课程,主要包括抑郁症、精神病、物质依赖等精神障碍的诊断与处理[6]。Hugenholtz等[10]将网络教学运用到住院医师的培训中,发现网络精神卫生继续教育学习和当面授课学习效果相当,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学习方法。本研究也发现,继教组内科医师的精神卫生知识测试成绩和案例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通过短期针对性的网络学习以及座谈交流,内科医师对常见精神障碍的识别能力有明显提高。从临床诊疗技能看,继教组也有明显提高,但优良率仅有20%,这也提示临床技能的提高需要一定时间的系统训练。

3.3 本次培训的几点体会

第一,医院内网络继续教育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我们建立了精神卫生继续教育网站,定期增加和更新内容,使之具有延续性、持久性,再加上网络学习的自由性和便利性,能使更多的医务人员受益;第二,开展网络心理测量。我们将一些关于情绪、睡眠等常用量表制成网络版本,便于使用,有助于临床医师筛查和评估精神症状;第三,案例视频教学受欢迎。精神科的诊断主要靠医生规范全面的精神检查,继教组医师反映通过对典型案例视频的学习能更好地理解和识别精神症状,增加与这类患者的沟通技巧,收获很大;第四,网络继续教育与座谈相结合。与参加网络继续教育的医师座谈可以答疑解惑,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知识掌握程度,增进精神科与其他科室的沟通和合作。最后,建议市级医学会等有关部门可以牵头整合当地精神卫生专业资源,针对综合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全科医师进行网络精神卫生继续教育,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更全面的服务。

[1]何燕玲,马弘,张岚,等.综合医院就诊者中抑郁焦虑障碍的患病率调查[J].中华内科杂志,2009,48(9): 748-751.

[2]信春鹰.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解读[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2:199.

[3]桑文华,孙秀丽,李冰,等.保定市县、市两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抑郁症识别率和治疗率现况调查[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3,39(6):347-351.

[4]张艳萍,李献云,王志青,等.北京市50家综合医院门诊患者抑郁障碍的调查[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6,39(3):161-164.

[5]Carney S,Bhugra DK.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psychiatry in the U.K. [J]. Acad psychiatry,2013,37(4):243-247.

[6]Michael Kid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resources for Australia’s general practitioners [J]. Mental Health in Family Medicine,2008,5(1):61-63.

[7]杜蕾,葛彩英,赵亚利,等.北京地区全科医生对抑郁症的培训需求及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11,14(1A):6-9.

[8]包小君,陈爱华.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效果评价[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9):1200-1201.

[9]于德华,吴文源,张明园.上海市综合医院精神卫生服务现状调查[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4,37(3):176-178.

[10] Hugenholtz NI, de Croon EM, Smits PB, et al. Effectiveness of e-learning in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for occupational physicians [J]. Occupational Medicine,2008,58(5):370-372.

Effectandexperienceofweb-basedcontinuingeducationofmentalhealthinahospitalnetwork

ZHAOYongzhong,YIYanhong,LINHaixi,GUOHanfeng,YANGChuang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Zhejiang 325015,China)

R192

B

1672-0024(2015)01-0020-03

赵永忠(1974-),男,山西阳泉人,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联络会诊精神病学

猜你喜欢
内科医师卫生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内转科型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卫生歌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粪石性肠梗阻98例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讲卫生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