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施工中水土保持方案浅论

2015-10-21 16:40何杜娟
基层建设 2015年36期
关键词:水利施工水土保持研究

何杜娟

大理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督工作站 云南省大理 671000

摘要:水利施工中水土保持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水土保持的实施,能够有效避免水土流失的发生,降低滑坡、泥石流的发生率,从而保障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

关键词:水利施工;水土保持;研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施工愈加受到重视,因此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日渐突出,且需实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从而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水利工程不仅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还严重影响人民的财产安全与生命安全。可持续发展主要是为了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还需满足后代人需求,因此需重视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以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有利于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利施工中水土保持现状

在水利施工过程中,需对水土资源进行合理安排,以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实现最大化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从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出发,实现水土保持的目的,从而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目前我国的水利来说,共存在四个问题:水少、水浊、水多、水污等[1],其中水浊属于一个独立的害水体,又会增加另外三水影响河流,属于较为重要的一个问题。水土流失会对土壤原有的结构产生破坏,减少植被的质量,对流域调蓄径流的能力产生影响,导致水多水少的矛盾更加激化。水中泥沙的增多,不仅会大大降低河流的质量,对水生物的活动产生不良影响,而且会成为污染物的一种载体,增加水体污染浓度,大大提高水污染的防治难度。究其根本,是水土保持的问题,因此需将其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

水土保持的情况极为复杂,且土地面积广阔,不仅是理论问题,而且还是使用问题,既需要重视经济发展,有需要重视生态环境的维持,因此需采用辩证思维,并充分与政策法规相结合,保证人与自然、物与物的和谐相处,从而实现水土保持的最终目的。但在实践过程中,受到经济条件与科技水平两大因素的影响,难度颇大。

二、水利施工中水土流失造成的问题

1、汛期水量增加,枯季水量减少,两极分化严重

水土流失会导致枯水季节水量急剧减少,加重水源枯竭,严重时,会导致河道断流。土壤中的颗粒间隙属于涵养水源的重要部分,土壤会受到水流的影响而出现流动,会造成贮水空间的丧失,减少土壤原本的蓄水能力。而水文层面上,水土流失会增加径流变化的幅度,增加洪水季节水量,降低枯水季节的水量,导致两极分化现象极为严重。水土流失还会导致梯田、水塘淤积现象的加重,降低其蓄水容积与需水量,造成汛期水量增加,枯季水量减少的情况。

2、滑坡、泥石流

水土流失会增加洪水季节水量,加重水土流失问题,严重破坏土壤植被,尤其是山区,问题更为突出。若是出现暴雨,会加大地面坡度,一旦地表植被承受力不足,会导致坡面截流能力大幅度下降,降低土壤表层原本的含水能力,在降雨强度较大的情况下,雨水来不及渗入,会加大径流,形成山洪,而山洪中存在大量泥沙,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暴雨后,山体滑坡与泥石流的发生率较高,会冲击人们的农田与房屋,对水利设施造成极大的损害[2]。

三、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方案

水土流失主要包括两种:线型工程与点型工程,比如:水利施工中,闸站、电站等的分布呈现点状,而渠道分布则呈现线状。水利施工中,一般大型水利施工的水土保持方案均比较完善,而小型水利施工的水土保持相对不成熟,且不受到重视。水土保持属于缓解生态环境恶化与水土流失的一个有效措施,水土保持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的水渗量,增强径流拦截与调蓄的能力,提高防洪能力,有效扩大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增加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而水土保持能够有效降低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率,降低人民财产安全与生命安全受到的威胁程度,减轻水利工程的破坏度,实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1、水利工程管理

做好水利施工中水土流失防治工作,需要工作人员严格遵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并把水土保持防治工作作为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没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水利施工不进行竣工验收,不批准投入使用。重视水利工程主体与水土保持的设计、施工与竣工驗收等整个过程,并在验收与使用过程中实施严格监督。

工作人员度监测水利施工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主要针对水利施工区域中存在的水土流失的强度、面积、水土保持措施与动态变化等内容,以准确掌握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水土流失情况,以对施工方案与水土流失方案进行及时调控,保障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有利于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2、规划水利工程

水利施工开始前,工作人员需做好防治水土流失的方案,并进行科学的估算与预测,并在水利工程设计早期,完善水利施工区域中水土保持工作的种类与规模,对水利工程规模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讨论,完善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对立水利施工中存在的耕地占用、耕地填挖等问题,需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实现水土保持的目的。

3、水利工程施工

在水利施工中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需根据水利施工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水利施工时期,需对施工中的弃渣场、回填区以及开挖区等区域进行充分利用,以实现工程与生物两种措施的有机结合,促使其形成一个整体,提高水利施工区域中的地表植被覆盖率,增加土壤原有抗腐蚀作用,有利于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挖方区域中,工作人员需事先做好截流区、排水区等不同作用区域的划分,通过上述区域来避免水土流失的发生,进行抗滑桩、土墙等挡土设施的设置,以有效降低泥石流、滑坡等产生的重力侵蚀危害;回填区中,需实施植树造林、种草等措施,以增强水利施工区域地表植被的丰富性,降低水利施工中的受到的水蚀风蚀的危害。在水利施工时期,会产生大量的废物、废渣等,需及时进行清理,以防对土壤地表植被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针对水利工程占用的耕地,需实施保护与防护措施,以避免水土流失的出现[3]。

4、资金保障落实

水利工程施工与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均需得到资金的保障。就我国的水利工程资金来看,一直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且不重视水土流失工作的开展,因此为保证水土流失治理与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需将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有机结合,并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进行水土保持措施的编制,在水利工程的概预算中纳入水土保持费用,保证治理与防治费用的充裕。在项目立项时,水土流失治理费用就需通过保证金形式划拨到行政管理部门,以保证专款专用,避免资金的浪费,保证资金的落实。

5、做好水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在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仅需重视水土的保护,还需重视水土资源的利用,两者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扩大总体效益。因此在建立农田的基础上,实施农业生产,并重视植树,以保证生物多样性的发展,保持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构建涝地、坑圹、水窖等设施,以有利于调蓄雨水,增强抗旱防旱的能力,增加耕地面积,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土壤质量,从而减轻水土流失程度,提高土壤稳定性。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极为重要,因此工作人员需从水利工程设计阶段,就需对水土保持工作进行全面考虑,以保证水土保持工作的完善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商孟喜.水土保持措施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民营科技,2014,02:133-133.

[2]王志逸.基于水利工程施工设计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影响[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01:133-134.

[3]黄伶,饶建辉,高瑞.刍议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J].江西水利科技,2013,03:231-232,237.

猜你喜欢
水利施工水土保持研究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控制措施解析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试论水土保持方案落实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软土地基基础上水利施工处理方法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及管理措施研究
刍议水利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