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应用密闭式吸痰的护理观察

2015-10-21 16:40张龙龙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

张龙龙

【摘 要】目的 對接受密闭式吸痰护理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密闭式吸痰护理中的要点。方法 在2013年2月至2014 年2月期间,随机抽样调查本院84例接受气管插管机通气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护理,参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接受吸痰护理前后的各项身体指标进行跟踪监测,包括血流力学指标、呼吸力学指标等,评估密闭式吸痰护理的疗效。结果 通过数据分析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并且观察组的通气实际明显缩短。结论 密闭式吸痰护理比开放式吸痰护理的临床效果更好,可以将密闭式吸痰护理在临床诊疗中推广。

【关键词】密闭式吸痰;护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现阶段,国内主要采用机械通气治疗、非机械通气治疗两种方法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关非机械通气的研究相对较少,临床效果有待明确。整体上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机械通气为常用疗法。本文将详细地对比分析密闭式吸痰护理与开放式吸痰护理的临床疗效,根据实际的调查研究密闭式吸痰护理中的问题与缺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随机抽取了本市2013年2月至2014 年2月期间的84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将抽取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参与本次调研的医师均是具备五年以上临床资质的执业医师,抽样中排除同时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确保调查对象只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抽样调查的两组人数相同,每组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2名,其中,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2人,女性患者20人,年龄18-69 岁,平均年龄47.7 岁,参照组男性患者21 人,女性患者21人,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48.5 岁,随机抽样调查中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身体条件上的差异符合统计学要求(P<0.05)。

1.2 治疗方式

参照组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传统的开放式吸痰治疗方案,观察组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治疗方案,密闭式吸痰治疗方案的详细操作过程如下,首先连通设备,将密闭式吸痰治疗系统包括密闭式吸痰管、中心负压吸引设备、呼吸机回路延长管等,通过三通将呼吸机Y型管、人工气道以及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形成一个密闭吸引系统。医护人员操作时左手握住三通,右手将吸痰管插入人工气道,同时控制负压阀门,进行吸痰操作的同时,撤出吸痰管。吸痰操作完毕后,通过注释口注入生理盐水,清洗吸痰管以便下次使用[1]。

1.3 观察指标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呼吸力学的各项指标以及血气参数进行量化评估,分别于住院时期与出院一年内,跟踪调查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呼吸力学的各项指标包括平台压(Plate)、气道峰值(PIP)、肺顺应性(Crs)、动脉血气指标(PaO2、PaCO2、PH)以及通气时间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心率、平均脉压、中心脉压、脉氧饱和度等[2]。

1.4统计分析

跟踪采样的数据实时录入数据库,采用SPSS 17.5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通过正交分析法对比观察组与参照组的各项身体指标。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呼吸力学指标,PIP、PaO2等各项血流力学指标均有很大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恢复程度要比对照组更为明显,如下表1。

表1 观察组与参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力学指标以及血流力学指标比较情况

各项指标 治疗前 治疗后

参照组 观察组 参照组 观察组

SaO2(%) 94.52±2.64 94.33±2.31 89.76±3.28 93.17±2.19

PaCO2(mmHg) 34.6±5.8 34.2±4.7 35.9±7.2 34.1±6.9

PaO2/FiO2(mmHg) 125.3±25.8 124.9±24.6 102.6±24.4 121.2±29.7

PIP(cmH2O) 28.2±3.7 29.1±4.3 36.3±3.4 26.2±2.8

Pplate(cmH2O) 25.7±3.4 26.1±3.6 29.3±3.8 27.2±3.5

Crs(ml/cmH2O) 25.6±1.4 25.2±1.5 20.6±2.3 28.3±1.7

3 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drome,ARDS)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呼吸内科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顽固性低氧血症、呼吸急促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致死率较高,如果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很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致病机理比较复杂,主要有肺内原因以及肺外原因,肺内原因包括肺部挫伤、肺部炎症、吸入有毒物质等,肺外部原因包括高危手术、药物中毒、全身感染等[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健康,会造成患者肺泡塌陷,降低了患者的肺部顺应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致死率较高。机械通气治疗是我国普遍采用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方案,传统的开放式吸痰护理方案已经难以达到我国的医疗质量要求,密闭式吸痰护理方案减少了患者二次感染的几率,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但我国的密闭式吸痰护理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可以从六个方面个改进现有的密闭式吸痰护理方案,包括制定标准的密闭式吸痰护理流程、加强无菌操作、加强口腔护理、调控患者气道湿度与温度、监控气囊压力、控制气道分泌物引流等。本文通过实际调研深入地研究了密闭式吸痰护理的优势,并根据现有的密闭式吸痰护理方案提出了改进对策,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我国密闭式吸痰护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皮红英.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影响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

[2]迟红丽.人工鼻联合密闭式吸痰管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09.

[3]黄建芬,梁亚峰,潘婧婧,张丹如,黄凡,张丽萍,程健.密闭式吸痰联合MR850湿化系统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救治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4:2288-2290.

猜你喜欢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探讨儿童重症麻疹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综合护理模式效果
探讨43例胸部创伤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及护理措施
大剂量沐舒坦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损伤程度、血气指标和血清SOD活力的影响
肺保护性通气治疗严重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抗凝治疗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