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城市绿化 印象与展望

2015-10-20 01:42国家园林城市复查专家组组长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李雄
安徽园林 2015年2期
关键词:园林城市古树名生态园林

□国家园林城市复查专家组 组长、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院长 李雄

合肥市城市绿化印象与展望

□国家园林城市复查专家组组长、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李雄

2015年4月,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住建部国家园林城市的复查工作。4月11日至13日对合肥市的园林城市建设工作进行了复查,认真听取了合肥市国家园林城市复查情况汇报,还实地调研了合肥市的城市公园绿地、道路绿地、防护绿地等建设情况,并与安徽省住建厅、合肥市园林局的许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合肥市园林绿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复查组专家的分工,我主要侧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实施情况和绿地及生态环境保护情况两大项目,重点复查实地调研的区域是新城区。因此,有可能对合肥市园林绿化工作的了解与把握是不全面的,供各位同仁参考。

1989年4月,我有幸陪同陈俊愉院士和杨乃琴老师首次来到合肥承担合肥市植物园选址和概念规划的工作,当时合肥环城公园的建设已初步完成。在20世纪80年代,合肥首先在国内提出并建设环城公园体系,其思想与实践在当时均是超前的,成为当时园林行业同行们参观学习的热点城市。因此,在1992年,合肥与北京、珠海一同获得了首批国家园林城市的荣誉,这也足以说明合肥在园林绿化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今年我再次拜访合肥,能够再一次了解合肥市园林绿化的经验与成就,与25年前一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合肥市自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成功以来,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坚持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理念不动摇,切实巩固国家园林城市的创建成果,瞄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目标,不断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和管理水平。近四年来投入财政性资金超过60亿元,新增和提升了5000多万平方米的绿地。截至2013年底,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3%,绿化覆盖率达到45.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9平方米。

我系统查阅了三个不同时段“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相关文件,发现规划编制规范,起点高,突出特点是三个版本具有非常好的连续性。“一圈双核、三环四楔、多廊多园”的城市绿地系统框架已基本形成,城市绿量显著增加,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通过合理的绿线划定和严格管控,使城市绿地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我所查阅的《古树名木保护档案》也留下了深刻印象。合肥市园林部门加大了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并结合具体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和可操作的地方技术标准,使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规范得力。特别是对全市2347株古树名木全部编号,建档,并开创性地设立二维识别码与园林局的政务网站链接,有效地普及了古树名木的知识,也起到了很好的公众宣传和监督的作用。

现场考察重点在新区,主要有翡翠湖公园、天山公园、塘西河公园、滨湖公园和滨湖森林公园等公园绿地。对潜山路、祁门路等十多条道路绿地也进行了考察。总体感觉合肥市公园绿地建设规划起点高,建设质量好,景观效果佳;道路绿地绿线控制好,整体绿量大。

为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合肥市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建设水平,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第一、建议将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将生态园林所倡导的节约型、节水型、近自然等理念贯穿在新建绿地和改造绿地之中,将生态园林理念作为园林绿化工作的“新常态”。

第二、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体系建设工作。在大生态框架、重点公园绿地保障建设的同时,关注街头游园、居住区级公园绿地的建设工作。将园林绿地的景观与居民日常游憩完美地融合,方便居民日常使用。

第三、进一步完善《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切实摸清合肥市的自然本底资源,合理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引种挖掘乡土植物资源,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

衷心期望合肥市能够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成为中国的新典范,期望合肥市园林绿化工作的明天更美好。

猜你喜欢
园林城市古树名生态园林
2022 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启动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对策解析
长兴县上线首批古树名木认养活动
生态园林建设中林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泰安市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研究
加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几点探究
奇台县园林城市建设现状分析
生态园林的建设方法与养护管理技术探讨
浅谈园林城市的规划与建设
永州GPS定位保护古树名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