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下室底板渗漏的原因及防治技术

2015-10-21 17:10华敏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3期
关键词:渗漏底板防治技术

华敏

【摘 要】近几年,随着我国房地产产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楼房拔地而起,但房屋的质量并未变的越来越好,虽然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房屋的质量问题仍旧不断出现及曝光,俨然成为了社会最关注的内容。在此,本文将通过对地下室底板渗漏的原因进行探讨,并对防渗漏及治理技术进行总结。

【关键词】底板、渗漏、原因、防治技术、二次渗漏引排法

1 地下室底板出现渗漏的主要部位

分析地下室底板发生渗漏的情况,以公司所做项目为例,进行调查地下室底板发生渗漏的情况,便于集中处理。通过调查得知,地下室底板渗漏的多发部位主要集中在施工缝、后浇带、结构柱脚及结构墙脚、钢筋裸露部位、地下水位较高的部位等。

2 地下室底板出现渗漏的原因分析

2.1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地下室底板的混凝土强度一般比较高,且带有抗渗、膨胀抗裂等性能要求,这需要更加精准的比配,也需要更加严格的运送及使用时间的控制,而所使用的混凝土不合格,均会直接影响地下室底板的质量,防渗漏的效果也会降低。但自2003年我国禁止使用现场搅拌,明确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以来,各大搅拌站均有严格把控的生产线和检测部门,出现混凝土不合格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

2.2迎水面防水层的质量控制

迎水面防水层不但可以有效保护底板混凝土不受侵蚀性介质的作用,避免地下水渗入底板内部,腐蚀钢筋和混凝土,还可以有效预防及减少地下室底板的渗漏。但现实中往往有许多工程认为迎水面防水层形同虚设便省去不做,即使有做也是偷工減料,卷材的厚度不够、接缝衔接的不仔细、搭接长度不符合规范要求、成品保护措施不力等直接影响了防水层的质量,降低了防渗漏的效果。

2.3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

地下室底板的厚度一般比较厚,且地下室结构外墙及边柱在一般施工工艺中高出底板完成面500mm左右的部分与底板一次性成型,而为了使混凝土能够振捣密实,必须分层浇筑,振捣上层时要确保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并使振动棒插入下层50mm~100mm,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使用振动棒时应快插慢拔,防止发生分层、离析造成空洞,应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表面不再出现气泡及泛出灰浆为标准。现实工程中为了加快结构板的快速形成以及工人偷懒而直接一次性注满简单振捣的情况屡屡发生,造成底板整体质量情况参差不齐,结构外墙及边柱产生蜂窝麻面,往往会给底板渗漏埋下隐患。

2.4混凝土养护的质量控制

在所调查的多个项目的地下室底板渗漏情况中,混凝土的养护是底板渗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得到充分养护的底板发生渗漏情况显著减少,而养护欠佳、养护时间不够的底板渗漏情况明显增加。在现实工程中,往往本着进度第一的原则,在浇筑后的底板强度未达到规范要求时就开始进行下一工艺的施工,工人的来回踩踏、搭设支架等等都是在破坏底板混凝土的健康成型;养护时只是简单淋洒,并未能够使混凝土达到湿润状态,养护时间也达不到规范要求的14天,导致底板容易出现裂缝。

2.5施工缝的处理质量

在大面积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浇筑时,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往往会分块进行,在相应的位置留置临时的施工缝,且要做相应的防渗漏处理。大部分的工程均采用焊制止水钢板防止施工缝发生渗漏,但现实工程里止水钢板的焊制质量很难达到规范要求,在衔接另一边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施工缝及止水钢板没有清理干净,降低止水钢板的防渗漏作用;而由于对后浇带的保护措施不力,产生大量的积水与垃圾,现场往往会把钢筋剪断方便清理垃圾与排水,这样便完全丧失了后浇带的作用,更是加大了底板渗漏的可能性。

2.6其他的影响因素

施工技术的不先进,有些施工企业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前的培养及技术交底,没有掌握当前先进的技术,不能有效的解决工程中问题,如没有有效降水而继续浇筑混凝土、伸出底板的预留构件直接碰触地面等;施工管理的不科学,施工人员没有依照标准的流程进行施工,一味为了进度的施工质量将会存在很大的问题。

3 地下室底板渗漏的防治技术分析

一般地下室底板的渗漏处理是在浇筑面层之前,届时底板结构基本趋于稳定及底板混凝土已达到设计强度,处理后的效果也会相对较好。只有处理完底板渗漏,待底板表面水迹完全干透以后,方可进行浇筑面层,而由于底板结构的内部成型情况是人们无法得知的,因此,即使我们做出了相对应的处理措施,也需要做相应的预防二次渗漏的引排方案。

3.1化学灌浆法

该堵漏方法是利用机械的持续高压动力,将化学灌浆材料注入混凝土裂缝中,当浆液遇到混凝土裂缝中的水分会迅速分散、乳化、膨胀、固结,形成具备良好弹性与稳定性类似于止水橡胶的弹性体,填充满混凝土结构的缝隙,将水流完全地堵塞于混凝土结构体之外,以达到止水堵漏的目的。由于化学灌浆材料技术成熟,质量稳定,无毒且环保,基本实现了单组份成品化生产,现场无需调配,而施工工艺简单,施工效率高,综合费用低,经济效益显著,该堵漏法已成为工程里底板等结构构件渗漏最常使用的应对处理措施。

3.2封堵堵漏法

该堵漏方法主要应用于底板出现涌水的孔隙、空洞及裂缝的快速封堵,而封堵这样的部位,相对于一般的渗漏要困难的多,这需要在处理的时候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方可达到封堵的效果。采用本方法堵漏时一定要把基底处理干净,把漏水处凿一个直径约100mm、深约50mm的圆槽,若流水量较小,可直接用水泥胶浆灌注封堵,并用力压实,待其硬化后用高标号的砂浆抹平并养护;若流水量较大,在圆槽底部铺碎石,上盖一层油毡,在漏水处预设导管,将渗漏的水引走,然后使用水泥胶浆对四周进行灌注封堵,待其硬化后拔出导管进行二次灌浆封堵并压实。

3.3二次渗漏引排法

地下室底板的渗漏大部分经过一次堵漏以后便不再继续渗漏,但有部分顽固性渗漏及没完全封堵好的渗漏,即使当下封堵后表面已干透,待完成面层后的短时间内又会继续渗水,这样不仅要凿开面层才能进行封堵,既浪费了资源,也影响了面层的美观,所以,我们需要在做面层的时候通过二次渗漏引排法来预防渗水冒出面层甚至使面层起拱。

二次渗漏引排法是针对整个地下室底板尤其是第一次封堵的部位,通过多条埋于底板结构与面层之间的暗槽将二次渗漏的水引向集水井进而排走的方法。首先确定引排路线,尽量少横跨车道而多走柱墙脚,然后待冲洗干净底板结构表面后沿着路线铺一层宽约100mm、高约30mm的瓜米石,中间盖上一条PVC线槽(线槽的两侧间隔500mm剪一道V形口,条件允许可用角钢代替线槽),使PVC线槽或角钢的两侧和内部充斥着瓜米石,再用宽约300mm的卷材搭接覆盖,水泥砂浆间隔1000mm覆盖卷材两侧加以固定位置,最后在浇筑底板面层时安排工人保护暗槽并跟踪修补,因其只要有一处被破坏便影响整条暗槽的引排作用,保护措施至关重要。

二次渗漏引排法的优点在于施工工艺简单,综合费用低,引排效果好,还能减小地下涌水对面层的压力,减少面层因涌水水压而起拱的发生;缺点在于面层与底板结构层会分离,出现裂缝,但也不影响使用。因此,现实越来越多的工程使用该法,减少防水保修期的维修费用。

4 结束语

底板渗漏在我国房屋建设工程中属于多发现象,由于引发渗漏的原因呈多样化状态,施工、材料、技术等都可能成为引发渗漏的原因,着实增加防渗漏处理的难度及维修成本,所以,在地下室防水施工中必须严格实行防渗漏技术,提高底板防渗漏的能力,做好提前预防的工作,避免投入使用后,出现渗漏问题。

猜你喜欢
渗漏底板防治技术
板上叠球
板上叠球
探析高层住宅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
结构自防水在高层地下室施工技术中的应用
房屋建筑工程防渗漏技术措施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
独立基础加防水底板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