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园林与景观设计的一些思考

2015-10-21 16:40吕宝珠
基层建设 2015年36期
关键词:人性化设计景观设计园林

吕宝珠

合肥质子建设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近些年以来,我国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全面的带动了园林事业的发展,因此,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应当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与此同时还应当努力的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和设计水平,不断的丰富和创新设计理念,促进园林景观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谈了景观设计的原则,分析了当代园林与景观设计上的思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人性化设计

近年来,人们所生活的城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批的广场绿地、商业步行街、主题公园以及街头小品和艺术雕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影响着人们的感知和行为方式。而新建的住宅小区也都以风景优美的园林作为卖点,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购买心理。景观设计已经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人们的周围,走进了人们的身边,并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营建一个风景优美的园林居住环境,一个良好的城市景观,为人们提供了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双重价值。

一、景观设计的原则

1.景观设计适合当地风物,与引种植物合理搭配设计,结合当地审美特色,周围环境、景观用途,综合考虑。要根据本地条件以及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安排,使各种植物都能生长并生长得好。除此以外,可以广泛栽植一些色叶和色花植物。如红叶李、红枫、红叶石楠、红檵木、黄槿、黄槐、樱花、大叶紫薇、鸡冠刺桐、尖叶杜英、水石榕、大红花和梅花等开花色叶植物,另外,高景观树木可以采用桉树等树种,充分构建具有良好景观效果的园林设计模式。总之要充分利用植物的景观面貌,合理搭配。

2.重视生物多样性,符合自然规律和风貌的园林建设,必须重视生物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讲,重视园林植物多样性是一个模拟和创建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如果植物种群单一,在生态上是贫乏的,在景观上也是单调的。园林植物配置注意乔、灌、草结合,植物群落可增加稳定性,也有利于珍稀植物的保存。高中低充分利用空间,叶面积指数增加,也能提高生态效益,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

3.有灵性有对照,强调对游客感官的综合刺激不呆板,比如树木一般不宜整齐排列,除了要有层次感外,还要有疏有密,高低参次,不能全是主,没有对照,主也不成其为主。另外,在园林景观设计上要强调综合利用形,色,香,声,动,质感,光,影,隔断等不同的感官刺激,以达到对游客审美欣赏的目的。

二、当代园林与景观设计上的思考

1.全球与区域之间的关系。景观作为中国的一个新兴学科,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一些影响。很多设计者都将国外的一些优秀作品照搬进来,吸取国外设计的先进理念是必要的,但更要认识到我国自身的区域特性。应根据各城市的山水形式布置街道与建筑,避免“ 千城一面” 和“标准设计”,避免到处是几何形场地、中轴线广场、大型喷泉等。所以对园林与景观设计来说,全球化带来的灾难是地域景观的消失。为什么会消失,全球化的主导因素就是产品全球化,人们放弃了传统的乡土建筑、地域景观。这就是景观的同化设计导致地域性景观的消失。还有就是土地的平整,原来的地形消失了,把原来地形平整了,原来丰富多彩的景观因为现代技术的运用而消失了,原来的景观以顺其自然的地形、顺其自然的气侯来形成的,现在都是科技替代了这一切。其中包括大量水、湿地的消失以及河流水系的消失,没有乡土的植被,没有多样性的景观。这样的景观导致的结果失去了丰富的体验,变得非常单一。这样的园林与景观更谈不上它的个性,更谈不上它的身份特征,它可以在欧洲建造,也可以在中国建造。在中国当代的园林与景观设计中,做出贡献,就是为中国自己独特的景观设计出独特的形式和功能,在设计中应更多考虑到设计空间自身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和土壤、气候、人文等环境特点,寻找与其适合的设计思想、设计导则。

2.传统文化景观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关系。文化景观有以下类型: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包括出于美学原因建造的园林和公园景观,它们经常与宗教或其他纪念性建筑物或建筑群有联系;有机进化的景观。它产生于最初始的一种社会、经济、行政以及宗教需要,并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相联系或相适应而发

展到目前的形式。它又包括两种次类别:残遗物(或化石)景观,代表一种过去某段时间已经完结的进化过程,不管是突发的还是渐进的。它们之所以具有突出、普遍价值,还在于显著特点依然体现在实物上;持续性景观,它在当今与传统生活方式相联系的社会中,保持一种积极的社会作用,而且其自身演变过程仍在进行之中,同时又展示了历史上其演变发展的物证;关联性文化景观。这类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与自然因素、强烈的宗教、艺术或文化相联系为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证为特征。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景观还不多,庐山风景名胜区是我国“ 世界遗产” 中唯一的文化景观。此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迹遗址、自然景观一旦受到某种严重威胁,经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调查和审议,可列入《处于危险之中的世界遗产名录》,以待采取紧急抢救措施。在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文化景观是中国园林。中国园林有着古老的历史,从秦的上林苑到清的圆明园,从皇家别苑到私人园林,不难发现中国园林的景观设计中亦有许多优秀的设计理念值得设计者们继承和弘扬。如中国古典景观设计中的“ 借景”、“ 对景”、“衬景”、“ 框景”等设计手法,都巧妙地解决了“ 小中见大” 的空间扩展问题。相比西方现代设计中用大面积空间营造艺术空间感觉,人多地少的中国更适宜用变化的空间来创造大空间的感觉。对于现代人们的居住而言,园林是最佳的人居环境。现代园林已不单单是供少数人群观赏,它既要满足更多人对自然环境在物质方面的要求,又要满足其精神方面的要求,将生态、景观、休闲游览和文化内涵融为一体。

3.美学与社会环境及人性化的关系。景观设计导则的主导思想是回归人居环境的场所精神,但相当一部分设计人员很少以场所带动环境设计,往往都是先有场所后有景观,因此做出的景观只是为了美化场所,观赏性有余而实用价值不高。所以设计要注重人的心理感受,而不是强迫性地让人们去适应设计。利用人的行为或社会活动来启发并塑造环境设计,坚持空间设計中考虑人的使用的重要性。美学目标必须与生态需要、文脉目标和使用者三方面取得平衡并相互融合。单纯追求美学,追求视觉形式的途径不是复制以前的“ 方案”,就是导致迷信时尚潮流而忽视公众需求的艺术表达形式的泛滥,这对人们发展自己的景观文化是绝对无益的。但绝没有否定美学在设计中的意义和地位,例如在一个项目的投标中,新奇的创意,漂亮的平面构图,已经是夺标的不二法门。在各种国际设计比赛中,设计师们也是各出奇招,争取出奇制胜,吸引眼球的设计不一定都得奖,但得奖的一定是吸引眼球的设计。

园林与景观设计的发展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提高和完善设计质量。设计过程的具体操作应依据相应的方法和价值取向,因势利导、兼收并蓄,创造多元共存及个性化特色鲜明的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园林与景观。延续历史文脉,增加地域文化的认同及加强景观环境特色是当代景观设计师共同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卫东.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 现代园艺,2014(07).

[2]尹益臣.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应用[J]. 科技致富向导,2014(13).

[3]李忠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景观设计[M].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人性化设计景观设计园林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园林》
在园林里遇见自己
中国园林“缀玉集”
高校图书馆阅览环境的人性化设计
基于中国书院文化的卫浴产品创新设计
普通汽车遮阳板的改良与设计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