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2015-10-21 17:10吴江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3期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吴江

【摘要】混凝土结构是建筑比较常见的结构,混凝土浇筑技术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对于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加强技术监控,对混凝土浇筑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技术指导以及严格的质量查验,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保证混凝土浇筑技术的科学性,也为整个建筑项目的顺利完工和工程质量提供保证。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

一、关于混凝土结构的分析

混凝土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再掺加外加剂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混凝土原料丰富,生产步骤简单,价格便宜耐用。混凝土的优点有可模性好,可以灌注成各种各样形状或尺寸的结构,整体性好,可灌注成一个整体,另外混凝土还有耐火性和耐久性好的特点,再加上工程造价与维护费用低,这些优点的存在就造就了混凝土广泛受用的现状。与此同时混凝土也存在缺点,抗拉强度低,极易出现裂缝,结构自重比钢木自重结构大,室外施工受气候和季节的控制,新旧混凝土不易连接,修复困难,这些缺点和问题影响非常大,有很大阻碍,现在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 建筑混凝土浇筑技术分析

1、混凝土原材料的配比和选择

砂石材料是工民建混凝土施工中用量最大的原料,施工人员需要精确地控制砂石的配合比,并且保证砂石材料的质量,为了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需要想尽一切办法调整好砂石的配合比,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应该掺入适量的混凝土掺合料。

2、做好搅拌工作

确定混凝土原材料的搭配比例是开展混凝土搅拌工作之前的必备工作。一般情况下,搭配比例不同,混凝土的性质也会不同,所以,为了增强浇筑施工结构的合理性还应该注意骨料、水泥和添加剂的添加顺序以及用量,搅拌时间既不能太长,也不能过短,搅拌时间过长和过短都会对混凝土结构产生不利的影响。

3、 浇筑方案的确定

在对方案选择是要注意:①混凝土站来混凝土时首先要取样,一方面是试件,另一方面是大概查看是否合格,没问题后才能浇筑。②模板、钢筋要验收合格,模板表面要平整光洁,不能有太多的泥土、锯木灰和其它垃圾等,还要加固好,以免爆板,钢筋绑扎到位。③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方法,不能太高,高度超过二米时要使用串筒下料,以免造成骨料分离,打振动棒时要注意动作要领,快插慢拔,匀称前进,避免漏振,同一个地方不能振捣太久,以表面泛浆为宜。④注意收面和养护,天气炎热时失水快,要覆盖薄膜保水等,天气冷时要覆盖稻草等保温。

4、浇注及振捣混凝土

4.1 浇注混凝土。混凝土在搅拌完成之后要在混凝土开始初凝前及时的展开混凝土浇注。若是出现初凝时就需要对其施以二次搅拌之后才可以展开浇注。因为分次浇注通常是在上层混凝土及下层的混凝土间出现冷缝现象,因此混凝土浇注时间总共是需要在五个小时之内就全部完成,并且在混凝土有着流动性时将其倒进模板之内。为了能够充分防止因为倾倒混凝土而出现钢筋受力形变现象,所以在进行混凝土倾倒时,若是相关的倾倒高度是大于两米就要运用串筒进行缓冲作用。串筒通常都是钢板制作的,用钩环把大约是七十厘米长短的筒施以连接,并设置相关的挡板以实现缓冲作用。在混凝土浇注快要完成时应该详细的估算混凝土浇注用量,以便于及时通知相关搅拌站进行混凝土的补充。

4.2 振捣混凝土。振捣对于混凝土浇注来讲也是极为关键的,该工艺也是要严格依据施工规范进行有效执行。通常均是运用垂直振捣方式,运用插进式振捣器进行混凝土拌合物振捣,也就是振捣棒插进混凝土拌合物时要充分保持垂直状态,或者是在及混凝土表面呈四十度至五十度倾角。在进行振捣时务必要避免其接触到钢筋,从而造成钢筋形变,振捣顺序也要呈现出排布均匀,这样能够充分防止漏振现象。在进行浇注或者是振捣时都是要进行全方位详细检查,尽可能的避免出现露筋或者是缝隙及蜂窝等各类浇注不足,这样不利于建筑施工整体质量。

5、混凝土养护技术

对于非预应力构件来讲,其养护操作基本采用自然养护方式,即在自然环境下,使其保持正常的湿度范围,温度则是在 10~20℃之间。在保湿养护的过程中,正常情况下,其最高温度要控制为<25℃,并且需在浇筑完成 12h 内展开。如果温度>25℃,则浇筑操作完成后 6h 内展开。对于某些干硬型混凝土,其养护工作需要在完成浇筑后立即展开。在养护操作中,对于已经完毕且成形的结构,大多采用覆盖养护方式,如果存在一定的困难,则需要在物体表面制作一个封闭膜,这样一来,经过内部水分的作用,会形成自养护。此外,在控制总体养护时间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混凝土强度、硬化等。这样一来,才能把好混凝土浇筑技术的最后一道关卡,保障混凝土浇筑技术,进而提高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

三、关于混凝土施工中浇筑技术的应用研究

1、墙体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墙体浇筑前,要重点把握好墙与基地层链接处的处理,需要在底层处均匀地浇筑5厘米的水泥砂浆,而且要确保其同混凝土比例相当。为了确保砂浆的均匀度,可以采用铁铲按照一定的施工技术来涂抹。混凝土墙必须实行分层浇筑模式,单层浇筑厚度要在50厘米,而且要确保其下料点均匀分散分布,采用循环推进、逐层浇筑的模式。遇到墙体洞口部位时,重点把握好洞口两端混凝土高度,要确保其一致均衡,而且要确保振捣均匀、致密:一些施工难度较大的关键部位,例如:门窗加筋、钢筋密集布局等等,为了确保浇筑质量,可以采用m25振捣棒,由于墙洞口或窗等部位的混凝土封膜以后不能直接被振捣,应该预先把洞下口留成活口,等到混凝土浇筑到这一部位时,将其振捣密致。在加固、封膜,而且在洞口混凝土振捣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振捣棒与洞口边缘保持30厘米的距离,而且要确保从两端同步振捣,从而維护洞口形状稳定性。科学设置施工缝,墙体中的施工缝应该设置在距离门窗或洞口跨梁三分之一范围内,或者参照具体的施工设计图纸与设计方案等来定夺施工缝位置。

2、梁板的混凝土浇筑

要根据不同建筑梁板的特征来选择浇筑方案,其中肋性楼板则可以采取赶浆法浇筑,也就是梁分层浇筑成阶梯状,待其上升至楼板位置时,就可以同板混凝土同步浇筑施工。楼板浇筑虚铺厚度也要在板厚以上,可以根据浇筑方向去振捣,振捣过程中要积极移动标志,从而确保混凝土板厚在科学范围内,当振捣工作完成后,可以采用刮尺等来找平,确保其表面达到平滑状态。在墙体或柱子混凝土浇筑60-90分钟后再对与墙、柱相链接的梁体或板的浇筑,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浇筑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工民建混凝土施工时,要严格把握每一个施工细节,比如混凝土比例配置、搅拌、浇筑、振捣等工序,通过细节技术要点控制来减少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问题,提高工民建整体施工质量,从而推动我国建筑事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剑.简析基于施工质量的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运用[J].江西建材,2014(22).

[2]谈新文.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特点与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2(19).

[3]宋磊明.浅谈如何做好工民建施工的技术管理工作[J].城市建筑,2013(12).

[4]谈新文.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特点与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2(19):12-13.

猜你喜欢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道路桥梁冬季施工中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措施
混凝土浇筑工艺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桥梁施工中的悬臂挂篮技术探讨
桥梁现浇箱梁支架工程施工方案探究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