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1

2015-10-21 16:40邱观保
基层建设 2015年36期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技术

邱观保

身份证号码:44088319861009225X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建筑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大型的建筑逐渐出现,这些建筑的体积较大,建筑所用的材料多是以混凝土为主,这种建筑特点和施工要求会给施工过程带来较大的难度,主要的表现就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容易出现裂缝等问题。为此,本文重点研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问题,并通过实际的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改进的对策,希望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技术

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他的建设工作也因此受益,例如一些大型的建筑工程,近几年我国的建筑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些建筑工程的施工离不开混凝土的使用,因为混凝土的稳定性较强,持续的时间更加长久,因此,在我国的大型建筑建设项目中,混凝土是重要的施工材料。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一些材料质量因素、施工技术因素引发的质量问题数不胜数,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在施工环节,需要对其进行细致的研究。

一、大体积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主要特点

1、混凝土工程量较大、工期较长

为了满足建筑的质量要求,建筑工程在建造时,需要重点加强其牢固程度,而增加牢固程度的主要方法就是增强钢筋、混凝土的质量,这样混凝土的工程量就会明显的增加,使得施工的任务加重,一般小型建筑工程的混凝土的使用量在几千立方米左右,而一些大型的建筑工程的混凝土使用量会达到几万立方米,有的特大型工程甚至需要几十万立方米的混凝土,由此可见,混凝土的工程量是十分巨大的,施工的时间也因此增加,施工的压力较为沉重。

2、混凝土施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大体积建筑的施工场所一般处在室外,这种室外的环境会导致施工质量的降低,一般情况下,低温环境、不合理的混凝土配比、施工技术等因素会严重的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二、温度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影响分析

在混凝土的硬化的过程中,它会产生非常多的热量和水分,这种情况会使得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得到升高,这样就会出现热涨冷缩的情况,因此内部的拉应力就会出现。在降温的时候,混凝土内部又会出现新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也是拉应力,这些拉应力的产生会使得混凝土的结构产生重大的影响,极易出现收缩裂缝的情况。特别是在我国的北方地区,一年之内的温差甚至达到60摄氏度左右,这对混凝土施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会得到加重,裂缝会明显的增大,如果后期的养护工作没有做好,混凝土的结构会发生重大的改变,裂缝的情况更加严重。此时,内部的钢筋也不能够应对这种拉应力,这样混凝土制成的建筑工程就会大大减少使用的寿命,从而造成建筑成本的浪费,对公民和社会来说都是一种损失[1]。

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案例的技术分析

1、工程简介

某工程总建筑面积达300万平方米(如图一所示),地理位置优越。本工程塔楼为筏板基础(如图二所示),大型筏板基础混凝土(大体积)施工质量问题是长久以来的质量通病,解决施工工艺难点,是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关键。由于筏板混凝土一次浇筑量较大,产生的水化热导致温度上升,因此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内外部的温升不一致,容易产生温度应力,由于这一应力的存在,可能导致以上两种裂缝的出现,如何去控制裂缝的产生是施工的重点。

图一

图二

2、工程主要研究方向

本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控制其产生裂缝,裂缝的种类包括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

3、现状调查

施工前,对已施工的类似工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现场施工质量进行了调查分析,同时收集资料、综合统计,绘制出大型筏板基础山砂混凝土施工质量调查表,见下表。

大型筏板基础混凝土施工质量调查表

序号 调查内容 调查

点数 合格

点数 合格率(%) 不合格

点数 不合格率(%)

1 裂缝 200 146 73 49 24.5

2 砼强度不够 1 0.5

3 蜂窝 3 1.5

4 孔洞气泡 1 0.5

5 其他 0 0

6 合计 200 146 73 54 27

从上表可以看出,合格率为73%,说明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提升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4、原因分析

企业管理机制不完善。施工企业缺少科学的管理体制,有的单位在实际施工管理工作中没有按照管理方案去实施;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一味的降低成本,忽略了管理岗位的工作,使得一名管理人员做两个工作,或者更多的工作;项目经理不太重視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要求比较低。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的管理意识比较淡薄,一些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往往缺乏对施工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存在轻视管理工作重视技术工作的现象,它们一心想着降低成本,但是,没有意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自身工作认识不足,狭义的认为企业降低管理成本以及提高生产的技术就可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这也导致施工环节容易出现问题,温度裂缝的发生几率较高。后期养护不力,混凝土在浇筑之后,需要进一步的养护,以保证混凝土能够及时的凝固,减少裂缝的出现,但是,一些企业不重视养护工作,使得混凝土质量问题频发[2]。

5、设定目标

使得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能够得到控制,尽可能的减少砼裂缝出现率,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确保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累计出现率降低到10%以下,目标合格率为90%。为以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累积经验。

四、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对策

我公司在分析施工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施工的目标,并采取了有效的优化措施,使得施工效果得到好转。

1、提升混凝土的质量

选用42.5R水泥并掺粉煤灰外掺料,降低并延迟水化热高峰期的到来,有利于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增长,避免温度应力过大而产生裂缝。控制水灰比、Ⅰ级粉煤灰取代率、抗渗等级要求,进行试配。采用不同水泥、不同批次材料、不同外加剂掺量、不同的掺合料掺量进行了约多组试配,对比混凝土强度及和易性,最终确定原材料以及配合比。在选择原材料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优良的沙、石、水泥,防止混凝土材料中掺杂其他的物料,监管部门要严格监控选材的环节。

2、改善混凝土浇筑技术

采取斜面分层推进,一次从底到顶,即采用自然流淌形成斜坡的浇筑方法,能较好地适应泵送工艺,减少混凝土输送管道拆除、冲洗和接长的次数,提高混凝土泵送效率,保证上、下层接缝。用插入式振捣器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振动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拨”宜将振动棒上下略有抽动,以便上下振动均匀。严禁采取振动棒直接放在混凝土内部不动的方法来振实,尽量避免碰撞钢筋、测温元件和止水钢板等[3]。具体施工技术如图三所示。

图三

3、加强养护工作

采用覆盖塑料薄膜与麻袋相结合的保温、保湿方法进行。在浇筑完8-12小时内,先洒水后盖塑料薄膜,根据测温结果来确定是否需要保温,如果测温显示内外温差不会超过25℃则不必要加盖麻袋保温。

4、温控措施

沿筏板平面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测试区,每条轴线4个测温点,预埋测温镀锌管,用大体积混凝土测温仪测量混凝土表面,中部及底面的温度,然后根据测量的温度进行施工。如图四所示。

图四

总结

总之,在混凝土施工的环节,要注重环境因素的影响,注重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注重施工人员的影响作用,将不利的因素进行规避,在施工过程中,要重视施工温度的情况,减少混凝土表面的开裂,提高裂缝的处理能力,对现场进行合理的控制和指导,使得施工环节更加有序,进而保证工程的質量。

参考文献:

[1] 文德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05):133-134.

[2] 焦亚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建立控制要点[J].建设监理,2013(02):69-71.

[3] 王辉,杨长清.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监理控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11(05):62-64.

猜你喜欢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技术
工业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分析
浅谈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简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实践
浅析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
蔚汾河特大桥承台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