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肺汤联合医药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癌的治疗效果观察

2015-10-21 16:40苏红军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晚期

苏红军

【摘 要】目的 探究益肺汤联合医药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癌患者6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均30例。其中常规组单纯使用化疗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肺汤,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临床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90.0%,常规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卡氏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晚期非小细胞癌患者采用益肺汤+化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胃肠反应,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度,值得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非小细胞癌;晚期;益肺汤;医药化疗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恶性肿瘤死亡的一类重要原因,5年生存率只有8%-10%,且该类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益肺汤+化疗的方案进行临床治疗,探究其疗效,现将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数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癌患者6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均3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7∶13,年龄最小的30岁,最大的77岁,平均年龄(58.3±5.6)岁;临床分期Ⅳ期9例,Ⅲ期21例;13例腺癌,16例鳞癌,1例大细胞未分化癌[1]。常规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6∶14,年龄最小的38岁,最大的78岁,平均年龄(59.2±5.2)岁;临床分期Ⅳ期10例,Ⅲ期20例;13例腺癌,15例鳞癌,2例大细胞未分化癌。分析研究组与常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后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临床治疗方法

研究组和常规组患者均进行化疗,化疗方案均遵循GP方案中的操作方法,两组患者的化疗药物基本一致,化疗时间均为2周期(1周期为21天)。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肺汤进行临床治疗。主要方剂包括:30g黄芪、16g人参、12g山慈菇、20g白术、12g川芎、12g太子参、12g半枝莲、16g茯苓、20g麦冬、16g半夏、6g甘草、12g陈皮[2-3]。将上述药方用水煎服,每袋200ml,每剂2袋,每日服用2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的改善情况与卡氏(KPS)评分。

1.4 疗效判定标准

(1)臨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其中显效表示中医症候积分下降幅度大于70%,有效表示下降幅度大于30%,无效表示下降幅度小于3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卡氏(KPS)评分:升高:表示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分数升高10分以上;稳定:升高(降低)程度小于10分;下降:降低程度大于10分[4]。

1.5 数据分析

将本次研究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至SPSS18.0软件中,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X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的改善情况

研究组:显效18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90.0%;常规组:显效8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60.0%。说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的改善情况分析(n,%)

分组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30 18 9 3 90.0%

常规组 30 8 10 12 60.0%*

注:与研究组对比,*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卡氏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卡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下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卡氏评分比较(±S,分)

分组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30 71.1±8.2 76.2±8.2

常规组 30 71.3±8.4 70.7±7.5*

注:与研究组对比,*P<0.05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发病对象为中老年人群[5],且该类年龄段的人群通常药物代谢较慢,身体机能下降,对疾病治疗的耐受性与应激反应逐渐减弱,因此,对其进行常规的化疗后未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经常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增加了患者的经济与精神负担,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因此许多患者拒绝再次进行疾病治疗。

中医认为肺癌主要是由于患者正气不足所导致的,对于中老年肺癌患者来说,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6],因此中医主张采用健脾、益气、养阴、祛痰、化毒的中药进行治疗。本次研究中采用益肺汤进行临床治疗,其组成方剂包括黄芪、人参、山慈菇、白术、川芎、太子参、半枝莲、茯苓、麦冬、半夏、甘草、陈皮等药材。其中麦冬与太子参具有滋阴生津的效果,陈皮、半夏可达到燥湿化痰的疗效,从而达到标本同治的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现代药理表明,黄芪中含有氨基酸、黄芪多糖等成分,其中黄芪多糖可有效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抗癌效果,预防癌变功能等;太子参中的精氨酸可以有效调节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有害物质的抵抗能力,促进患者胰岛素的分泌,改善氮平衡等;麦冬可以有效保护人体的内皮细胞,使得平滑肌细胞的生长速度减慢,提高免疫效果;半夏中含有的多糖成分可以有效激活患者的网状内皮系统,并有效对抗肿瘤细胞的生长等[7-8]。

综上所述,益肺汤具有补益脾肺、扶正祛邪、祛瘀化痰的效果,对晚期非小细胞癌患者来说,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孙秋实.中药复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癌的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2011,22(15):31-33.

[2]孙长江,张西志,陈勇等.厄洛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12):1839-1841.

[3]王辉,黄晓霞,肖卫等.非小细胞肺癌中Mina53和PCNA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2,28(4):390-393.

[4]肖芹,顾学文,田秀春等.p40、TTF-1、Napsin-A在肺非小细胞癌中的表达[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4,21(3):182-183.

[5]郭延林,朱彦君,伍青等.非小细胞肺癌PRL-2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3,29(2):190-193.

[6]方寅,谢伟,沙正宏等.两种手术方法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3):413-415.

[7]管仲,翁文俊,章斌等.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隆突下淋巴结的选择性清扫[J].江苏医药,2015,41(9):1033-1035.

[8]陈茂政,许小兰.卡铂联合紫杉醇治疗非小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观察90例[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11):118-119.

猜你喜欢
晚期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参一胶囊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晚期前列腺癌间歇与持续性内分泌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姑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评析
埃克替尼与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对比
晚期胃癌患者的早期姑息治疗
醋酸甲地孕酮分散片在晚期肿瘤辅助治疗中应用
优质护理对肿瘤晚期患者疼痛的效果分析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单药维持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