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分析

2015-10-21 16:40邓中明
基层建设 2015年36期
关键词:环境问题解决措施

邓中明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西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

摘要:经济的发展需要水电工程建设的推动,我国农业灌溉、发电等很多行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水电工程的建设拓展,因此加强水电工程建设对我国社会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其带来大力推动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环境失衡、水体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对此进行探讨,分析水电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并由此提出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电工程建设;环境问题;解决措施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类向自然界的索取不断增加,不但造成了大量能源与资源的浪费,同时还与适应人类生存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悖,于是,環境失衡、社会混乱的现象频发。作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给生存环境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不容小觑。

1.我国当前水电工程建设面临的环境问题

1.1水电工程对环境影响的理论解析

水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系统的影响具有多层次、多因素的特点,其不确定性除了本身特点的不确定,还包括人为活动对环境生态组合系统的不可控影响。尽管在建设的一段时间和范围内有些影响因素可以明确,但在长远的角度看来,当中隐含了很多非确定性的动态系统转化机理,使得环境的治理难以进行[1]。近些年,随着水电工程建设的不断兴起,我国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且在多年的实践中多种方法的应用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以下对此进行详细分析。

1.2水电工程对库岸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电工程对库岸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设施的修建造成当地局部土壤受到侵蚀和流失;(2)随着现代化施工机械的过多使用,废油、废气等严重污染土壤、河流以及动植物;(3)产生的爆破噪声会对周围居民造成较大影响,另外,也不利于动植物的繁衍;(4)库水位上升,很多岸坡植被都有可能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一些岸边小型的动物居住环境则被改变;(5)库水位上升以后,地下水位线也会相应抬升,土体黏聚力合并同时引发边坡应力重分布,容易出现滑坡等灾害,给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6)一些水电工程建设基地四周分布名胜古迹或风景景观,破坏甚至毁灭自然景区;(7)上游水面逐渐加宽,库区水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相应增加,影响范围气候变化;(8)水电工程的修建使得区域内的多雾天气增加,影响小流域的可见度,局部水陆交通引发不畅情况;(9)大规模蓄水使得水库地基的承载力增大,有诱发地震的可能[2]。

1.3水电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河流生态系统与库岸生态系统相比,不但具备其所有的特点,同时还具备自我净化能力。通常情况下,河流生态系统会在外界不断干扰下进行自我修复,且自身的生物种群、数量和水体的更换速度都有清洁河道的作用。在这个基础上可以看出,河流生态的多样性使得生物群落具有多样性特点,因此,河流的上游、中游、下游的生物环境各异,流域呈现多样化,丰富了种群繁衍,而栖息场所也增加了大气与水体的互相作用力,如氧的溶解、水温受到影响等。

水电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首先表现为生境多样性发生非连续性改变,一些自然河道截弯取直措施是为了工程获取更多天然水力资源,也有些为方便农业灌溉,减少设施投资,使网线布置更趋向于直线化,这些都不利于生物栖息繁殖。上游水位上升后,水温与水质都会发生变化,水流速度锐减,水体取向静态分布,原有的快速修复及净化功能丧失,而下游水体空气的溶解度会因为泄洪量的增大而增加,水生生物吸入这种水越多,微小气泡则更多地堵塞毛细血管,水体浑浊度增加,给水生生物带来致命的威胁。下游水位因季节性的改变逐渐减少,其周期性冲刷能力减弱直至丧失。生物群落多样性方面,河流渠道化与截弯取直工程会改变河流蜿蜒的形态,一些换流、急流、弯道等格局消失,断层出现几何化,浅滩或深潭的形式改变,诱发河流生态系统退化,如河滨植被或植物大面积减少、河流鱼类的产卵条件发生改变影响繁殖等[3]。

2.水电工程建设的环境问题相应的解决措施

2.1健全并完善环境相关制度

为了保障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的环境问题得以解决,对应的环境制度与机构必须得到健全与完善,如环保管理制度与年度、季度等环保工作计划、环保责任制度、环保技术措施制度、环保考核制度与奖罚制度、群众监督制度等。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在不适宜进行水电项目建设的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内,划定保护河段与保护流域区,禁止进行水电工程建设与其他大型工程建设。总之,要真正把加强地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作为基础,对严重破坏或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重新进行评估与审查。

2.2明确并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任何一个水电工程建设项目,都要接受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监测,通过对划分区域范围、周边生态环境,以及环境综合整治方案与监测计划的制定与评价,由环境因素与各个元素深入对环境影响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好环境预测工作,包括生态环境问题预测、环境因子识别预测、区域范围预测、影响积累效应预测等,精准的预测工作有利于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与报告书编制质量的提高。制度进入执行期间时,相关的环保部门要加强检查,一旦发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必须通过法律手段从严处理。

2.3依靠有效的环保措施

2.3.1施工阶段环保措施

针对水源保护对应的生产生活污水处理问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水源保护与水质检测,严格根据卫生标准对其进行净化与消毒,要求水点上游1km、下游100m水域范围内严禁排入污水,对于施工过程中的生产生活废水,要结合水电工程运行的区域污水处理情况需要进行净化处理,达标排放,同时注重对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修。在利用酸碱污水中和时,预防有害气体排入空气中造成二次污染。其次是废弃烟尘的治理,比如配备专用的洒水车,预防起尘,采用密封或帆布等材料围扎管接头,拌合混凝土预防粉尘散入。针对噪声的治理,要尽可能选择噪声较低的施工设备,并尽量远离居民区。再者是垃圾治理,保证施工区与生活区的分离,配备专人负责固定地点的生活垃圾清理,杜绝就地焚烧的情况发生。最后,要全面贯彻“因地制宜、综合防治、强化管理”的方针,以点带面,尤其在坡面防护、施工道路防护等工作上做好水土保持工作[4]。

2.3.2设备安装环保措施

当前我国水电工程建设使用的材料主要是金属与非金属材料两类,有钢铁、铝合金、工程塑料、橡胶板等,在安装时,首先要注意节能,借助专业的启动机械与装载机,强化保护与防磨损的处理,注意安装细节,寻求节能化功效,降低安装过程中的能耗消损。对于安装过程中产生的如机械油污、设备清洗废水、设备扬尘、噪音的环境污染,要及时采取治理措施,比如,安装车间的地板要铺地垫,修筑排沟来收集废水,在流通的道路中洒水,装上隔音消音设备等。

3.结束语

总之,水电工程建设工作造成的环境问题不容小觑,其无形中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大环境产生潜在的隐患,因此水电工程的规划、建设工作都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要求。只有降低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才能扩大工程建设带来为人类带来的实际效益,才能真正地实现为人类造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彭辉,周明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环境问题[J].水土保持研究,2015,4(30):22-23.

[2]曹永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人民黄河,2013,12(02):19-20.

[3]杜国松.水电工程建设中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3,12(11):33-35.

[4]曾华丽.水电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的价值核算与分析[J].西南交

猜你喜欢
环境问题解决措施
建设现代高效生态林业工程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火力发电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及成效研究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谈谈如何杜绝矿井测量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