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有效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技术含量

2015-10-21 16:40苏国梅
基层建设 2015年36期
关键词:技术含量标准化监控

苏国梅

四会市东城街道水利水电管理站 526200

摘要:水利工程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传统管理方法和模式已不能很好适应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需要,因此本文从标准化建设和数字化技术应用两个视角论述了有效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技术含量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技术含量

水利工程是调配和控制水资源的工程,而水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水利工程要发挥最佳效益,有赖于科学有效的管理,而管理水平的高低又与管理的技术含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水利工程早已不是人拉肩扛、靠人海战术解决问题的工程,不仅使用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而且包含多个工种和专业,由此对水利工程管理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应用现代管理思想和手段来提高管理效率,而提升水利工程管理的技术含量也就成为必然的选择。基于这个认识,本文对如何有效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技术含量进行了论述。

1 推进管理技术标准化建设

1.1 管理技术标准化建设的意义

我国水利行业发布了400余项技术标准,其中与管理技术相关的有170项[1],说明管理技术标准化是很重要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被确立和完善,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也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需求,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标准化直接影响我国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大政方针,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与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河道管理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防汛条例》等法律法规与水利工程直接相关,此外作为生产建设活动还要遵循《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了贯彻这些法律法规的要求,就必须加强管理技术标准化建设。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改革同样要求推进管理技术标准化建设。水利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要求继续推进和深化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贯彻和落实“三项制度”,健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建设。

1.2 管理技术标准化建设思路

一是加强经验和成果的总结。从“九五”、“十五”期间,我国水利工程就迎来了建设的高潮,大中小各型水利枢纽工程相继建成,江河堤坝治理、病险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农田水利工程改造也紧锣密鼓进行中,其中的经验和科技成果都需要总结、提炼和标准化。二是完善水利工程建设配套措施。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也需要加强现代科技成果的应用,以全面提高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水平,实现工程建设和管理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目标。三是加快对结构不合理、不配套的标准修订的步伐。现行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技术标准中有许多还是20世纪80~90年代制定的,很多内容已经过时或不适应当前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需要,因此要加快修订的步伐。四是对分散、零乱的标准条款进行整合。一方面分散、零乱的标准影响实施,另一方面是为了与国际接轨。我国加入WTO后,水利行业面临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作为水利工程建设队伍不仅要投身国内市场,还要参与国际竞争,因此技术标准也要适应这种情况,按照WTO/TBT协议要求制定新的标准技术体系。

2 加强在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应用数字化技术

2.1 水利工程应用数字化技术的意义

与传统管理方法相比,在水利工程中应用数字化技术至少具有三大优势[2]:一是提高准确性和丰富性。数字化可以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信息进行准确的记录,这些资料经过归档、整理和建立检索目录,可以为水利工程管理提供翔实准确的依据。二是提高广域性和快速性。与传统人力监督方式相比,数字化管理技术可以提供全方位、全时段、全覆盖的监控,不但扩大了监控的范围,而且还能对监控内容进行准确的记录,通过快速查询和定位,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覆盖面。三是提高整合性和易管理性。在数字化管理模式中,所有资料都能以数字化文档的形式编辑和保存,有利于资料的整合、管理和使用。只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库,从基层员工、资料员到项目经理都可以根据各自权限管理和使用这些资料,而传统管理模式是无法实现的。

2.2 远程监控技术的应用

由于我国许多水利工程分布偏远又分散,交通情况也不理想,人工监控不仅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而且需要占用大量的人力资源,而远程监控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改善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远程监控技术可以提供监测、控制、数据共享等功能,通过对相关业务数据的分析和查询,可以更好地对水利工程进行管理;远程监控还可实现自动控制和操作,提高管理效率;利用它分配水权和进行科学监督,可以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远程监控技术可用于水库运行监控、河道或涵道状况控制、泵站自动控制等。以小型水利工程监控系统为例。该系统包括信息采集传输、多线程接收、水利工程动态监管及预警三大部分 [3]。信息采集传输部分由多通道动态监测装置、多点反馈式声波水位计和声波雨量计等组成,可以智能采集水利工程的水情、雨情及实时现场图像或视频、流量、大坝安全、水质、气象等信息,数据加密以后通过无线网络(GPRS)发送至服务器。多线程接收装置经过接收、解密、校验后存至数据库。水利工程动态监管及预警部分基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3D GIS)对这些信息进行管理,并向服务对象提供信息查询、统计分析、预警等多项服务。该系统已用于水库、水闸、泵站、河堤等工程,为各级水行政部门提供水利工程水位、雨量、现场图片(视频)等综合信息,使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等工作得到坚实可靠的支撑。

2.3 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质量管理与进度控制常发生冲突,传统管理方法的协调控制结果往往不理想,而应用数字化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例如在工程测绘和地貌抄测时,采用数字GPS全站仪可以消除天气、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实现精确、可靠的测绘,再结合CAD等软件能够快速建立三维模型,施工人员可以实时获取现场坐标和高程数据。通过每日汇总并借助Project等项目管理工具,施工管理人员能够快速掌握工程进度,并分析施工进度偏差。还可进一步利用AHP模型分析进度偏差背后的影响因素,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进度控制措施,实现施工进度与质量管理的协调控制。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班组管理工作中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由于水利工程施工工序复杂,而且各工序之间常穿插在一起,协调班组和施工人员有一定难度,传统管理方式往往顾头顾不了尾,而应用数字化技术管理则迎刃而解,例如对核心班组和技术工种可采用矩阵管理模式,而对渠道开挖、管道安装等班组实施直线式管理。

3 结语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持续推进和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要求水利工程管理技术也必须与时俱进。本文通过标准化建设和数字化技术应用两个视角探讨了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技术含量的途径和方法,可供广大读者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蔡超.试论水利工程建設与管理技术标准化改革进程和形势[J].治淮,2014(9):45-46.

[2] 舒丹.现代数字技术在水利施工管理中的运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5(8):80-81.

[3] 沈正,陈杰锋,徐嫣.水利工程动态监管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水利,2015(16):66,68.

猜你喜欢
技术含量标准化监控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国家标准委与非洲标准化组织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
“一带一路”离不开标准化人才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大数据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研究
GPS/DR/GIS技术在基于GSM—R列车监控系统中应用
侦察兵
中国零部件贸易比较优势与技术含量:结构与演变研究
石油管道安装施工质量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