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在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

2015-10-21 17:10周帅强朱荣理田卫霞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3期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周帅强 朱荣理 田卫霞

【摘 要】在建筑行业发展的背景下,各个城市的建筑物数量在不断地增加。由于建筑行业规模不断地扩大,建筑物结构体积的增大,在温度、沉降以及收缩的作用下,建筑结构物所产生的裂缝越来越大。后浇带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通过后浇带的设置,可以有效的解决沉降不均匀、减小温度收缩、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应力、避免各种裂缝等问题。所以笔者就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相关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

在建筑施工当中,施工人员常常面临混凝土温度应力、收缩变形等诸多问题,从而对建筑的安全性和功能性构成很大威胁。后浇带技术基于客观实际上的限制和固有问题带来的影响,为建筑高低结构浇筑密实混凝土,使其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经多次试验,发现后浇带技术能够避免发生变沉降和减小温度收缩的作用,以此为优质工程诞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概述

(一)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概念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的地带。在现代建筑中,受建筑使用功能及建筑整体造型的限制,一些超长结构不宜设置伸缩缝,当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不设置伸缩缝时,必须采取措施,防止结构开裂。适当地增加伸缩缝最大间距的各种措施中,设置施工后浇带是在结构施工阶段防裂措施的有效做法。这种为防止因建筑面积过大,结构因温度变化,砼收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为伸缩后浇带。当建筑结构存在较大的高度差,但结构设计根据具体情况可不设置永久变形缝时,比如高层建筑和裙房之间,也常采用施工后浇带解决施工阶段的沉降问题。这种为解决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的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沉降后浇带。

(二)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功能特点以及适用条件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后浇带技术并非单一技术,而是能够同时满足多项要求的综合性技术。经过长时间的研发和大范围的实践,后浇带技术能够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中,取得理想的成果。例如,温度后浇带技术比较适用于硬结的新浇混凝土因热胀冷缩而出现结构裂缝的情况。目前的建筑施工范围非常广发,无论是办公型的大厦和写字楼,还是以居住为主的小区,因热胀冷缩而出现的结构裂缝情况,经常导致施工中断,延长工期是一方面,造成之前的施工成果损失又是另一方面。此时运用后浇带技术,可以有效的避免混凝土硬结收缩期间因温度变化影响,发生的变形和裂缝问题,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再比如,收缩后浇带则适用于大面积的建筑结构,即先以30~40m为间距设置一个宽70~100 cm的缝,然后直通加弯或搭接缝内钢筋,以此通过后浇带的预留保证混凝土能够自由收缩。

二、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分析

(一)选择合适的材料与浇筑工艺

选择后浇带的材料时,通常选择不具备收缩性能的混凝土材料。并掺入适当减水剂,在通过科学的混凝土搅拌配置,使后浇带的强度得到保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比,使用合适的方法预防新旧混凝土的界面裂缝。混凝土的浇筑应严格根据施工方案执行,并重视模板侧向压力的管控。在浇筑垂直后浇带时,要保证模板钢丝网的完整性,进而充分振捣混凝土。将模板与振动棒的间隔控制好,防止混凝土发生水泥浆流失的问题。

(二)设置后浇带

1.后浇带的形式选择

断面式后浇带是常用的一种类型,通常需要保证后浇带与混凝土保持相同的断面形式。断面形式的后浇带有平直缝、V 形缝、阶梯缝及企口缝等几种,其中平直缝较为常用。若房建工程中墙与板厚度超过60 cm时,可使用企口缝,低于30 cm则使用平直缝,在此区间的则选择阶梯缝。

2.后浇带位置的选择

浇筑后浇带时,应尽量选择受力较小的构件,不宜将后浇带设置的剪力墙中部,最好的选择是将后浇带设置在梁、板的反弯点周边。因为这个部位对于剪力及弯矩的影响较低。

3.后浇带间距的设置

若在无相关施工图纸指导下进行后浇带的设置,那么应结合工程实际与后浇带的施工标准进行设置;施工图纸中预留了位置的,则根据图纸施工。在后浇带间距设置时,需根据房建工程实际情况设置预留缝隙,施工图纸并非是唯一准则。常规的房建工程以矩形为主,后浇带的间距应控制在40 厘米以内,最低间距应结合房建工程当地气候条件等来决定。

4.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时间控制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结构收缩的构建在2个月内即可完成,但對于高层板式建筑和裙楼基础及结构来说,必须在沉降施工完成后开展后浇带施工。由于高层板式建筑与裙楼施工基本同时开展,与裙楼的施工量相比,高层板式建筑的施工量要更大一些。裙楼施工完成后高层板式建筑也不一定能完成作业,这样则会形成裙楼沉降在前,主楼沉降在后的问题。有可能裙楼沉降超过主楼沉降,需要在主楼沉降完成之后再开展后浇带施工,避免有这样的结果产生;其次,如工程工期较长,由于季节性交替引发浇筑工程推迟的话,为了由于一时疏忽忘记实施浇筑工序,要求在设计图纸上体现出来。

5.配筋的配置

在房建工程施工中,后浇带设置后,使用钢筋切割时,需保证结构间的良好联系,不破坏结构的整体性能。房建工程其中的一些结构,如基础墙面等的钢筋在荷载的影响下,不能直接进行钢筋的切割。只有这样结构的整体性能才能得到保证,并提高施工中的效率与安全。若后浇带设置跨度过大,必须进行受力钢筋的切割时,那么应在切割后,后浇带浇筑前,将其再次焊接成一体,重新形成受力钢筋,这样就能保证房建工程在受到上层荷载的情况下,也不发生剧烈的形变现象。

6.合理支设模板

对于后浇带技术而言,其使用效果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要想在大型施工中或者是复杂的工程中依然取得理想的成果,需要把握好后浇带技术当中的要点部分,根据不同的施工要求,发挥出技术要点的积极作用,实现工程质量的稳固,工程进度的提升。就以往的经验来看,合理支护模板是后浇带施工技术当中的首要部分。待确定施工组织计划科学合理后,需要先降低后浇带位置垫层标高,一般为50~100 mm之间,并以50 m为间隔设置便于清除雨水、后浇带垃圾、养护用水的积水坑。此项技术要点偏向于硬性要求,需要加强执行力度,避免在日后工作中出现不良影响。

三、做好后浇带的养护

为避免在施工过程中污染钢筋,造成垃圾堆积,完成后浇带施工缝处理并清理干净以后,采用木模板在顶部进行封盖,并运用砂浆将挡水带作出,在四周设立临时栏杆进行维护。为了确保垃圾杂物不会掉入后浇带内,基础承台后浇带的留设应在承台的上皮钢筋上对木盖板进行覆盖,与后浇带相比,盖板两边应各宽出500 mm以上。对于地下室外墙竖向后浇带而言,应运用砌砖进行保护,避免污染问题产生。浇筑后浇带混凝土以后,应运用覆盖物保水的方式开展养护,养护时间应超过15d。

总之,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应用较广,在进行建筑物施工时,通过采用后浇带技术不仅可以防止建筑物在温度、降低和收缩的影响下产生裂缝现象,还可以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从而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因此,在建筑企业中应高度重视后浇带技术的应用,采取各方面的措施,从而保障后浇带技术应用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何伟明.浅谈建筑施工后浇带质量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6

[2]池彬.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J].科技风,2013,14

[3]顾春锋,王伟伟.建筑施工后浇带的功能作用及施工技术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5

猜你喜欢
后浇带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土建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及应用探析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基于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