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问题与对策

2015-10-21 16:40苏四鹏
基层建设 2015年36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设施主体

苏四鹏

余干县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 江西余干 335100

摘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村灌溉排水及供水设施的总称,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承担着农村农业供水的重要功能,是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科学管理显得愈发的重要。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人文自然环境差异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分布也是星罗棋布,探讨一种广泛适用的管理方法是不现实,所以我们只能分析现行管理方式中存在的漏洞,提出一些可供改进的方向,让有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对策一、当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管理体制落后

管理机制落后,难以适应农业生产日新月异的变化: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城市化,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导致从事农业的人口大幅度地减少,农业运作模式从粗放的家庭联产承包向精细的农业合作社转变。所以原有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农业生产模式的变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与农业产量攸关的基础性设施,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状况的好坏与他们生活水平是息息相关的。但是,由于思想教育不到位,以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公共设施本质,很多农民并没有将自己当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受益者以及管理者和保护者,甚至有的农民甚至为了一己私利而去偷盗一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部件,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破坏活动屡见不鲜。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政府没有委派专门的人员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管理,村委会或者村民只能自发的对其经行管理,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和培训及责任意识,导致了管理的混乱,使得当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或者疏于修缮,最终阻碍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2.管理混乱

①技术方面的原因:部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由于前期对工程评估时间过短,或者由于建设团队缺乏相关经验,导致对工程预期投入资金预估低于实际,加之建设过程中经费管理不当,导致最终经费不足,工程停工,闲置,最终变成烂尾工程,白白浪费了人才物力。②政府方面的原因:部分政府负责水利方面的领导好大喜功,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和配套,导致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出来以后因为不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和生产习惯而处于闲置状态。③资金方面的原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基本上不能实现投入和支出成正比,保障它能够在体系内完成循环的资金运作,在前期它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去建设,在运行过程中又需要政府持续投入资金管理和修缮。它同教育一样,很难看到短期效益,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是很多政府领导为了短期政绩难以看到它的长期效益,使得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入自己不足,运作困难。

3.管理效率低下

由于政府对水利管理重视不够,发放资金不足,管理人员往往怠工严重,在很多灌区和坝区,管理人员沦为摆设,甚至在一些小型的农田水利工程中根本就没有设定管理人员,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导致了工程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发现,严重影响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在一些地区,由于主管部门不明,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完全由村委会安排或者由村民自发完成,这样的管理不仅管理经验不足,而且责任意识淡薄,根本不能对农田水利工程实施有效合理的管理。管理效率低下的另一个原因是政府投放资金不足或者拖延,这直接导致了管理人员的工资受到影响,从而使得其工作积极性不足,消极怠工现象比比皆是。而且,因为没有形成一个有序的管理程序和一个稳定的管理机构,政府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也处于混乱状态。

4.管理方式不当

①中国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一部分是改革开放以前修建的,且以农户投入劳动力为主,受当时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率低,且经过几十年的运转,老化失修严重,当时因为缺乏有效的前期工程评估,工程建设缺乏科学的指导,导致了工程建设以后出现不配套的情况,简而言之也就是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建设出来以后未能有效利用而逐渐荒废而成为摆设,既浪费了人财物力,又干扰和阻碍了真正适用的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②一些新建的农田水利工程沦为政绩工程,政府一些领导只重建设不重管理。只重标榜政绩不重实际情况,导致一些工程盲目进行,好大喜功,不重配套;招標混乱,产权不明,最终成为烂尾工程,搁置一旁。

二、对于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

首先是针对当地居民的宣传教育:要加强当地居民的受益主体意识和主动维护公共农田水利工程的意识,在以往的管理工作中因为当地居民相关意识淡薄而导致相关农田水利设施受破坏严重,其中既有当地居民监守自盗也有对外来人员的破坏行为熟视无睹。只有人人都将自己当成工程的受益者才会主动地去保护它,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了工程的使用期限也减少了当地政府在修缮方面的投入。其次是针对监管部门内部的宣传教育,加强他们的责任主体意识,真正落实资金的投入和管理人员的安置,将水利工程当作农业经济和农村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认真督促监管,检查维修,保障农田水利工程的正常运作。

2.明确管理主体

以往的管理当中,往往出现村,乡,县等各级政府部门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相互推诿的情况,导致工程缺乏人员管理,资金投入和修缮;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当:①针对旧的责任主体早已不存在的工程,重新确定责任主体,确定责任主体应当考虑:资金投入的能力是否具备?是否能长期有效的实行监管?是否同工程本身存在利益关联,这三个条件都应当考虑。②针对新修建的工程,我们应当奉行:谁建设,谁负责;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对工程出现的质量问题要及时追责。③在新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各级部门加强监管,应杜绝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政绩工程”现象,避免农田水利工程成为官员标榜政绩的工具而成为摆设,使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④明确监管主体,水利工程的修缮,建设,和运作正是由于缺乏明确的责任主体而使得修缮、建设、管理等工作难以继续。新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应定好相应的责任主体,确定好运作资金的来源,对原来没有确定责任主体的工程,应当从新确立责任主体,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营。

3.加大科技投入

农田水利工程是一系列的农业灌溉和农业排水工程的总和,这一系列过程都需要“水”的参与才能实现。但是我国一直是一个缺水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缺水尤为严重,其余地区也会产生由于季风气候降水不均而产生的季际或者年际缺水,面对如此纷繁多变的气候情况以及缺水状况,农田水利工程面临缺水的困境,处于是“浪费水资源”还是“节约水资源”的尴尬境地。农田水利工程如何应对多变的气候状况,如何运作才是节约水资源而不是浪费水资源?总的来说就是要因地制宜和加强科技投入。根据当地的气候状况和降水情況,发展相应的农田水利工程模式,在易发生干旱的地区,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机制,积极发展节水农业,淘汰粗放型用水农业,以小水喷灌等技术取代原有的大水漫灌,逐渐使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向着自动化方向发展。采取与当地情况相适应的农田水利工程用水管理模式,并且使得农田水利工程与环境保护工程相结合,也是尤为重要的。

三、结语

虽然随着社会进步,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农村的衰败是必然的,但是农业在一个国家国计民生中的基础性地位不会变。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设施,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只有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保障其正常有序的运行,才能保障农业,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而其次,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科技水平也能体现一个国家农业中的科技含量,而科技则是一个国家农业产品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决定部分。所以,当前虽然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依然存在很多漏洞和问题,比如:科技含量偏低,管理效率低下,资金投入不足等等等等。对于我们来说,要提升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张跟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和对策[J].2013.

[2]葛振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理对策研究[J].2013.

[3]王虹,余金凤.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问题与对策.2013.

[4]邓彦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2010.

[5]刘艳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的几点建议.2011.

[6]胡学良,李燕妮.湖南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与建设现状及对策.2008.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设施主体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农田水利渠道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和对策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河南为农田水利设施“上保险”
设施农业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