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曲松治疗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2015-10-21 16:40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治疗效果

张 赟

【摘 要】目的:探讨头孢曲松治疗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儿科自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就诊的96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诺氟沙星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头孢曲松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症状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患儿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患儿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应用头孢曲松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头孢曲松;细菌感染性疾病;治疗效果

细菌感染性疾病是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人体血液循环中进行生长繁殖后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而产生的感染性疾病[1]。细菌感染性疾病病情严重时容易合并肠穿孔、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衰、溶血性尿毒综合症、中耳炎、失语甚至瘫痪等,对儿童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影响极大[2]。为了提高我院儿科细菌感染疾病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对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我们特别对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就诊的96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进行研究,已取得满意成绩,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儿科自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就诊的96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现代感染病学》的诊断标准[3],随机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5例,年龄4个月至11岁,平均年龄(6.6±1.5)岁,其中败血症16例、肺炎12例、脓疱疹9例、脐炎7例、败血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4例。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6个月至12岁,平均年龄(6.9±1.3)岁,其中败血症18例、肺炎11例、脓疱疹8例、脐炎6例、败血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5例。。两组研究对象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腹泻等症状。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诺氟沙星治疗,按患儿每公斤体重15毫克每天的剂量,每天分2次口服。观察组患儿采用头孢曲松治疗。按患儿每公斤体重100-200毫克每天的剂量,每天静脉滴注2次。10天为一个疗程,两组患儿均治疗一个疗程后对比治疗效果。疗程结束后如患儿体温检查正常、腹泻停止、粪培养结果为阴性则可出院。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标准 每天详细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体温变化、腹泻次数等病情变化,观察所有研究对象的退热时间和止泻时间。治疗1个疗程后如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即为治愈,如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较之前明显缓解则为好转,如患儿治疗1个疗程后临床症状、体征和血象检查均未改善或有加重则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涉及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79.17%,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患儿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治愈 好转 无效 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 48 39(81.25) 6(12.5) 3(6.25) 45(93.75)

对照组 48 30(62.5) 8(16.67) 10(20.83) 38(79.17)

注:X2=4.36;P<0.05

2.2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患儿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

组别 例数 退热停止时间 腹泻停止时间 粪便培养转阴时间

观察组 48 3.23±3 5±1.34 5.89±1.45

对照组 48 5.23±3.23 6.45±2.01 7.34±2.28

T 3.14 4.16 3.72

P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92%,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患儿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表1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組别 例数 恶心 腹泻 皮疹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 48 1(.08) 1(2.08) 0(0.00) 2(4.17)

对照组 48 4(8.33 5(10.42) 2(4.17) 11(22.92)

注:X2=7.21;P<0.05

3 结论

临床上儿科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有败血症、肺炎、脓疱疹、脐炎、败血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等等,临床治疗首选喹诺酮类药物,虽然以诺氟沙星为代表的喹诺酮类药物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效果显著,但近年来的国内外研究资料显示此类药物不利于幼儿骨骼的正常发育[4]。

此次研究发现,头孢曲松对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3.75,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4.17%。头孢曲松治疗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效果明显,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患儿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资料:

[1]王焱.应用头孢曲松治疗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疗效观察和安全性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3):160-161

[2]周林.头孢曲松治疗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9):102-103.

[3]朱敬伦.头孢曲松治疗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2,31(6):131-131

[4]任霞.头孢曲松治疗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7):43-43.

猜你喜欢
治疗效果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