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重视小城镇城市规划设计的几个问题

2015-10-21 17:10彭承宁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3期
关键词: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城市规划

彭承宁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全国各个地方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根据调查显示,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将会出现在中小城镇,可见城镇在我国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小城镇城市规划是确定城镇发展路线的重要方式,通过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符合未来城镇发展的计划内容,地方部门应当结合当前新型城镇化背景科学制定小城镇城市规划。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小城镇;城市规划

本文将对小城镇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小城镇城市规划设计的思路。

一、小城镇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

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当前小城镇城市规划设计通常采用物质环境作为衡量尺度,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城市规划设计在执行中通常产生发展优先和经济理性的思想。小城镇的城市规划和设计通常会对体现自然状态和特征的水文资料、气象资料、测量资料进行分析和考虑,并据此进行土地适宜度分析,但却很少考虑地形地貌存在的生态价值。第二,追求空间视觉效果仍是当前小城镇绿地和景观规划的主要目的,通过人工改造环境在短期内获得崭新景观。第三,当前的城市规划中将技术运用作为可持续生态环境规划重点,规划手段本身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对小城镇整体生态环境的保护观念在环境保护规划中没有体现出来,主要表现仍是通过技术手段控制环境污染[1]。

(二) 发展模式粗放,缺乏历史文化保护观念

第一,当前小城镇城市规划仍以景观、旅游作为基础制定历史保护规划,实体保护停留在物质层面。运用保护规划手段使特定历史时期空间特质形态能够被保存下来,而城镇的居民生活改变、社会网络等非物质层面因素却很少涉及。第二,小城镇城市规划以景观文物、旅游为基础实施小城镇保护规划。小城镇保护规划的原始前提和动机通常为保护文物,保护规划的尺度和目的;再是旅游开发,保护规划的模式和成果则体现为景观规划和建设。第三 ,在编制小城镇更新规划和保护规划时,本地区特点没有充分的考虑特点,而是依据规划师已有的成熟模式或经验,进而产生了完成保护规划后小城镇失去原有特色文化和风貌的问题。

(三) 对于人居环境关注不足

第一,小城镇城市规划将功能分区作为规划的主要内容,没有体现出人为本的思想。第二,规划者缺乏对人居环境整体思想和人居环境综合思想的了解和运用。第三,解决小城镇物质环境建设的空间布局问题是当前我国小城镇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物质建设顺序和布局的设置过于理性,缺乏形象思维。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小城镇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点发展区域,小城镇城市发展规划对于小城镇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所提升小城镇城市规划工作水平具有切实的意义。同时在市场经济逐步确立的过程中影响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因素越来越多,并且城镇建设投资主体呈多元化发展趋势,这些因素都对传统的小城镇城市规划理念和方法提出了挑战。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小城镇城市规划设计的思路

(一) 小城镇整体空间的塑造

首先,小城镇的主要空间。缺乏良好的公共空间是很多传统小城镇存在的问题,所以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小城镇城市规划中应当强化河流绿地、广场空间、街道空间、公共建筑物空间的营造。小城镇城市规划设计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城市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人流活动规律、用地性质、建筑功能等因素,赋予小城镇公共活动空间不同的活动功能和不同性质,例如公民休闲娱乐空间、自然生态空间等,这样才能够保证城镇城市设计的具体执行能够满足人们生活的多种需求。第二,应当丰富小城镇空间层次。要实现丰富小城镇空间层次的目的,就要在建立不同性质和功能空间的基础上合理划分空间规模。例如,应当分类开展绿地建设,以服务地域为依据划分为片区和镇区。广场建设时需要根据其功能划分为集会、休闲娱乐等类别[2]。

其次,小城镇的实体。小城镇城市规划设计中需合理组织和布设建筑,进而保证城镇景观的和谐。同时还应当把握好空间和建筑实体的比例关系,使得小城镇的景节点主次分明。同时还应当科学控制小城镇的轮廓线,设立设定建筑物的体形、体量、高度等。这样城镇轮廓线就通过主要因素体现出来,能够更加清晰的展现出城镇的整体分布[3]。

(二) 小城镇整体人文形象的塑造

第一,充分表达出历史文化环境。我国很多小镇都分布着大量的历史遗产,而这些历史遗产中又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小城镇空间的发展和组织与本地区传统文化、文化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进而逐渐形成城镇空间的文化特色。所以小城镇城市设计中应当基于城镇历史文化形态延续性充分的考虑。具体设计中,一方面要在小城鎮景观设计总框架中融入历史文化,另一方面要求有效把握小城镇经济发展和历史特色文化把握的关系。

第二,意义性环境的表达。小城镇的意义性综合的体现于空间要素和实体要素所具备的内在文化意义,它是历史背景、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小城镇环境意义不仅赋予城镇特有的归属感、安全感,还能够让小镇生活环境变得更加动人。在小城镇的不断发展中,其意义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所以在小城镇的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仅要传承和彰显历史文化,还应当充分考虑本地区的风俗观念,让其在城镇空间和形体的色彩、尺度、造型等方面得到贯彻[4]。

(三)强化生态理念,打造园林式景观

生态园林城镇是人们追求人居环境的一种重要体现,是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小城镇城市设计当中应当充分融入生态设计,有效统一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这就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小城镇城市规划设计应当遵循"强化生态理论、注重景观设计的原则"。伴随着小城镇的不断发展,很多发展负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其中对人们影响最大的就是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居住、商业等功能区作用模糊;乡镇企业随意设置,位置不集中;城镇绿化面积过低,不符合国家标准;小城镇的园林建设匮乏;供暖线路、供水排水线路、供电线路分布不合理。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进行小城镇城市规划要求应当严格建设贯彻生态园林小城镇要求,提高生态规划和景观设计的起点和标准,实现城镇形象和品位的提升[5]。

结语:

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城镇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新型城镇建设背景下小城镇城市规划的思路。但本文还存在一定局限,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小城镇城市规划水平。

参考文献:

[1]宋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四态合一"规划建设--以成都崇州市道明镇总体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4,(11):29-35.

[2]姚敏峰,刘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宜居小城镇规划策略--以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南阳新区规划设计为例[J].规划师,2015,(06):57-61.

[3]林智婷.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新中心区建设的策略研究--以汉川市分水镇新中心区概念性规划设计为例[J].城市住宅,2015,(06):76-80.

[4]宋密,姜骜,王芳.新型城镇化下中小城镇生态文明建设在控规层面上的绿色低碳规划指引--以盐边县红格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4,(04):22-28.

[5]李晓娟.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地方性内涵与路径--以陕西省为例[J].未来与发展,2014,(11):91-97.

猜你喜欢
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城市规划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建设研究
浅谈小城镇规划中地域特色的突出
中国特色小城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城市规划评价及其方法:欧洲理论家与中国学者的前沿性研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对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中公共参与的思考
浅谈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