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阴阳哲学在园林艺术中的运用

2015-10-21 17:10孙柔嘉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3期
关键词:园林

摘要:在我国的道家思想中,阴阳哲学是以阴与阳两种符号来代表宇宙间相对的两种情況,进而有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阴与阳形成一个和谐稳定的状态,两者相互对立又统一。如何运用阴阳哲学在园林艺术中,学习深化发扬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园林文化,就成为当今园林设计中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阴阳哲学 园林 造园手法 道

源自道家的阴阳哲学,在世界上诸多领域都有其运用,在园林的设计中也不例外。本文所讨论的阴阳哲学,是我国自古流传的经典道家名作《易经》和《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精华中的一个缩影,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与阳最初的概念是很朴素的,是根据阳光的向背来定,所谓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衍生出凡是剧烈运动的、干热的、明亮的、上升的,均为阳,而相反,相对静止的、湿冷的、黑暗的、下降的,均为阴。道本身所包含的阴阳二气,也是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和谐的状态,万物均在此状态中应运而生,造园之术也与此相同,在小环境中,设计营造出"阴"和"阳",使其成为一个和谐稳定的坏境,能够与周围万物共生共存。下面就来列举阴阳哲学在园林艺术中的运用。

一、 有无相生,虚实结合。"有"的尽头就是"无",而"实"之存在,是因有"虚".就像我们种植一棵树,"有"与"实"的是树,"无"与"虚"的是树下形成的绿茵空间,有了绿茵空间,其他动植物甚至于微生物可在其空间内自由生长与活动,这棵树的价值才是发挥到了最优值。在有无和虚实中,我们需要做到把握好度,"有"过了头,便无"无","虚错了地方,"实"便无法存在。计成在《园冶》中提到:"约十亩之基,须开池者三......余七分之地,为垒土者四",这就是虚实比例的处理关系。神龙见首不见尾可以,但是若只有龙身上一部分龙鳞,我们可能会判断错,误认为是其他相似之物。在做园林景观设计时,设计师应恰当地安排"有",巧妙地布置"无",使得二者恰到好处地配合起来,从而具有极高的实用性或艺术性。

二、 开合呼应。开敞与闭合的设计与运用是使得空间变得更加丰富的一个重要手法,中国古典园林中时常需要借景,将远处之美景借入园内,就需要有视野打开的空间;另一方面,园林中需要大的休息与活动区域,这时也需要开场的空间来满足需求,但若处处开敞,无私密闭合空间进行补充,则会使人不愿长期呆在这样暴露的空间下,没有了空间开合的丰富变换与节奏,也就使得该空间丧失了其原有的意义。

三、 隔连相随,注重空间的流动连续性,隔中有连,连中有隔。一堵实墙,若毫无变化,横在两个空间中,会使得两个空间完全被阻隔,变成两个独立的空间,倘若在这堵墙上设计开设一扇窗户,那么空间的隔断与连续性就被加强,并且成为一体。这种手法在中国优秀的古典园林中尤为凸显,游廊的设置,一方面分割了游人人行路线与风景,一方面也使得他们合二为一,成为一幅完成的画面。

四、 藏露互补,在设计中,往往会遇到场地内的一些不美或者有消极影响的事物,作为设计师,要做的是变换不好的事物成为美的事物,或者对其进行遮挡,露出美好的景致以呈现给游人。另一方面,就与虚实结合同理,不完全展现在观众的眼前,露一部分,藏一部分,留有一定空白,给予游者观者一定的自我想象空间,也如同文学上所讲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适宜的藏与露,可以充分的发挥观者的想象力,为没有看到的景色增添多彩的一笔。

五、 动静两相宜。动与静具体可表现为视觉的移动与静止,以及听觉的喧闹与安静。在园林与景观的设计中,流水是动,植物是静,而流水也有多种形态与表现形式,快速流动的跌水瀑布是动,而平静的水池是静,在听觉上的,单单只看水,就有多种声音的展现,平静的水面,潺潺的溪流,欢快的跌水,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的瀑布。我国许多优秀的造园家景观设计师发现其中的奥秘,设计建造出许许多多优秀的案例,例如拙政园中的听雨轩,屋内聆听屋前池水中雨滴落入的声音,还有西安的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在对水景的处理上表现出了对动静手法运用的高水平,从白石滩的一汪清水,到潺潺的溪流,使人想起大自然中的山涧溪流,再到飞瀑亭的叠水瀑布,最终在水尾处形成一大片的水池,犹如江河湖最终都将涌入大海一般。营造出了丰富的视觉与听觉的变化。在园林设计中,熟练的运用动与静的处理手法,可以营造出大自然丰富的视听盛宴。

六、 情景相融,中国的古典园林,由于历史原因,有一大部分是文人雅士自己设计建造的私家园林等,也有无法施展自己的理想与抱负的有志之士归隐的园子,但是这些园林都有一个共通的特点,就是它是园子主人寄托情感与思想的地方,这也是使得我国创造了世界上独特的园林,集绘画诗文书法等于一身。逛一个园子,就如同浏览阅读了园子主人的思想一般,而园子也是因为有了情感的寄托而变得不仅仅是景色,更多的富有耐人寻味的故事,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都变得更加生动,使人观之亦可思之。例如园林中许许多多的亭台楼阁的匾额、对联等,植物的选择与种植等,像王维的辋川别业,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像杜甫草堂的花径,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自然之物本无情,但有无形的情感的融入,使得万物皆有请,使得园林拥有了自己的灵魂。

世界上的任何问题,归根结底是哲学问题。阴阳哲学是我国本土衍生的哲学观念,近些年在国外,也有越来越多的风景园林学专家学者对其进行在园林艺术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我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中的闪光点,在当今时代发挥它经久不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付远,道家思想与建筑文化100讲[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5

[2] 关传友,风水景观:风水林的文化解读[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3] 任法融,道德经释义[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

[4] (春秋)老子、陈忠译,道德经[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

[5]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6]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孙柔嘉(1992.4~),性别:女,籍贯:陕西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历:2013级 风景园林硕士,研究方向:大地景观规划与景观生态修复。

猜你喜欢
园林
浅谈中国园林中的漏窗艺术
《园林》
在园林里遇见自己
《明清杭州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简史
中国园林“缀玉集”
一代园林艺术宗师
园林雕塑小品创作偶得