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城镇建筑立面改造中的地域特色表达

2015-10-21 17:10钟学群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3期
关键词:天际线莆田民居

钟学群

1.引言

目前,美丽乡村建设、建筑立面改造运动在全省各地广泛展开。这类项目一般是针对城乡建筑群体进行的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的立面整饬、改造活动。由于改造对象是建筑群体,在设计、施工甚至业主要求等各方面都不如单体改造项目考究,造成此类项目很多都存在"业主要求低,设计出手低,施工质量低"等"三低"现象。特别是在小城镇、乡村这一级更是如此,改造通常只是针对建筑群体的简单涂饰了事,导致改造后的广大城乡面貌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的现象比比皆是。

应该说,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地方特色与建筑特点,如何破除同质化现象,在立面改造这类存在诸多限制的项目中体现地域特色,是值得大家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以笔者参与设计的湄洲岛朝宫街建筑立面改造工程为例,希望在这一方面做一些探讨。

2.项目背景与现状分析

项目位于莆田湄洲岛。湄洲岛是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其作为"海上女神"妈祖的诞生地,妈祖文化的发祥地,是全世界亿万妈祖信众顶礼膜拜的圣地,素有"东方麦加"之称。此次改造的朝宫街就位于妈祖祖庙山脚下,因其正对祖庙天后宫而命名为"朝宫街"。

朝宫街总长约400米,宽约为12米,两侧建筑基本为三至四层的居民自建楼。因其地处祖庙核心商业区,建筑形式多为底商上住形式。建筑外墙贴各色面砖,屋顶部分为双坡红瓦屋面,其余为平屋面。建筑总体评价为沿街界面齐整,但建筑立面过于平整单一,天际线单调缺乏变化,立面材质色彩样式以及窗洞形式等都各异,观感凌乱,效果不佳。(图1)

3.地域特色分析

莆田传统民居在平面布局上多为纵向多进的合院式布局,一般是以厅堂为主轴的单体建筑和以天井为中心的院落组合而成,对外封闭,对内开敞,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紧密相连,适应莆田人聚族而居、共祀祖灵、共享厅堂的传统习俗。外观造型屋顶多为双坡悬山顶,屋脊为燕尾脊,这是莆田民居最主要的标志性特點之一。曲线的坡屋面与起翘的屋脊构成一个和谐整体,使原本生硬的屋型显得飘逸、洒脱而富有韵律。莆田传统民居外墙在夯土墙体外砌红砖护墙,土墙与护墙之间以护墙石拉结,形成红砖墙面上均匀分布的白石点块。这是结构与艺术的高度统一,也是莆田民居最具地域特色的做法之一。

近代随着对外交往的增加,尤其是华侨返乡建房,莆田地区中西合璧的民居也大量涌现。其建筑造型最具地域性的特点是歇山或悬山分三段处理的独特屋顶形式,以护墙石点缀、红白相间的极具识别性的夯土红砖外墙以及红壁瓦山花。在商业类建筑中,骑楼也有较多的运用。

4.改造定位与措施

朝宫街因其位于祖庙山下核心商业区的独特位置,改造设计定位为景区风情街,要求融合旅游商业气氛,营造环境氛围,提升街道人气,打造具地域特色的分时段旅游商业步行街。因为是旧改工程,原有建筑业已成形,大拆大建并不现实,改造手法主要遵循"加法"设计原则,即在已有的建筑体块上增加装饰构件,变化天际线,整合形体,满足使用功能,使之焕然一新,形成显著的地域风格。

首先,考虑到商业步行街的实际使用需求,结合原有底商上住的建筑形式,改造首先利用人行道空间增设了一层骑楼,这样既方便了商业人群遮风避雨的需求,在沿街界面上也增加了空间层次,丰富了立面效果。骑楼和传统莆田商业建筑的空间形式也相契合。

其次在天际线的处理上,由于原楼层数基本一致,在无法改变楼层数、高度的情况下,在女儿墙增设装饰构架,形成高低韵律,破除原过于平整的天际线。构件采用莆田传统民居屋顶燕尾脊造型抽象变形后的意象化表达形式,体现传统地域味道。

原有墙面面砖颜色各异,样式多样,改造进行统一更新。考虑工期等因素,墙面材料选用软瓷这一新型材料,其优点是原面砖层不必敲除,只需对空鼓部分稍作处理,采用界面剂等粘结材料即可覆盖原有装饰面层,省工省力,减少施工扰民。从经济角度,软瓷与真石漆等涂料价格也基本相当。软瓷的色彩样式以传统红砖墙样式为主,间次嵌入白色装饰块,与传统民居红砖墙"出砖入石"的做法相对应。

另外,改造还对原杂乱无序的立面要素进行了整理,更换玻璃窗,增加窗套等立面装饰构件,增设空调架规范空调位置等。目前项目施工已完成过半,独具特色、焕然一新的朝宫街新貌已初具雏形。(图2)

5.地域特色表达手法

体现地域特色,并不是要大拆大建,按照老房子样式重新盖一个假古董出来。对于立面改造这类建筑大底已定,存在诸多限制的项目更是如此。而且小城镇的改造项目,造价一般较低,更没有条件大手笔展开。在此类项目中体现地域特色,宜按照"提炼,融合,提升"的手法。即在当地传统建筑中提取最具地域特点的元素,与项目实际情况适度融合,精炼提升再创作,通过艺术化、意象化等手段,以更加恰当的一种形式在改造项目中体现。具体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在空间形式上,如骑楼、吊脚楼等独特的建筑形式,通过一定整合后在改造项目中以全新的形式出现;二是在立面材质色彩上,如红砖、灰砖、白墙黑瓦等都是很能体现地域特点的要素,在立面改造中加以运用,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三是在建筑装饰构件上,如屋脊、封火山墙、木构架、花格窗等,一般各地建筑都是各具特色,在立面改造中应用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当然此类元素不应生搬硬套,宜通过提炼整理,符号化后,结合实际加以运用。

6.结语

随着大环境影响,我国建筑增量化的步伐在减缓,对存量化建筑的提升改造将占据越来越多的版面。小城镇乡村一级的建筑立面改造项目,虽然投资少、单体规模小,但是因为总量巨大,对地域建筑风格的传承有深远影响。设计师应该积极应对,即使只是"涂脂抹粉"也应抹得漂亮,抹得有特点,做到"现代衣,地方骨,传统魂",让各具地方特色的建筑在城乡大地遍地开花。

猜你喜欢
天际线莆田民居
古城中的巨大“印章”
创意
修诚 启智——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简介
这样来介绍民居建筑
天际线上的行者
这样介绍民居建筑
莆田人有话说
“莆田系”与百度的鱼水情
武汉城市天际线形态历史演变研究
莆田工艺美术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