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城市规划的创新及实例应用探讨

2015-10-21 17:10石尊育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3期
关键词:实例分析智慧城市城市规划

石尊育

摘 要:本文介绍了智慧城市的定义及智慧城市规划的实践创新,从而结合工实例,针对智慧城市规划中相关要点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与探讨,旨在为城市规划编制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规划;创新;实例分析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社交网络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协同创新等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21世纪的"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下面结合工作实践,主要就于智慧城市规划设计要点进行了论述。

1 智慧城市规划的创新

1.1 规划思想

正确把握系统之间的关系和规划的预见性。对于目前城市规划面临的问题,需要一套以服务市民为中心,系统的方法和工具来采集、分析数据和进行决策支持,以平衡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满足市民需求。所有城市都是由紧密相连的系统组成的,见图1,包括经济、居住、教育、公共安全、交通、医疗保健、政府服务与公共事业等。智慧城市的建设必须理解城市现有核心系统之间的交互关系。

为了帮助规划人员和政策制定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城市的动态行为,IBM首创"智慧

城市的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 for Smart Cities)交互模型,让使用者看到城市核心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和相互影响。使用该模型能检验未来中长期规划,规划人员通过仿真因果分析能够看到所做的决策如何在各城市系统之间运行并预测到其实施效果。

图1

1.2 规划依据

出台法律法规等指导性文件。为了适应"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需求, 必须修订并健全配套的法规体系(包括规范/导则、技术法规等),从而为城市规划的科学编制和实施提供法律法规保障。截至2012年2月,我国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有154个,预计投资规模达1.1万亿元,可见各地城市规划面临着巨大的调整需求与挑战。因此或有必要从国家层面制定引领性的关于智慧城市规划的相关政策法规。

2 智慧城市规划实例分析

中国南方智谷B区--水乡智城。位于顺德新城中部核心-城市客厅片区;东临李家沙水道、西接桂畔海,南有順峰山公园,景观资源优越;区域优势明显,广珠西线、广珠城际铁路可便捷联系珠三角各城市。依托顺德传统产业的基础,本区将作为带动顺德产业及城市功能升级的龙头。

2.1 功能及项目策划

集于办公、配套、居住、文化、环境五个方面的功能策划。(1)办公类项目策划。现代化、高科技的商务服务办公区;(2)配套类项目策划。全方位、高标准的城市生活配套设施;(3)居住类项目策划。全方位、高标准的城市生活配套设施;(4)环境类项目策划。将湖泊、水道、公园、林荫大道等要素渗透至各街区,营造优美、自然的景观环境。

2.2结构及布局

(1)功能布局。以金融商务及孵化中心为核心,形成多个组团式布局。1)金融商务、孵化中心围绕汇智湖展开布局,并且联系核心商业及文化休闲带,将城市功能及活力引向滨水;2)科技型总部经济在核心区周边,结合景观优势地区布局;3)企业加速及研发依托企业孵化中心及企业服务设施,形成具规模及形象的地标区域;4)人才社区、国际公寓、SOHO科技公寓分别布局与产业区及桂畔海侧,契合不同居住群体的需求;5)文化及创意设计布局在桂畔海东侧与南面的高端企业总部,形成滨水休闲创意带。

(2)产业布局。1)启动区成为传统产业升级的综合发展区域;并且在北区形成各产业发展带;2)核心区主导发展科技金融产业;结合景观优势地区,创意设计布局与桂畔海东侧。

2.3设计策略

2.3.1实现顺德新城的城市格局

将城市水系、绿廊在规划区内连通。本区通过核心汇智湖形成联系桂畔海及李家沙水道的绿轴,南北向联系城市绿道的生态绿带,并且通过桂畔海滨水绿带强化与顺峰山公园、小鸟天堂之间的生态景观联系。

2.3.2 营造生态友好的绿野都市

多层次的绿地水网系统联系。延续城市的绿地系统:桂畔海风光带及李家沙滨江公园景观带,形成核心绿地公园、滨水绿带、多个线型水道、街区绿地等多层次的绿化系统

2.3.3 打造产城一体的活力中心

运用地缘优势、与周边地区实现功能协同。本区位于顺德老城与新城交汇地区,被城市功能带围绕,具有"产城一体"的基础,周边地区的商业、文化及居住配套为本区的提供了良好的城市服务功能。

2.4 总体设计

2.4.1土地利用规划

本区规划就业人口约7万人,其中孵化、总部及商务类就业人口约5万人(按每人20平方米建筑面积);科技研发及产业研发就业人口:约2万人(参照国内外高科技产业研发人口,每公顷用地约500人)。用地平衡表如图2。

2.4.2 建筑强度规划

本区体现高效活力的特征,核心区沿湖面地块开发强度最高,最低的开发强度位于桂畔海滨水地区。

2.4.3 建设高度规划

水乡智城最高的建筑集中布局在地铁站周边,面向汇智湖面布局250米地标塔楼;考虑对于顺峰山公园的影响,智慧岛地区建筑控制在20米以下。

2.4.4 公共配套设施规划

本区的充分考虑地块内常住人口及就业人口,均衡配置教育设施、医疗设施、商业设施及市政设施,构建宜居新区。

2.4.5 开放空间系统规划

水乡智城的开敞空间系统有河滨、线型公园水系网络、邻里公园和广场、层次清晰的街道系统,以及贯通全区的河涌与水道组成,为本区居民与游人创造出多样化的场所与氛围。

2.4.6 道路系统规划

(1)对外交通系统。水乡智城的对外交通非常便捷,区内广珠西线、广珠城际铁路可便捷联系珠三角各城市。碧桂路、东乐路、南国东路强化了与周边区域的联系;地铁3号线在本区设置创智城站,可便捷到达顺德老城中心。

(2)道路系统。道路系统沿用了原有高、快速路及主干道骨架,根据水网密布的基地特征,采用密路网、小地块的道路形式,打造紧凑、高效的开发模式。

2.4.7 分期建设规划

水乡智城的分期建设规划将充分考虑可实施性,首期启动区的开发将建立本区的形象与标志性,结合出让居住用地融资,带动片区发展。

二期重点打造核心区,建设汇智湖与智城公园,以优质的景观环境带动周边高强度地区的建设,同时启动滨水的部分创意文化区的建设。

三期全面建设碧桂路两侧产业及居住区,同时启动部分智慧岛的建设。

四期开展已成熟的企业总部区及高端企业会馆的建设,以高品质的用地及项目吸引高端的企业及人才。

3 结语

总而言之,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模式,正逐步获得社会的认可与应用。如何将理想中快捷、方便、低碳、科技的城市科学有效地落实到空间上是一项长期的研究任务。本文阐述了智慧城市规划的实践创新,并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智慧城市规划要点,旨在为新形势下城市规划编制人员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周洪波.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2010

[2]王家耀,刘嵘,等;让城市更智慧[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1(02).

猜你喜欢
实例分析智慧城市城市规划
依托行业协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引导性设计在公共设施领域的应用研究
多种地质找矿手段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以实例分析
智慧城市视野下城市规划创新探究
《城市规划评价及其方法:欧洲理论家与中国学者的前沿性研究》
基于无线组网的智慧公交站点信息系统研究与实践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对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中公共参与的思考
浅谈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