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路改造分离式路基设计探讨

2015-10-21 16:40方定剑祝群俊
基层建设 2015年36期
关键词:公路建设

方定剑 祝群俊

金华市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及高速公路不断的增多,许多旧路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交通运输需求,既给交通运输带来了安全隐患,同时,也制约着各地区经济往来,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我国十分重视旧路改造工程建设及旧路改造后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下面,本文就对旧路改造进行简单的阐述,诣在通过本文的相关阐述,能给参与旧路改造及建设的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公路建设;分离式路基设计;旧路改造

1 前言

高速公路路基设计有整体式路基建设及分离式路基建设两种,两种方式各具特点,应用的范围有所差别,整体式路基的设计与建设通常运用于高速公路新建工程中,而分离式路基设计与建设则多用于对旧路的扩建、改造。在对旧路进行改造时,时常会遇到因外界环境而制约着工程的建设,例如,地质水文条件不理想、旧路地形地貌限制及沿程建筑物阻碍等,如此,给旧路改造工程带来较大的工程量及施工难度。对于旧路改造存在的这些难以突破的瓶颈,采用分离式路基进行施工即可迎刃而解,既降低了施工的难度、人力财力,又提高了改造后公路的实用性能。

2 案例分析

2.1 某旧路改造工程概况。该旧路原建设等级为二级公路,现拟改造为一级公路,公路具体情况如下:原公路一侧靠近河流,另一侧靠近山体,公路沿河流走向建设,路面宽度14米,双向两车道,路基上部宽度16米,两侧均设置排水沟,深度4米,用做防洪堤坝,而路基底部构造稳定、沉降已达最大限度并趋于稳定。经对旧路改造进行仔细研究讨论,认可旧路具备改造条件,现决定将旧路改造为路基宽度26、路面宽度24米双向四车道的一级公路,路基采用分离式路基设计,并结合旧路各方面情况及设计要求进行改造施工。

2.2 路基设计

2.2.1 分离式路基设计之平面线性设计。对于最小设计路段的长度要求,我国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有明确的规定,最小设计路段的长度应根据不同等级的公路而定,高速公路的最小设计路段为15公里以上,一级公路的最小设计路段为10公里以上,而2006年出台的《公路路线设计规范》重新阐述了公路最小设计路段的要求,理解为最小路段设计长度可不分公路等级而定,但应根据不同的路段设计,路段的线性必须衔接良好,根据具体的旧路地形地貌进行变化及调整,确保平、纵面的指标稳定、均衡、连续,最大限度的保证公路行车的安全性,本旧路改造工程的最小设计路段长度可遵照上述规范,结合旧路地形地貌变化特征,实地考察后而定。

2.2.2 分离式路基设计之平面设计。根据对旧路进行实地考察,有三处路路需采用分离式路基设计的方法进行改造,即K48+030至K48+830段,长度为800米;K60+150至K60+720段,长度为570米;K70+080至K70+960段,長度为880米,该三段旧路前后周围均无其他桥梁、高大建筑物、厂房及交叉路口,因此,适宜采用纵断面法分离式路基设计进行改造。在原旧路的基础上,将左侧路段进行新建加宽,右侧路段进行加铺改造,公路改造结束后,整体路基宽度为26米,左、右两侧的分离式路基宽度均为13米,行车道总宽度为16米,两侧各13米,并且全程在道路中间设置中央分隔带,分隔带以道路中心线为基准线进行平面设计,路基则以左、右其中一侧的边缘线作为平面设计的基准线,设计及施工时,应对该路段的平截面及纵断面线形的统一性进行整体考虑,确保线形的美观、顺畅及行车的安全及舒适度。

2.2.3 分离式路基设计之纵断面设计。纵断面的建设关乎整条公路的运行安全,同时,也是工程造价额度较高的部分,因此,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在保证道路行车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造价。通常,旧路建设时,由于受到各方面原因的制约,建造时,路面的平均高度均比通区域的大地海拔高度高出2至3米,同时,又是采用黄土或其他方料进行回填增高的,当雨季或洪水来临时,容易对填方进行冲刷而影响路基稳固,进而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采用分离式路基进行纵断面建设以后,将路面高层降低至与同区域大地海拔高度相近,而路基左右两侧均布设防洪排水沟,因此,不但解决了因填土受雨水冲刷带来的安全问题,还减少了因填土量过大而造成的不必要投资。

2.3 路基的拼接。对旧路进行改造,路基的拼接质量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则公路日后的安全使用,通常情况下,新旧路基进行拼接,所采用拼接方式主要为台阶式拼接法进行拼接或扩宽,控制拼接的各个宽度1米,高度0.6米,外倾斜坡度为25%为宜。台阶式拼接又分为直接拼接与间接拼接,在具体的施工时,应根据路基结构受力的实际情况、路面沉降控制标准、拼接路段的地形地貌及设计参数要求等合理的选择拼接方法,控制好扩宽路基部分的沉降小于70至80mm。

2.4 公路中央分隔带的设计。公路中央分隔带的设计是区分道路行车的交通设施,同时也是避免相向行驶车辆发生碰撞的安全保障,对于旧路改造而设置的中央分隔带,因道路断面为分离式设计,而中央分隔带布置在道路横断面中心处,因此,为满足道路的车辆安全行驶要求及路基防护规范,应在改造后新旧公路之间加设以混凝土浇筑为主的高缘石,浇筑高度应比旧路路基的侧缘石略高50至70公分,使之既起到遮挡对向车辆灯光直射作用,杜绝车辆失控而冲向对向公路或冲出公路,又能增添公路沿途的美观及整洁度。

对于采用分离式路基设计的路段,按照我国公路建设相关设计及规范给出要求,左、右两侧路面高度的设计高差不得超过150厘米,单侧路面或路基较低一侧路面的中央分隔带的高缘石设计高度可按照0.5米到0.7米的高度递增,最高不超过1米,而路基较高的一侧路面的中央分隔带则按0.5米到0.3米的高度递减,最低不少于0.12米,以确保该路段交通设施的正常发挥及道路交通行驶安全。

2.5 路基排水。良好的排水设计能降低路基的藏水、减少水体流动对路基造成冲刷及侵蚀,使路基受损而造成路基破坏。对于旧路改造的公路,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因素的影响,左、右两侧的路基高度设计存在一定的差值,因此,大量的水体会从路基高的一侧流经中央分隔带的高缘石,长期的浸泡而无法引流时,高缘石则容易受到冲刷及腐蚀,严重影响路面的行驶安全,因此,在进行中央分隔带的浇筑时,应在高缘石底部基础位置设计一条与公路通向的流水槽,同时,每距30至50米处设计一个30×30×30厘米的集水槽,并预埋直径32mm的给水管,当水体从高侧路面流向中央分隔带时,水体槽流入集水槽,再通过集水槽的给水管引出路基之外。

3 设计注意事项分析

在对旧路改造时,应尽可能的选择适宜采用分离式路基设计的路段进行改造,同时,注意一下几方面事项:(1)、处理好存在涵洞、桥梁及其他建筑物与路基之间的结构连接,避免应路基改造而影响构筑物、建筑物的正常使用;(2)、为保证新旧路基的衔接良好,当采用分离式路基设计建设时,应采用间接式拼接的方法进行施工,同时,科学的选择路基沉降标准进行沉降控制,确保路基的稳定性;(3)、对于中央分隔带的设置,应综合考虑中分带对车辆行驶的影响,做到即发挥安全保障功能,又达到美化环境效果;⑷、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确保路基的安全。

4 结论

综合上述,采用分离式路基对旧路进行改造,无论从施工角度、安全角度还是经济角度,都是比较科学的,因此,在今后的旧路改造中,应大力提倡采用该法进行施工,以保施工的效果及经济效益最佳。

参考文献:

[1]杨新龙.分离式路基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现代交通技术,2007,8(6):19—21.

[2]郑剑锋,郑燕萍.分离式公路路基设计方法探讨[J].公路与汽运,2007,l1(6):80—82.

猜你喜欢
公路建设
浅谈高速公路项目融资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地区公路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探究
探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软土路基施工要点
路桥施工常见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研究
外加剂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应用分析
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在养护工程中的运用
浅谈履带吊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
云南省公路建设投融资模式比较及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